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黏著父母?允許孩子“適度依賴”,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開始

現在有很多父母都喜歡帶寶寶們去早教機構,希望能開發孩子們的智力,也能培養他們的人際交往和獨立的能力。還記得之前帶寶寶去早教機構的時候,發現有一個小男孩每次和他的媽媽來,小男孩都會依依不捨,緊緊的抱住他媽媽的大腿不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而她的母親也總是對孩子說:"你怎麼總是粘著我呀?一點都不獨立,快去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玩啊,你看別的小朋友玩的多開心。"說完就把她的孩子往其他的小朋友身上推,但是那個小男孩卻只是站在原地嘟著嘴悶悶的不開心,還是不肯去玩,直到母親跟他說生氣要走了,孩子就在後面哭著追著她跑。

相信很多家長看到這種情景都會覺得那個小男孩太過於依賴他的母親,一點都不獨立。但是這種想法本身就錯的,很多家長經常把孩子"粘人"與他的"獨立性"混為一談認為如果孩子經常粘著大人就是不獨立。面對孩子的"依賴"情況,很多家長也都是選擇把孩子"推開",希望能降低孩子對自己的依賴程度,然而也往往會起反作用。允許孩子"適度依賴"是幫助孩子走向獨立的開始。

孩子總是黏著父母?允許孩子“適度依賴”,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開始

什麼是"適度依賴"

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F·伯恩斯坦和瑪麗·A·朗古蘭德在《關係:適度依賴讓我們走得更近》中寫道:最好的親密關係是適度依賴,學會求助可以讓你變得更強大。他將"依賴"和"獨立"之間的關係上又分為三種不同的關係類型:適度依賴,消極的過度依賴,和障礙性疏離。

而所謂的"適度依賴"就是指在"獨立"和"完全性依賴"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心理學家認為正常的依戀關係能夠很好的促進孩子們身心的健康發展,以及他的情感幸福傾向,如果孩子過於獨立,那麼她將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喪失自我。

每個人在這個社會上生活都必須與他人學會如何建立聯繫,在書籍中也曾提到:"適度的依賴,有助於人們發現自我,建立更健康的親密關係和人際關係"更何況是孩子呢?

孩子總是黏著父母?允許孩子“適度依賴”,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開始

"適度依賴"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1.適度的依賴可以讓孩子學會成長的方式

孩子在適度的依賴別人也就是求助於別人的時候也會學習別人幫助他或者給予他溫暖和安慰的方式。

孩子在依賴別人的過程當中會獲取一些安全感,家長應該在這種適度的依賴當中,引導和幫助孩子們成長,不要嫌棄他們粘著我們,這是孩子們對家長的安全依賴,如果讓孩子們過早的學會完全獨立,對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是有一定危害的,因為孩子依賴我們本身是沒有錯的,這也是他們尋求安全和情感聯結的一種方式,並且在這種依戀當中,孩子們會無意識地去學習家長們的神態、表情、動作以及對他們的情感輸出等等。

孩子總是黏著父母?允許孩子“適度依賴”,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開始

2.適度的依賴有利於寶寶變得更加強大

"適度依賴"在心理學家研究當中認為是一種能力,適度的依賴能讓寶寶保持強大的自我意識,以及樂於求助於他人幫助的自信和信任感,這是寶寶逐漸獲得的能力。只要寶寶不是過度的依賴父母,什麼事情都不自己做,都需要靠父母的幫助才能完成的,那麼家長就可以適當的給孩子進行一些依賴和情感聯結。

如果孩子遇到事情,一味的迴避又或者說藏在心裡面,不願意求助他人,那麼這種情況只會讓孩子們逐漸變得自卑和缺乏安全感。因為孩子沒有辦法獨自去完成一件事情,而又不求助於他人的話,對他們自身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就好像在文章開頭提到過的那個例子一樣,小男孩被母親強行的推出和朋友進行交流,其實孩子站在原地的表現就已經能夠證明他是缺乏安全感和害怕,所以讓孩子們懂得適度的依賴,更有利於寶寶們變得強大、不退縮。

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建立"適度依賴"

1.家長要懂得區分"過渡依賴"和"適度依賴"

首先,家長一定要區分好過度依賴和適度依賴的區別,這樣才能判斷孩子是不是能夠不斷的獨立。

"過度依賴"就是什麼事情都需要別人來幫助,舉個簡單的例子:今年馬上就要準備上二年級的小男孩在吃飯、收拾書包、上學等等事務都是需要媽媽和奶奶幫忙做,就連吃飯也是需要奶奶一口一口追著喂;每天做完作業的東西都是媽媽幫他收拾的;洗澡也是媽媽幫忙洗,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就是屬於過度依賴了。

而"適度依賴"的話,就是指孩子吃飯可以自己吃,穿衣服可以自己穿,背書包可以自己背,洗澡可以自己洗;但是當孩子們在作業上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呼叫父母幫助他、引導他解決問題,又或者當孩子要搬什麼重物的時候,他的力氣不足以搬動,也可以尋找父母的幫助,這種情況就是適度的依賴。

家長們只有瞭解了,並且懂得如何區分過度依賴和適度依賴才能夠很好的引導孩子們走向獨立。

孩子總是黏著父母?允許孩子“適度依賴”,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開始

2.打破"刻板印象"幫助孩子建立情感聯結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求助於別人,就是過度的依賴別人的表現,但是這種適度的求助和依賴他人也是孩子們對一個人情感聯結的開始,這種情感廉潔有助於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安全感,以及對別人的信任感等等。

當孩子們求助於他人的時候,這種情感就會加深,也就是孩子和家長之間的親子關係就會加深。因此,當寶寶對我們撒嬌和依賴我們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的給他們一些肢體上的撫摸、眼神上的肯定以及語言上的安慰等等,這些都是比較正常並且有利於孩子們身心健康成長的依賴。

如果當孩子需要和父母進行依賴的時候,家長們責罵孩子不獨立,甚至是將他推開,這對孩子們心理健康的發展是有害的,希望父母們給孩子們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同時也給孩子和我們親密接觸的機會。

孩子總是黏著父母?允許孩子“適度依賴”,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開始

3.給孩子創造獨立的機會

家長們認為孩子依賴自己就是不夠獨立,那麼家長們就要首先問一下自己有沒有給孩子獨立展現自我的機會?

家長們往往認為孩子粘著自己就是不獨立,卻不覺得喂孩子們吃飯,幫孩子們洗澡,又或者幫孩子們背書包等等是依賴的行為,但其實這些生活上的小事孩子是有能力可以做到的,那麼在孩子有能力可以做到的事情,下面家長就要給孩子創造獨立的機會。

比如吃飯的時候,家長可以嘗試讓孩子們先用勺子去挖菜,然後再挖飯並且教他們搭配著吃,等孩子們熟悉了之後,再開始教他們用筷子去吃飯,循序漸進的滲透獨立的概念,比父母一味地責怪孩子要好得多。當家長們在做一些家務,收收一些衣服、洗自己的小襪子等等,都可以讓孩子來幫助和嘗試,這也是孩子們獨立的機會。

家長一定要將"依賴"與"獨立"兩個概念區分,而且這兩個概念可以同時發生在孩子的身上,就是孩子既可以做獨立的事情,、同時也對可以我們有著依賴,這並不矛盾。

孩子總是黏著父母?允許孩子“適度依賴”,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開始

我是奶瓶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