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风云》第44回 “七君子”成“六君子”血染变法路

《军阀风云》第44回  “七君子”成“六君子”血染变法路

六君子塑像

几天后,荣禄奏报慈禧太后:

“启禀太后,维新叛逆除首领康有为、梁启超外,其余全部被擒获,名录全部在此,请太后过目。”

慈禧接过名录,从头到尾扫了一遍,上面写满了人名。有康广仁、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张荫桓、徐致靖、陈宝箴、张元济等人。还有许多陌生的名字。

慈禧看罢,把名单放下,问道:

“逆党之首康有为是朝廷重犯,为何被逃脱?”

《军阀风云》第44回  “七君子”成“六君子”血染变法路

谭嗣同画像

荣禄急忙奏道:

“回老佛爷,康有为十分狡猾,他在接到皇上密折后就偷偷跑往上海了,臣已经电告上海的衙门,严加盘查,定要揖拿归案。”

荣禄唯恐慈禧责他办事不力,便把康有为跑的责任推至光绪帝身上,慈禧听后,点点头又问道:

“听说康有为的得意弟子叫梁启超,为何他也跑了?”

荣禄知道这事也不必隐瞒,便小心翼翼道:

“据报,梁启超入日本驻华领事馆去了,臣也带人去捕获,可领事馆推说无此人,不准入内搜捕,请太后下旨臣再次去强行进行搜捕。”

慈禧也怕她铲除维新之人引起各国驻华公使不满,招致其他麻烦。况且,慈禧也是对洋人特别忌讳,尤其对日本人更是畏惧,便向荣禄挥挥手道:

“既然日本公使说梁启超不在使馆中,也许可信,日本人也不会为一个逆党分子与我朝作对起冲突,这事就暂且过去,可到其他地方严加搜寻,若京中没有,可以电告全国通辑康有为、梁启超。”

荣禄道:

“臣一定照办不误,定不让逆党分子漏网,就是他们到海外,臣也要捉拿归案。”

慈禧满意地点头道:

“好!好!你们对已获的逆党要严加看管,不得有丝毫的闪失!”

又过几天,慈禧在杨崇伊、怀塔布素、荣禄等一帮心腹大臣的拥护下,再次登上太和殿宝座,重新操起她的大权,并接连下旨取缔光绪帝所颁布的各种维新措施、恢复旧制。然后又下令刚毅把徐致靖、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交由刑部审议。

刑部审议后,慈禧亲笔批文立即斩决头号人物官至二品的礼部右侍郎徐致靖。徐致靖(1826--1918)字子静,江苏宜兴人,思想开明,拥护革新,曾给光绪帝上过有名的《人才保荐折》,保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张元济等维新人士。因其父与李鸿章是同科进士,关系密切,李鸿章出面请荣禄帮忙。

这天,荣禄来到慈禧寝室,为徐致靖说情。

慈禧大怒道:

“好你个荣中堂,你竟敢为帝党开脱,你得到了他们什么好处!”

荣禄马上跪地申诉道:

“徐致靖只是个书呆子,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新政,只是在维新派里唱昆曲、玩围棋。更何况实行维新后三个月中都不曾与光绪帝见过面。”

慈禧听后,派太监查对,将徐致靖改为“监候”(即死缓)。这样“本应七君子”变成了“历史上的六君子。”后来,徐致靖出狱后,一直居住在杭州,改名徐仅叟,意为“六君子被害”刀下仅存的老朽。

1898年9月28日,经慈禧批复,刑部议定,将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押往北京西街菜市口斩首示众。

这天,六人或坐或卧或站,虽然人人都带着木枷和铗锆,但都一点也不象囚犯垂头丧气,人人脸上露带笑容。一狱卒扯开嗓门叫道:

“奉刑部大人之命,今日押你们六人去西市斩首示众,有什么临终遗言要交待的,写下来吧!”

那狱卒说完,递上纸笔,谭嗣同仰天大笑指着墙上的诗吟道:

“‘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叟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我谭嗣同的临终遗言,请你们转告后世人吧!”

林旭一把将纸撕得粉碎,笔也啪的折断了,忿恨道:

“让你众叛亲离的刑部大人转告慈禧老东西。二十年后,我林某又是一条汉子,仍要维新变法。”

刘光第叹道:

“我等死去,大清王朝的正气将近,后继者何人?”

康广仁朗朗笑道:

“如今八股文已废,将人才辈出,我辈虽死,但国家强盛之日指日可待,林兄何必感叹呢?”

杨锐接着道:

“今日我等赴法场,天地悲泣,日月无光,能够如此,我满足了。”

杨深秀见众人都丝毫无畏惧,不象是去死,倒象去赴宴,也一扫刚才的一点悲情,慷慨激昂道: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只恨变法未成身先死---”

杨锐道:

“你读过红楼梦,最欣赏的是哪一句?”

杨深秀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哈哈-----”

他们昂首阔步,走向囚车。

《军阀风云》第44回  “七君子”成“六君子”血染变法路

谭嗣同湖南浏阳故居

这起政变,支持维新派的官员或死或逃,或被革职监禁。但荣禄升为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袁世凯被慈禧赏银钱4000两,恩准在西苑门内骑马。不久,经袁世凯建议将驻防在直隶的各军合编为“武卫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他的新建陆军改为“武卫右军”,由荣禄亲自统率,成为荣禄的亲军。荣禄与袁世凯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