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逻辑》:打破思维惯性,生动易懂的思维训练指南

先来看一个有趣的题目:

你如何评价皮特?

A.“皮特帮助摩根拿高尔夫球杆。”

B.“皮特今天帮助了摩根,因为老板摩根自己拿不动高尔夫球杆。”

C.“皮特今天帮助了摩根,因为老板摩根患有有椎间盘突出,自己拿不动高尔夫球杆。”


有没有发现,我们对皮特的评价发生了变化——

A.乐于助人

B.拍领导马屁

C.介于中性的评价


通过这个题目你获得了怎样的思考?怎样才能改善乱贴标签的行为?

《隐性逻辑》一书通过有趣的题目让人们反思日常生活中存在思维误区,提供训练思维的小方法,让人们打破常规的思维漏洞,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基于作者的身份、学科背景、工作经历,因此这本书呈现出的是一种轻松生动的表达方式。

这本书的作者(德)卡尔•诺顿(Carl Naughton),是一名语言学家,教育心理学领域的讲师,在科隆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10年有余。他还是Brain check公司创始人,其客户包括:奥迪、宝马、可口可乐德国、戴姆勒、德意志银行、德国电信、一汽集团、诺华制药、欧宝集团、宝洁、西门子、瑞士邮政等。同时,他还是一名演员,有20余年的舞台经验。(百度百科)

《隐性逻辑》:打破思维惯性,生动易懂的思维训练指南

01思维训练能够带来快感

“如果把理智划分为1到10(非常不理智到非常理智),你处在什么位置?通常你会倾向于将自己归纳为高于5分的范畴。而事实证明,我们在很大程度上高估了自己的理性程度”。

研究表明大脑总是寻找最快最简单的方法,你必须激励甚至强迫自己去思考!

思维训练可以催生多巴胺的分泌,而多巴胺是能够带来幸福和奖励性质的荷尔蒙。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努力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吧!

《隐性逻辑》:打破思维惯性,生动易懂的思维训练指南

02打破思维惯性

你有没有发现,在阅读一本书时,你总是在肯定和自己观点相同或相近的观点。同样,交朋友,我们会选择和自己三观相近的人。也许,你认同一个人的观点是因为这个观点和你想的一样。

书中提到“思考与两个重要因素密切相关:大脑如何处理信息和用来储存信息的缓存容量有多大。

我们看一下大脑如何处理信息——

首先,大脑处理信息是有惯性的。

我们更倾向于接受符合自己观点的阐述。因为大脑会选择节省大脑容量的方式来进行思考,所有直接忽视那些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信息。

书中提到我们将个体经验概括为普遍原理;个人诠释造成经验的错位;我们排斥不符合自己观点的信息。

其次,大脑倾向于过快地作出决定,并将这个判断记忆下来。

同理,大脑会选择节省大脑容量的方式来进行思考,快速思考有利于节省大脑容量。更有甚者,一些人拒绝思考,懒于思考。于是就出现面对权威时,我们倾向于信任。因为这样节省了自己的思考时间,而同时,基于对权威的信赖,形成了思想的盲从。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说“从来如此便对吗”,正是对这种思维习惯的一种反思。

最后,大脑常常利用已知信息,却忽视了未知信息也很重要。

正因如此,在面对改变时,大脑非常保守。通常在作出改变时,身体会感到非常紧张。保守的选择告诉我们至少情况不会变得更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相比较得到,我们更害怕失去。

想想生活中的自己,无论是作出新的选择吗还是决定在工作中进行创新,这个过程的推进需要坚持和自我鼓励。

《隐性逻辑》:打破思维惯性,生动易懂的思维训练指南

03针对大脑的惯性,我们应该怎么办?

1、“集体评估”。

“集体评估”本质上是采取多人讨论的方式进行思考。事实上小组讨论的模式也是我们一直在学习的沟通方式。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小组交流时常出现集体迷思,也就是集体听从于某人的建议和看法。这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小组讨论。

书中提到小组交流时需要关注——成员构成多样化,小组规模不能过小,因为这样能够得到多种互相冲突的观点。小组成员之间需要保持独立性,分开进行思考。

2、不要过快下结论,对自我意识保持批判。

试着运用更多时间、更多分析、更多自我批评。

在1995年曾经有个著名的实验“在时间压力下做决策”,实验最终证明在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人会变得迟钝,大脑不会再思考了,因为紧张耗尽了脑力资源。因此对于一些问题的思考要给自己留下充足的时间,在学习上也是如此。在考试前去临时抱佛脚复习的学生,往往不会取得好成绩。

对自我意识要随时保持批判。把直觉和逻辑思考结合起来。多记录信息,帮助自己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不是凭借直觉判断。比如:一个需要减肥的人总说自己没吃多少东西,如果把每天的所吃的食物都记录下来,就可以帮助其认清现状。

3、信息结构化的六个步骤

当大脑基于现状,不愿意对众多信息进行思考时,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预览(浏览信息)

提问(提出自己的问题)

阅读(根据问题再去阅读找答案)

思考(自行思考并举例)

复述(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检查(检查不确定的部分)

此方法可以应用于阅读书籍,如何评价他人的观点。

《隐性逻辑》:打破思维惯性,生动易懂的思维训练指南

写在最后:

原来大脑是个懒惰的家伙,愿意选择最舒适的方式存在,保持原有的惯性,快速地作出回答,因为这些表现都是在以耗费最少能量的方式存在。

思维训练的过程需要长期进行。同时思维训练的方法只是看懂还不行,需要进行有规律的训练。这样才能真正让你的大脑形成新的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