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潮與疫情夾擊之下 白宮為何急於重啟美國經濟?

當地時間4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白宮將宣佈成立經濟工作組,目標是在未來幾周內重新開放美國。

“美國政府接近完成重啟美國經濟的計劃。”特朗普稱,“我們將很快敲定全新的、非常重要的指導方針,為州長們提供令其所在州安全開始啟動(經濟活動)的所需信息。我的政府計劃和相應的指導方針將給予美國人民開始恢復正常生活所需的信心。”

在全美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還在不斷增長之際,特朗普政府急於重啟美國經濟,恐與暴增的失業率脫不了干係。但對於特朗普的復工計劃,不少州長都發出了不同聲音,疾控專家們更是認為不應“一刀切”地全面復工。

失業潮與疫情夾擊之下 白宮為何急於重啟美國經濟?


而對於重啟美國經濟的前景和困難之處,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國際貨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洪民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美聯儲前期急劇降息和無限量化寬鬆政策的推出,主要目的是救市,特別是穩定經濟和金融市場預期。特朗普政府現在急於推出復工計劃,是防止疫情進一步將經濟拖入嚴重衰退或蕭條。如果經濟陷入長時間衰退或蕭條,金融機構和實體經濟的資產負債表就會出現大問題。根據2008年的教訓,在危機條件下,即使使用非常規貨幣政策,如果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依然過低,無限量注入流動性的做法,一般只會導致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投資回報率的扭曲,仍難以在短期內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疫情尚在蔓延,各界爭議是否復工

截至北京時間4月14日17時,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數據顯示,美國累計確診新冠肺炎患者超過58萬例,累計死亡超過2.3萬例。

特朗普在白宮簡報會上表示,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死亡人數已開始達到平臺期,表明“保持社交距離”努力已經成功。“我一直在與我的團隊和高級專家進行許多討論。我們‘非常接近’重新開放國家的計劃,甚至有可能‘提前’。”特朗普說。

13日當天,特朗普還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一些人稱各州州長有權決定是否重新開放,而不是總統和聯邦政府。讓我們弄清楚,這個說法是錯的,總統才有權決定。”

與此同時,紐約州、新澤西州、康涅狄格州、賓夕法尼亞州、特拉華州和羅德島州等六個州宣佈“協調”措施,將組建特別小組,研究重啟經濟、開放學校的計劃。“最糟糕的時期可能已經過去。我們將不會屈從‘儘早復工’的壓力,而是在保證安全前提下才會重啟經濟活動。”紐約州州長科莫稱。

醫療專家們則對此表達了更加慎重的觀點。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稱,如果過快恢復正常狀態,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將有進一步傳播的“非常大的風險”。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局長哈恩則表示:“(5月1日復工)是一個目標。我們對該目標充滿希望,但我認為現在說已經看到隧道盡頭的光線還為時過早。”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計量與評估研究所所長默裡博士也直截了當地表示,如果5月1日放寬社交距離和居家隔離措施,疫情將再次惡化。

“如果沒有以下四個條件,美國經濟不會重啟:醫院有足夠的收治能力、支持廣泛檢測的基礎設施、減少病例為目的的接觸追蹤和廣泛的血清檢測。”投行摩根士丹利在研報中預測,美國的第一波復工應該不早於2020年6月。微軟聯合創始人、美國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也在接受採訪時稱,美國重啟經濟的最早時間是5月底。

一方面是對於復工時間的廣泛爭議,另一方面則是急劇惡化的經濟指標。3月15日到4月4日的三週時間內,美國約有1680萬人首次申請領取失業救濟金。美國勞工部估測,按照目前趨勢,4月份將有超過2000萬人失業,4月失業率可能會達到15%。英國市場調查機構IHS馬基特公司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3月份美國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環比驟降10.3點至39.1點,這是該指標自2009年10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此外,本週晚些時候將發佈的零售銷售和新房建設等數據大概率急劇下降,因為疫情期間許多行業的經營活動已陷入停頓。

結構失衡導致實體經濟增長困難重重

“目前疫情仍在蔓延,經濟活動的供需兩端都可能被阻斷。在人們的預期中,實體經濟可能會發生衰退甚至蕭條,正是這種預期的作用,迅速反映到金融市場,導致股市暴跌。這是此次危機與2008年次貸危機首先爆發在金融領域的重要不同之處。”高洪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疫情開始在美國蔓延時,美聯儲更關注金融鏈條的流動性短缺問題,對於經濟領域可能出現的惡化,美國則同時採取財政與貨幣政策的組合拳予以應對,無論如何,經濟和金融是相互依賴的,相互傳染的速度極為迅速。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既建立在實體經濟基礎上,也能夠推動實體經濟發展。但主要以金融衍生品和房地產業為主組成的虛擬經濟,其擴張速度和規模,並非始終與實體經濟同步。高洪民介紹說,美國是市場主導型金融結構,即貨幣和資本市場在美國的金融市場發展中佔據主導地位。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時,美國製造業佔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僅為11.7%,而虛擬經濟(主要包括金融服務業和房地產服務業)佔比則達到20.7%。

“2008年之後,原有的經濟失衡、內部結構等美國經濟深層次問題,近年來並未得到真正解決。如果這次疫情導致美國經濟長時間衰退甚至出現蕭條,即使極端寬鬆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也難以在短期內使得美國經濟恢復較快增長。”高洪民稱,“一般來說,量化寬鬆工具提供的流動性主要提供給了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至於這種流動性能否促進實體經濟復甦和發展,關鍵是在危機條件下,實體經濟對資本投資回報率的預期(即凱恩斯本人所稱的資本邊際效率)。即使實施負利率,或通過扭曲操作降低長期國債收益率,如果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依然過低,則仍然只會造成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投資回報率的扭曲,仍難以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不僅如此,虛擬經濟泡沫的長期積累還將為下次危機的爆發埋下禍根。”

很多機構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並準備採取措施。由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集團、富國銀行、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紐約銀行梅隆公司和道富銀行等八家金融巨頭組成的美國金融服務業論壇(Financial Services Forum)已經宣佈,決定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暫停股票回購,將利用大量資金和流動性,通過貸款和其他服務,為個人、小企業和更廣泛的經濟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

美國商會也敦促美國國會,在一項小企業援助計劃到期之前向其注入資金,以支持救災援助和3490億美元的可免除貸款。

高洪民同時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上世紀大蕭條和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教訓和經驗證明,貨幣政策對阻止金融危機爆發和惡化一般能起到較大作用,但一旦出現較長時間的危機或蕭條,那麼貨幣政策的效力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特別對於經濟結構等長期性問題,貨幣政策更難起到作用,“貨幣政策屬於短期性政策,用短期性政策工具試圖解決長期性問題的想法很難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