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笑气?那个在西雅图吸食笑气的女孩怎样了?

2019年底,加拿大温哥华的各大微信群

以及朋友圈里都疯转着这样一条内容。

什么是笑气?那个在西雅图吸食笑气的女孩怎样了?

看到这里,你还记得几年前那个在西雅图吸食笑气的女孩吗?你知道她怎么样了?

那个在西雅图吸食笑气的女孩怎样了?

文章开头故事中的主人公,女孩林娜(化名)曾讲述了自己吸食笑气半年多来的变化。目前,她仍在北京的医院接受治疗,不能独立行走。对她来说,危害不仅存在于身体,更多的打击来自精神。“很可怕。出国读书约10年,我一直都很有克制力,但吸了这个,毅力全被摧毁了。”

回忆起半年多来吸食“笑气”的经历,女孩林娜重复说道,“很可怕”。林娜自述,因为吸食过量笑气,她一度出现双腿“站不起来”和失禁的情况,为此,她中断留学,提前回国接受治疗。

日常生活中,“笑气”常被用来制作DIY蛋糕裱花、花式咖啡和分子美食。同时,在网上售卖的各类笑气气弹的包装盒上,明确标明它是淡奶油发泡的食品加工助剂,“不可直接食用”。

但是,在一些年轻群体中,大家心照不宣,使用笑气来制作“嗨气球”。

制作步骤简单,材料易得。吸食后短暂的快感,让不少年轻人为之痴迷,甚至有人将它视为聚会时“调动气氛”的物品。

调查发现,在国内,线上销售笑气弹、教授制作“嗨气球”的商家,比比皆是。而林娜说,在美国西雅图,笑气弹的销售更加普遍,“在留学生群体里很流行”,而售卖的方式也更加直接,“一般烟店都有卖,很多人成箱成箱地买”。 

和很多人一样,林娜第一次吸食笑气,是出于好奇。“我感觉我认识的留学生里,有一半人吸过笑气。我们管这叫做‘打气球’,当时很多人告诉我,说‘打气球’会让人比较舒服,还说它比抽烟喝酒的危害还要小。”

随后,林娜在自己住的公寓附近,买了四五盒笑气弹、奶油枪和一些气球。“第一次吸,我就用光了四五盒,每盒里面有24支,差不多有100多支。吸完之后,就感觉脑袋里在蹦迪一样。”这是林娜从未体验过的新鲜感,在此之后,“打气球”变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林娜描述,自己是一个“很不容易放松的人”,在国外求学,自己照顾自己,也让她时时处于比较紧绷的状态。“打气球”似乎给林娜提供了一种解脱的方式,但危险,接踵而至。

林娜回忆,“打气球”的第一个月,她没有像很多人描述的那样,出现幻觉,她只是感觉,睡觉开始变得有点困难。“心脏不舒服,会一直嘀嘀嘀嘀的,跳得很快的那种感觉。”

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林娜没能及时接收到,以至于对“打气球”越陷越深。林娜回忆,公寓附近的烟店,一箱笑气弹卖18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20元),“多的时候,一天能花掉七八千元‘打气球’,一个月能花掉十几万,都是一箱一箱地买,一箱24盒,一盒24支,打完晕晕乎乎的,然后睡着了,睡醒之后又接着打。”

两三个月时间,因为“打气球”,林娜花掉了几十万元。这些钱,一部分是父母给她的生活费,另一部分,则是她打工挣来的。

如果一切顺利,林娜明年就能拿到毕业证,或是继续深造,或是回国工作,但因为一天花上10多个小时在“打气球”,她不再去学校上课,求学之路也被强制按下了停止键。

几个月下来,林娜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和心理都产生了变化。“打完气球,脾气会特别暴躁,还很容易饿,迷迷糊糊地点完外卖,等到送到公寓的时候,我又不想吃了,那段时间,我房间里到处都是食物腐烂的味道。”

林娜还察觉到,因为毒素排不出去,自己的前胸和肚子上,长出了许多红色点点状的小包,双手也因为长时间握着奶油枪,开始脱皮。

每天“醉生梦死”的状态,也被同在美国的亲人,如实地反馈给了林娜在国内的父母。不想让父母担心,今年年初开始,林娜“戒”过两个多月。“但是停下来的时候,特别难受”。最终,今年3月份,林娜“复吸”了。

复吸之后,林娜的吸食量比以前还大,“一箱一箱地打”,随即她开始出现幻觉,甚至觉得有人在追杀她。更严重的是,林娜的双腿时常觉得无力,“站不起来,像瘫痪了一样”,以至于她选择躺在公寓里,陷入“打气球”,然后昏昏沉沉地睡去,醒来再接着“打气球”的恶循环。

彼时的林娜,已经失去了自控力。由于一个人住,林娜的变化没有被及时发现。等到好朋友上门来找她,发现她已经严重到出现了失禁情况。“她来找我的时候,我已经5天没吃过饭,没喝过水了,我忘记打了几箱了,也忘记自己当时是什么状态了。”

随后,好友将林娜送去医院,入院两天后,林娜被父母接回国。出首都国际机场时,林娜坐在轮椅上,这和大半年前健健康康的她,判若两人

医院的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运动神经受损,“(体内的)维生素B12也几乎没有了”,直到现在她还坐在轮椅上,不能独立行走。但幸运的是,林娜被送医及时,随后服药、接受治疗至今。现在有人搀扶,林娜已经可以慢慢地走一段路了,比起之前近乎瘫痪的状态,她感到些许安慰。

对林娜来说,现在一想起“打气球”的这段经历,悔恨便挥之不去。“很可怕。比起身体,心理上的打击更大。十几岁我就出国读书,在此之前,我觉得自己一直是一个克制力很强的人,但是吸了这个……感觉毅力被摧毁了,一点也没有了。”

林娜感觉自己应该做点什么。2017年6月29日,她看到了转载的“气球把我身体打垮了”的一文,发现里面的遭遇和自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通过后台,她忐忑地将自己的经历写了下来。6月30日发布后,林娜的自述随即成为10万+的热文。她一时间有些蒙,“我不想引起那么多关注,只是希望更多同龄人看到我的遭遇,以此为鉴,不要再碰(笑气)这个东西了。”

笑气知识

笑气,最早是1772年由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发现的。1798年,普利斯特里的雇员戴维在无意中吸了这种气体后,不由自主地大声发笑并大跳其舞,故将其命名为“笑气。

“笑气”一般被使用在全身麻醉中,人体吸入“笑气”后,进入肺内吸收,此时由于肺泡内的浓度高于血液,肺泡会与肺部表面的细胞进行气体交换,使“笑气”进入血液,输送到身体各部位,从而进入大脑,达到让人放松的作用,主要是镇痛,其次是镇静。

一般医学临床使用“笑气”时,都是搭配氧气混合使用才安全。如果“笑气”浓度高、氧气浓度低,就会缺氧。因此,目前笑气、氧气一起使用时,会有联动开关装置,它会自动调节浓度防止出错。

但是部分人把笑气当“毒品”来用时,肯定就没有这么精密的设置了。由于夜店里都采用直接吸食的方式,这就会导致体内尤其是大脑处于缺氧状态。从外观上看,吸食者往往会嘴唇变紫。同时,由于大脑缺氧,神志也会受到影响,有晕眩感,交流困难。据调研,部分大量滥用“笑气”的人已经造成了器质性的损伤,如胸肌萎缩、肌肉麻痹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