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 就是信仰

如果让我概括《攀登者》中登山队员们的精神,我想引用知乎的一个高赞回答来评价他们:“人类都在被现实打击,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想去在黑暗里找到光,但是反过来想的话,如果自己被不停的打击,不停的被黑暗吞噬,那不正说明自己是光么?” 

信仰的高山有多高,脚下的力量就有多坚定,生命的力量就有多强。


01


影片以1960年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为引,折射出当时中国面临的种种困境与窘迫局面。

面对国际勘界划分在即,别国那句“你们连珠峰都没登上过,凭什么说珠峰是你的?”刺痛了许多人的内心,也就有了中国第一次登珠穆朗玛峰的决定。

珠峰的北坡比南坡险峻得多,其他国家都是从南坡登顶珠峰。在极具恶劣的条件下,中国登山队还是选择了从北坡登顶。

面对当时的突发状况,中国登山队选择了先救人,却最终因未能留下影像资料而频频遭遇国际的质疑。

见证队友的死亡,见证自己和队友登顶珠峰的方五洲,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却没有换来国际承认的事实,成为方五洲等人隐忍十五年之久的痛苦。

1960年,中国未能留下证据向世界证明珠峰的“中国足迹”与“中国高度”。1975年,中国正式宣布珠穆朗玛峰的准确高度为8848.13米。

十五年的漫长岁月,是一群人的默默煎熬。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数字的背后,有一群人耗尽了毕生心血,无数次与死神交手。

人生的意义大概就是你永远找不到一个最好的定义,谁也不曾想到十五年后的攀登队成员方五洲等人选择了再次踏上珠峰的征程。当年登顶的三人,有人继续冲锋突击队,有人成为指挥员。

出发,就是他们的信仰。

出发 就是信仰


02


时隔十五年后登山队兄弟重逢,难以掩饰的愧疚和彼此扎心的对话,让人再次看到了他们家国情怀面前的个人选择与担当。

“如果换了是你,是扔掉摄影机保住自己的命,还是丢掉自己的命保住摄影机?”

“如果当时要杀了我才能保住摄影机,你会杀了我吗?”

在国家使命和个人情感间摆动,这样的“犹豫不决”才格外动人。因为他们深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终将过去。

他们不过也是普通人中的一员,有的是锅炉工,有的是林场员工,有的是军人。

但对于这群人而言,代表中国登上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并且得到全世界的肯定就是他们毕生的追求,这个“信仰”对于这群攀登者来说就是他们的全部,而他们不会随随便便放弃自己的“信仰”的!

好在总有人正年轻,也总有人像曾经年轻的他们一样热血不羁,对于登顶珠峰为祖国而战的信仰不曾动摇。

出发 就是信仰

是啊,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信仰,没有谁会为了什么而轻易放弃自己的信仰。

他们那代人的信仰,并不会轻易说出口,却一直在用生命与行动去践行心中的信仰命。哪怕属于自己最好的黄金时代已过,却依然能够用自己的智慧继续前行。

不论身处在何种年龄段,他们都有自己攀登的信仰,而这种信仰总能成为支撑他们在迷失时劝自己再坚持走下去的倚仗。

那种藏于心的信仰,即是追求,一种促使人活下去的力量。


03


向着珠峰前进的攀登者,虽然有人因意外长眠雪山,有人为了最终胜利选择坠落自己,但对于这群人而言,他们都有属于自己内心的朝圣之路。不管是对国家、信仰、生活还是情感,都有着属于他们内心的那份虔诚,在攀登珠峰的路上,每一步都有着厚重的感情和深刻的故事。

攀登珠峰路上的黑暗才是永恒的,而光明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正是这短暂一瞬的光芒,诞生了生命与希望。当这群登山队选择了出发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要用此生追随光明。

康德说过:“那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那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的两件东西,是天上的星空与我们心中的道德。每个人都有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守护的东西,那可能是一个人,可能是一个理念,可能是一个信仰。如果背叛它,就是否定自己的整个人生,枉当初的苦苦坚守,最后化为一文不值的烂泥。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一次次的攀登失败,一次次的重新登峰,又一次次的登峰失利,依旧没有消磨登山队最后的信念。

出发 就是信仰

哪怕国家官方表明没有合适的登峰窗口期了,攀登队成员们依旧选择了相信自己团队的气象队员们日复一日经过测试可能出现的短暂窗口期。

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渺茫的短暂窗口期,如同在黑夜中的一颗星辰,无论这颗星辰在天际的哪一端,抬头仰望星空会总给予登山队员们更多的力量,这种必须登珠峰的梦想,在登山队员们第一次仰望星空的时候,便种在了许多人的潜意识中,寻道亦如此。

那些看似渺茫的希望,正是在这群人熬一熬的步伐里重现生机。而迈出的每一步仿佛让自己对生活有硬气了一些,这种攀登的热爱与坚持,是少数的快乐,是无惧死亡的勇气。

你说它有劲吗?我想,大概是有的,而且它还是一种顽强而有力的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