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相似的情節:相同之中見不同,各有所長分千秋

《水滸傳》的一些情節故事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耐人尋味的是施耐庵在同一部書中卻寫了不少相類似的情節。例如書中曾寫武松打虎與李逵殺虎。寫過宋江殺閻婆惜與武松殺潘金蓮。另外,有魯智深拳打鎮關西,又有武松醉打蔣門神等等。情節相似是文學作品的大忌,作者卻樂此不疲,一而再,再而三,但讀者讀來卻無重複乏味的感覺,令人不能不佩服作者的功力。

《水滸傳》相似的情節:相同之中見不同,各有所長分千秋

武松打虎與李逵殺虎

一、武松打虎

在《水滸傳》中對故事情節的開展並沒有直接的關係。武松從柴進那裡出發到清河縣看望哥哥武大郎,作者完全可以讓他平平安安地到家與親人團聚。可是作者沒有這樣處理,卻在回家途中為武松安排了一隻攔路虎。

1,作者在寫武松與老虎邂逅之前,作了大量渲染。

武松在,柴進莊上剛剛生了一場瘧疾,身體虛弱。又喝了十八碗“三碗不過崗”的“透瓶香”“出門倒”的好酒。對於景陽岡有虎的警告,認為是店家為挽留客商耍的花招。雖然在看到陽穀縣官方告示之後,一度確信有虎,可是走了一段路平安無事,正是由於不信有虎,所以才敢放心大膽地把哨棒倚在邊,在一塊大青石上躺下睡覺。

2,武松就是在醉酒,失去警覺,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與虎遭遇的。

這時手中僅有的一根哨棒,第一下就打在樹上折斷了,造成了徒手搏虎的嚴峻局面。景陽岡的老虎又是什麼情況呢?這是一隻餓虎,不像李逵殺的是四隻已經吃過李逵母親的老虎。景陽崗的老虎主動向人進攻。在武松哨棒打折之後,這隻餓虎“性發起來”,又成了一隻怒虎。

醉漢空手搏餓虎,搏怒虎,這是何等氣概!武松一出場,這場打虎的表演,驚心動魄,一下子就把武松神勇無雙,氣力過人的英雄形象樹立起來了。這裡寫虎目的在於寫人,景陽崗的老虎完全是為了襯托清河縣的武松的。

3,武松是個膽大心細的人。

在遇虎之前有些自負,但在與老虎交鋒之後,武松畢竟是武松,而不是莽撞的李逵,對老虎的一撲、一掀、一剪,他都能巧妙地躲過。當大蟲撲過來恰好把兩隻前爪搭在武松面前的一剎那,他抓住時機,丟掉,半截哨棒,揪住老虎頂花皮把虎頭死死按住。這樣老虎就掙扎不起來,接著用腳照大蟲門面上,尤其是眼睛上亂踢。眼睛是最易損傷的器官,而且只有踢得老虎兩眼發花,梘覺不靈,才會失掉進攻的能力,這又是武松的精細處。如果換成李逵,他就可能單憑力氣不顧後果的蠻幹。所以景陽崗打虎的只能是武松。

《水滸傳》相似的情節:相同之中見不同,各有所長分千秋

二、李逵殺虎

李逵生性魯莽,但孝心很重。看到公孫勝回鄉探母,觸動了自己心事,大哭起來,也要把老母接出來。他回鄉迎母是冒了很大風險的,李逵不得不背起老母倉怕逃走,而且又是在夜裡,走的是亂山深處僻靜小道。誰料千辛萬苦接出了老母,還沒到梁山,一天榮華富貴沒享,卻成了老虎口中之物。李逵此時此刻憤怒的心情是可以想見的。所以李逵殺虎與武松打虎不同。

李是主動尋虎,主動進攻。復仇的怒火,使他生死置之度外。殺死一隻虎崽之後,不顧危險竟然鑽進虎洞又將另一隻殺死。他居然在洞內等候母虎。一怒之下,用力過猛竟將刀把也捅進了母虎肚子,母虎帶刀而逃,李逵正要挺身追趕,又跳出一隻吊睛白額的老虎,他又將它殺死。最後確信已殺絕,這才到泗州大聖廟裡休息。

武松打虎,突然遭遇,毫無準備,被動防守,又加徒手搏虎,因之苦於周旋,久久不能取勝,描寫當然也就比較詳盡,有聲有色,渲染濃烈,意在突出其神勇超人。李逵則不同,重點不在於表現其勇猛,而在於表現他對母親的一片赤誠的孝心。為報殺母之仇,近似到了瘋狂的程度。他準備充分,且手握利刃,對付老虎比較容易,因此李逵殺四虎不如武松殺一虎篇幅長。殺四虎如砍瓜切菜,痛快淋漓,描寫簡略。這樣寫,是符合實際的;也只有這樣寫,才能滿足讀者的心。

武松打虎,情節驚險;李逵殺虎,乾淨利落;所以可以看出,都是由虎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而決定的。

《水滸傳》相似的情節:相同之中見不同,各有所長分千秋

宋江殺閻婆惜與武松殺潘金蓮

《水滸傳》裡閻婆惜、潘金蓮都死於刀下,都犯了所謂“淫”罪。

一、首先談談宋江殺閻婆惜。

閻婆惜是宋江的外室,當她結識了張三之後,就冷淡了宋江,兩人已無感情可言。所以當閻婆惜發現了宋江招文袋裡晁蓋的信以後,喜出望外。一個官府押司私通賊寇,知法犯法,罪名非輕。抓住這一把柄,她要狠狠敲詐一下宋江,向他提了三項要求。宋江為平息這件事,甚至同意了她提出的寫一紙文書讓她改嫁張三的條件。這對一個江湖豪傑來說是極大的侮辱,可是為了換回晁蓋的信,連這樣屈辱和條件都答應了,說明宋江開始並無殺人之心。

但是與晁蓋私下書信往還,信中又暴露了官府搜捕晁蓋時宋江通風報信的秘密,此事一旦敗露,就有殺身之禍。這封信關係著他的身家性命。因此又存在著殺閻婆惜的因素。當兩人爭執不下,閻婆惜又聲稱要上公廳、上鄆城縣,並大喊“黑三郎殺人也”的時候,事情已經到了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的關頭,宋江才動了殺機。宋江殺人是倉促應變,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種鋌而走險的“自衛”。

宋江殺人之後,按一般情況推斷,應當是驚恐不安,倉促出逃。但是作者卻一反常規,寫宋江殺人之後卻異常鎮靜。見了閻婆就直言相告:“你女兒忒無禮,被我殺了。”後來宋江還從容地跟閻婆一起去買棺木。

作者為什麼這樣來寫宋江呢?

這一方面是為了表現宋江大丈夫敢作敢當的英雄氣度。

另一方面,這樣寫符合“孝義黑三郎”、“呼保義”“及時雨”宋江在天下的崇高威望,他“為人最好,上下敬愛”,殺死的又是一個朝秦暮楚被人看不起的歌女,他相信對這樁命案,官府、朋友會袒護他,為他開脫,所以雖殺人而仍有恃無恐。

事實果真如此。當閻婆在鄆城縣前喊:“有殺人賊在這裡”時,眼前有幾個公差,一看是宋江,誰也不信婆子的話。到了公堂,知縣也偏袒他,想讓唐牛兒作替罪羊。為了掩人耳目不得不派朱仝、雷橫去宋家村捉拿宋江,結果朱仝見了宋江就叫“公明哥哥”,並私自將他放走。那些和宋江交好的人又都出來勸說張三不要再慫恿閻婆告狀。就這樣一樁殺人案就不了了之。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對宋江殺人後那樣鎮靜自若就不會感到意外了,作者這樣處理是合情合理的。

《水滸傳》相似的情節:相同之中見不同,各有所長分千秋

二、我們再來看一下武松殺潘金蓮。

武松雖是一介武夫,但卻膽大心細,做事謹慎。在他離開陽穀去東京為知縣辦事之前,就囑咐哥哥要遲出早歸,嚴守門戶。對潘金蓮旁敲側擊暗示她行為要檢點,足見他的精細周到。待從東京回來後,知道哥哥突然死去,就起了疑心,決心要弄個水落石出。

他首先盤問了潘金蓮。他開始就懷疑哥哥的死可能與潘金蓮有關係,但是沒有確鑿證據,不能貿然行事。於是首先取證。找到團頭何九叔,瞭解到了哥哥被嫂嫂毒死,西門慶賄賂何九叔遮掩驗屍的實情。又取得了武大的兩塊黑酥骨頭和西門慶賄賂何九叔的十兩銀子的物證。接著又去找了鄆哥,調查出了姦夫就是西門慶。在人證物證俱全的情況下,武松才帶領著何九叔、鄆哥,隨身攜帶著物證上堂告狀。結果官府受了西門慶賄賂,不予受理,不為苦主做主。如果是李逵,他就很可能揮動板斧殺上公堂。但武松終究不是李逵,他卻異常冷靜,只說一句:

“既然相公不準所告,且卻又理會。”

他知道靠官府不能申冤,只好越俎代庖。可是他仍然沒有立即動手。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況且西門慶在地方上很有勢力,一著不慎,反遭其害。於是他請來四鄰,找了一個會寫字的胡正卿,當場記錄下了潘金蓮、王婆的口供。又讓二人和鄰居簽了字畫了押,這才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然後才攜著婆子和眾人帶著口供再次上堂告狀。

武松殺潘金蓮作了充分的準備。他知道如果殺死潘金蓮和西門慶,就要證明二人當殺;要證明二人當殺,就要證明二人有奸,而且是殺死武大的兇手。武松如此謹慎小心,與他的地位有密切關係。他不像宋江那樣在官府衙門有根底,有人情。所以不能像宋江那樣敢於突然殺人,而不必算計後果。他殺的也不是一個歌女,而是一個有錢有勢的西門慶和他的情婦。所以要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必須慎之又慎,必須證明殺之有據,殺之有理,殺之當殺。

宋江殺人出於個人利害,武松殺人出於仇。宋江急迫殺人,武松謹慎殺人。由於他們性格、身份、地位和所處的境遇不同,決定了他們的行事方式。這些都是符合人物性格發展邏輯的。

《水滸傳》相似的情節:相同之中見不同,各有所長分千秋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與武松醉打蔣門神

一、這二者有相同處

第一,都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鋤強扶弱;

第二,都是用激將法故意上門尋釁;

第三,對方都是一再忍讓,但是具體情節的處理上又各有異趣。

二、這二者有不同處

1、挑釁對手方式

魯提轄一到肉店,直接向鎮關西挑釁,故意刁難,激起鄭屠的火氣。待鎮關西罵過來的時候,魯智深立即大打出手。

武松打蔣門神,開始並未與之直接交手。他在去快活林的路上雖然看到蔣門神在綠蔭樹下乘涼,卻放過了他。這是因為蔣門神不在酒店,不便尋釁鬧事。所以他用了引蛇出洞的方法。先到了酒店,故意不轉睛地看那婦人,結果那婦人轉頭看了別處。此計不成,接著去刁難酒保,連換了三次酒,第三次換酒時,酒保已經看出他“只要尋鬧相似”,所以有意讓他,又給他換了好酒。此計又不成,武松更進一步,要蔣門神改姓李,這時那婦人有些動氣,酒保也罵他“放屁”,等到武松追問他說什麼時,酒保急忙改了口,掩飾過去。此計又沒達到目的。武松無計可施。一個不近女色的英雄漢子居然用了最下策:要那婦人伴他吃酒。這一下子,終於激怒了婦人,上了武松的圈套,打將起來,引來了蔣門神。

2,情節和寫法

為了區別於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作者沒有讓蔣門神直接接待武松,卻讓酒保照應。酒保是僱傭來的,事不關已,躲著為妙,儘量少惹麻煩,即使讓主人蔣忠換姓也沒罵到自己頭,仍然能忍讓避事。這是與酒保的身份一致的。如果換作蔣門神恐怕早就交了手。鄭屠的氣力武功都不如蔣忠,也沒有張團練那樣的靠山,尚且不能忍受一個提轄的挑釁,武功高強有勢力的蔣忠更不會忍受一個來路不明的人的侮辱。在這裡,作者讓武松先打酒保、婦人,後打蔣忠,故事曲折多變,在寫法、情節上就和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區別開來,別有情趣。

3,事件結果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完全出於義憤,發洩心中怒火。魯提轄是為出這口氣來的,所以不計後果,結果三拳將鄭屠打死。

武松打蔣忠又不同,目的在於把蔣門神趕走,而不是結果他的性命,否則會連累朋友。快到快活林時,他就讓施恩和僕人藏起來,自己隻身前往。在教訓蔣門神時,憑他打虎的拳頭,可以立即置對方於死地。但是他沒有這樣做。對方一叫饒,武松立刻停手,向他提出了三個條件,蔣門神一一答應之後,他就饒了他的性命。武松打蔣門神是有分寸的,不能像魯達那樣只圖一時痛快,嘴硬也打,討饒也打。如果蔣忠被打死了,事態擴大,又有張團練作後臺,就不好了結。不但不能奪回快活林酒店,還會連累施恩父子吃官司。自己又是一個殺人在逃的犯人,舊案未結又立新案,於已於人都不利,所以武松打蔣門神必須適可而止,這又是與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不同處。

《水滸傳》相似的情節:相同之中見不同,各有所長分千秋

結束語

在一本書裡寫了這麼多相類似的故事,恐怕在世界文學寶庫中也是罕見的。猶如一片花圃,牡丹與芍藥並開,玫瑰與月季同放,花雖有同處,各自呈嬌豔。山外有青山,樓外有高樓,這些相同之中見不同的精彩故事,真是各有所長分千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