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80封信,從《查令十字街84號》中探尋人性的溫暖

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街84號,

請待我獻上一吻,

我虧欠她良多......

-----海蓮 •漢芙

01

《查令十字街84號》是一本書,也是一家書店,更是海蓮一生的牽掛

這本書被譽為“愛書人的聖經”。

20年,80封信,從《查令十字街84號》中探尋人性的溫暖

故事從1949年的紐約開始,曼哈頓一家沒有暖氣的公寓裡,33歲的作家海蓮,常常為買不到所需的珍稀舊書而沮喪不已。

有一天,她偶然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倫敦舊書店的廣告“專營絕版書”。酷愛英國文學海蓮憑著自己的勇敢和莽撞給書店寫了一封信。很快,書店的經理弗蘭克給她帶來了驚喜:她不僅得到了自己苦尋無果的珍品書籍,並且還獲得了弗蘭克的書籍推薦。

弗蘭克不僅處事嚴謹,而且風趣幽默;他在待人處事上還是一位謙謙君子,他飽富學識而又不吝於與其他人分享……

從此,買書、找書、寄書,兩個人因書結緣,開始了長達20年的書信往來。兩個人在書信中交流自己對文學的理解,賞析評論名家作品。

弗蘭克四處奔波為海倫購買絕版書籍,海倫則從美國寄來豐盛食物,為書店員工們緩解了因英國經濟蕭條而造成的食物匱乏難題。

遠隔千山萬水,素未謀面的兩個人卻成為精神至交。海倫一直想前往倫敦拜訪弗蘭克,卻因為貧窮和種種原因未能如願以償。

直到有一天她收到弗蘭克去世消息,她還沒準備啟程,他已經天人永隔,讀來是怎樣的令人悲痛!

海蓮所推崇的英國玄學詩人、散文家多恩有一句話:“全體人類就是一本書。當一個人死亡,這並非有一章被從書中撕去,而是被翻譯成一種更好的語言。”

為了紀念這份難得的情緣,海蓮徵得弗蘭克家人的同意,將這些書信整理出版。《查令十字街84號》一經出版,就受到全世界愛書人的喜愛。

它兩次被改編成電影,一次搬上戲劇的舞臺,查令十字街84號成為全世界愛書人的朝聖之地。

海蓮從此終身未嫁,於1997年4月9日因肺炎在紐約去世。

20年,80封信,從《查令十字街84號》中探尋人性的溫暖

02

愛書人的聖經,寫出了海蓮對書的精神之愛

愛書人有一種怪癖,就如同王小波只喜歡看譯製書一樣,海蓮只喜歡珍貴的絕版舊書。她討厭美國人出版的書價格昂貴,裝幀粗糙。

海蓮更喜歡有人讀過的書,她說:我喜歡扉頁上有題簽的、頁邊寫滿註記的舊書;我愛極了那種與心有靈犀的人冥冥共讀,時而慼慼於胸,時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覺。

面對弗蘭克寄來的書,海蓮小心翼翼地捧著它,生怕弄髒書籍那細緻的皮裝封面和米黃色的厚實內容,這些書在她眼裡充滿了迷人的色彩,光是撫摸就讓人心裡感覺舒服。

這些珍貴的書籍對於海蓮來說如獲至寶,如同鞋子控面對費心淘回來的一雙靴子,滿心歡喜,愛不釋手。

讀到這裡,突然想起《尋沈記》的作者陳曉唯為了買沈從文先生的《湘行散記》。

每個週六早上都上好鬧鐘,備好手電筒,打車到潘家園趕“鬼市”。趁著天要下雨店主收攤之際,快步搶到攤前,蹲下身,捂住書打聽價格。拿到書心中竊喜,不敢耽擱,趕緊付錢走人,一切欣喜都在感官無法觸及之地萌芽開花。

當時海蓮的生活並不如意,住在“白蟻叢生、搖搖欲墜、白天不能供應暖氣的老公寓裡”,海蓮在破舊的沙發上品讀歷經百年的《五人傳》。她酷愛閱讀,酷愛文學,她尤其喜歡經典的詩歌和散文,後來在弗蘭克的影響下喜歡上小說。從《聖經》到《五人傳》再到《傲慢與偏見》,許多經典的寫作大家都在書中與讀者一一見面。如果愛書之人剛剛好讀到這個場景,一定會會心一笑,在心裡湧起無名的驚喜與感動。

書籍與音樂,都可以直抵人心,觸及最心底的柔軟。如果再有可以分享感觸的人,就是人生的一種幸事。與書結緣,亦師亦友,這種跨越時間和空間的交流,何嘗不是一種幸運的事。

20年,80封信,從《查令十字街84號》中探尋人性的溫暖

03

因書結緣,海蓮對弗蘭克的精神之愛,無關愛情

愛書之人與書商,本來就是互相成就的關係。開始只是普通的商業往來,因為海蓮性情率真、心地善良,身上有一股俠義之情而使這種感情變得更加深厚。

通信之初,她便得知戰後的英國經濟困難,食品都是限量供應,女人的長統絲襪更是奢侈品。本身經濟拮据的海蓮把火腿、雞蛋、罐頭和絲襪等生活用品源源不斷地寄往書店,本性善良的她跨越萬里收穫了友誼,讓書店的店員們得到了久違的溫暖。

她的慷慨大方讓書店的工作人員、弗蘭克的妻子和鄰居把她視為親人,與她通信聊天,從未謀面的人如同親人般熟悉。

我們有理由相信,當時窮困和沒有什麼出色作品的海蓮是孤獨的。面對陌生人她才把自己的率真和豪情萬丈體現得淋漓盡致。她用自己的快樂去感染別人,用自己的善良去幫助別人,自然會得到弗蘭克以及同事、家人的喜愛。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不管花費跑了多少地方,花費多少時間,弗蘭克不遺餘力地為海蓮尋找好書。《項狄傳》花了三年的時間才找到,《坎特伯雷故事集》整整找了四年多。

在這期間,海蓮沒有催促,只是耐心地等待。這不單是雙方的信任,更是兩個愛書人之間的默契。在等待的時間裡,海蓮相信總有一天會收到來自遠方的驚喜。這份期待和驚喜讓海蓮這顆孤獨的靈魂在創作過程中獲得了無窮的精神力量。

兩人的友誼來自於對書的熱愛和忠誠,來源於對彼此的尊重,這種關係的維繫,無關愛情。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書信如同涓涓細流的小溪,流暢、真實、自然,給他們的生活注入的新的能量。

在一家豪宅,弗蘭克見到了幫海蓮遍尋不著的伊麗莎白一世時期的情詩集,以書店全體員工的名義寄給她。

“你們相信它是在我生日那天寄達的嗎?這是我擁有的第一本鑲金邊的書。可惜你們太客氣了,將字句寫在卡片上,而非扉頁上。你們全都是愛書人,惟恐會減損書的價值,其實你們已經為書的主人甚至未來的主人提升了它的價值。”

這段情緣以書為圓心,輻射到海蓮、海蓮的朋友、弗蘭克以及他的家人、鄰居身上,深厚而奇妙。

他們雖然在物質上是貧窮的,可是在精神上卻是富有的。這種因書結緣精神力量的支持讓海蓮擺脫了窘境,收到了出版社的邀約,經濟狀況也變得好了起來。

每當讀到這本書時,都會被海蓮和弗蘭克的友情所感動,也會被愛書人共同的執著和信任所感動,這間小小的書店承載著無法用金錢衡量的的溫暖和人性光輝,因書而起的緣分,彌足珍貴。

20年,80封信,從《查令十字街84號》中探尋人性的溫暖

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街84號,請待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她良多......

相信每一個到訪過查令十字街84號的讀者,都會替海蓮獻上一吻。這一吻是對友情的懷念,同樣是愛書人對書籍那難以逝去的情懷。

遺憾的是,聞名世界的“馬克思與科恩書店”後期因經營不善而關閉,所有愛書人的朝聖之地已經失去蹤跡,變成了一家唱片店,但是我們還是無比懷念陳舊的具有古老氣息的書店:

那是一種混雜著黴味兒的、長年積塵的氣息,加上牆壁、地板散落的木頭香......目之所及全是書架--高聳直抵到天花板的古老書架,橡木架面經過長期歲月的洗禮,雖已褪色仍徑放光芒。

對於世間所有書蟲來說,書籍是人類靈魂的避難所,古老的書店,寄託著我們逝去的情懷,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科技的進步,實體書店已經遭遇寒冬,快捷便利的電子閱讀時代盛行。但是無論變化,書作為載體傳承智慧和人性光輝的作用不會改變。因為自從人類發明了文字,寫成作品印刷成書籍,書籍就成了我們最好的記憶存留方式,有些東西不可能永遠存留,但文字會永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