ESG,投資者需要關注的一個名詞

2020年1月3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建立健全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體系,將環境、社會、治理要求納入授信全流程,強化環境、社會、治理信息披露和與利益相關者的交流互動”,

這標誌著金融業對ESG重視程度的全面提升。"


1、什麼是ESG?

ESG是責任投資中的專有名詞,是三個英文單詞首字母的縮寫,即

環境(Environmental)

社會(Social)

公司治理(Governance)

ESG,投資者需要關注的一個名詞


ESG是衡量上市公司是否具備足夠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標準。

ESG概念最早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2004年提出,2014年以來,ESG資產管理規模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長。

目前,越來越多的公司、投資者,甚至是監管機構都開始關注ESG,全球範圍內各大證券交易所也已在ESG方面佈局。


2、為什麼ESG會成為投資界的寵兒?

現代投資的主要難題之一,是如何從做好事中獲得高回報。

企業道德、環境等非財務領域的風險已經成為投資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風險,而通過ESG投資的負面剔除法可以有效避免踩雷。

目前主流觀點認為,踐行ESG的投資理念,可以更好地避免或者剔除存在高風險、閃崩抑或“黑天鵝”風險的公司,讓投資者獲得更高的回報。

ESG,投資者需要關注的一個名詞

摩根士丹利一項調查顯示,近80%的個人投資者希望投資ESG基金以獲得財務回報和對環境產生積極影響。其中,千禧一代投資者佔了很大一部分。

梳理上市公司多次發生的“黑天鵝”事件,我們發現,可以在這類ESG信號的捕捉上,尋找企業風險線索。


“以長生生物為例,這家公司11月底摘牌,正式告別A股市場。在此之前,長春長生因為疫苗事件,引發全民關注,給市場帶來了惡劣影響。長春長生母公司長生生物股價連續下跌,公司最終走到被強制退市的地步。究其原因,這也是公司忽視社會責任、內部治理存在重大缺陷的表現。

在*ST康得的案例中,“千億白馬股”搖身一變,成為種種資本市場醜聞的“代言人”。其中公司治理方面出現的問題,也是關鍵原因。

一些市場力量忽視ESG信號,造成銀行、券商、公募基金、信託等金融機構踩雷,與國內市場的ESG領域信息採集、信息分析與研究、信息的金融化運用等短板不無關係。

ESG,投資者需要關注的一個名詞

以往機構踩雷後伴隨而來的是連續的估值下調引發產品淨值波動,而隨著ESG投資理念的普及和重視,“排雷”的成效,將有所提升。


3、ESG在中國的發展

2019年,ESG的發展逐步完成從泛化到標準化的過程,ESG投資理念發展不斷深化,ESG的投資價值逐步顯現。

2020年1月3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

“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建立健全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體系,將環境、社會、治理要求納入授信全流程,強化環境、社會、治理信息披露和與利益相關者的交流互動”。

這標誌著金融業對ESG重視程度的全面提升。

同時,隨著MSCI指數納入中國A股,MSCI加強對A股重點公司的ESG評級覆蓋。“


2019年,MSCI擴大納入A股權重至20%,並於同年公開全球2800多家上市公司的MSCI ESG的評級。同年,富時羅素進一步擴大對中國可持續發展投資分析的覆蓋範圍,其ESG數據模型中覆蓋的中國A股數量擴展至目前約800只。

當前,中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但由於受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經濟下行的壓力在加大。

而ESG則提供了一個整合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責任的綜合框架,傳遞了追求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統一的發展觀,是儘快擺脫經濟下行壓力,提升投資質量,改善資本市場功能,促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抓手。所以投資者在進行資產投資時,不妨關注一下ESG的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