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女兒的5點“忌諱”,家長越早知道越好,孩子長大後少走彎路

男孩和女孩應當在養育方式上有所區別嗎?

答案是肯定的。這絕不是出自“重男輕女”,而是因為男孩和女孩不同的生理特徵、不同的感知世界的角度、不同的與他人交往方式而帶來的自然差異。性別賦予了男孩和女孩不同的天賦與特長,在教育過程中不應被忽視。


養育女兒的5點“忌諱”,家長越早知道越好,孩子長大後少走彎路


相比男孩子,女孩顯得更安靜、更柔弱、更美好,家長在教育中也經常顯得更加小心翼翼,施加更多的保護。但其實,女孩沒有家長想象的那麼敏感脆弱、不敢迎接挑戰,教育方法得益,女孩能夠取得不輸於男孩甚至更勝一籌的成就。


養育女兒的5點“忌諱”,家長越早知道越好,孩子長大後少走彎路


1、 教導女孩要安靜

“文靜”似乎是對女孩子的一種表彰,也因此很多家長會不自覺的鼓勵女兒“安靜一些”,玩一些“女孩子的遊戲”,靜靜的坐在書桌前閱讀或是擺弄玩具。

澳大利亞吉心理學家塞拉·普羅伊朔夫則認為,讓孩子學會安靜,意味著孩子缺少了探索和投入自然的機會。

在《養育女孩》這本書中,普羅伊朔夫建議家長為女兒提供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相信父母始終會陪在自己身邊,幫助孩子走的更遠。


養育女兒的5點“忌諱”,家長越早知道越好,孩子長大後少走彎路


女孩也可以變得非常強大,無論她對什麼事物產生興趣,家長都應該鼓勵她積極探索,投入熱情,讓孩子在其中找到樂趣。


養育女兒的5點“忌諱”,家長越早知道越好,孩子長大後少走彎路


2、 給她買性別色彩鮮明的玩具

女孩子喜歡什麼玩具?映入大多數家長腦海的通常都是洋娃娃、小玩偶、廚房、過家家。如果孩子並沒有自己提出,家長一股腦的塞給孩子這些性別色彩鮮明的玩具,對兒童培養壞處可能比好處更多。


養育女兒的5點“忌諱”,家長越早知道越好,孩子長大後少走彎路


BBC曾在一檔紀實節目中提到,不同玩具對孩子的認知與學習起到不同的作用,“過家家”的玩具讓孩子更有安全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積木、磁力片等空間搭建的玩具則讓孩子更具空間感和創新能力;籃球、乒乓等球類運動對孩子的運動能力大有裨益,也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和膽略。

因此,千萬不要因性別的“刻板印象”限制了女孩的全面發展。


養育女兒的5點“忌諱”,家長越早知道越好,孩子長大後少走彎路


3、 只誇她漂亮

很多媽媽喜歡把女兒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買很多美麗的裙子、外衣,不知不覺將女兒的興趣點和注意力引導到“扮美”這件事上。


養育女兒的5點“忌諱”,家長越早知道越好,孩子長大後少走彎路


過度關注外表的女孩長大會如何?因“裸貸”而被媒體關注的大學生小鷗說,從小自己就喜歡打扮,上大學後更是將所有生活費都花在了化妝品和衣服上,買的東西越來越貴,自己支付不起,逐漸陷入消費主義的深淵。

漂亮只是外在,教育應始終關注孩子的內心發育,引導孩子在內心世界獲得滿足感與平衡,孩子的心理才會更加強大。


養育女兒的5點“忌諱”,家長越早知道越好,孩子長大後少走彎路


4、 家裡的體力活都給爸爸做

女兒總是顯得非常柔弱,沒有什麼力氣,出於呵護女兒的心態,很多家長都傾向於拒絕讓女兒做家裡的體力活,遇到困難總是第一時間喊“爸爸快來”。

這無疑又是一次性別刻板印象的強化。時間久了,女孩就會習慣性認為自己是“柔弱無力”的,不能承受過高的負擔,遇到困難不考慮如何克服,下意識就指望更強有力的男生替自己解決。

無論男孩還是女孩,最終都是要獨立的。過度強調女孩的柔弱,等於在獨立生活的路上為孩子豎起了一座大山,並不利於女兒的成長。


養育女兒的5點“忌諱”,家長越早知道越好,孩子長大後少走彎路


5、 只讓她和女孩玩

為了保護女兒不受傷害,很多家長更願意讓女兒和女孩子一起玩,拒絕讓孩子參與男生們玩泥巴、瘋跑的遊戲。

社交併不只存在於同性之中!與同齡男孩和女孩的交往對孩子而言是完全不同的體驗,男孩可能更頑皮、更有主見、也更寬容,而女孩則更細膩、更溫和、更懂得照顧別人。

這種不同的社交體驗是孩子走入社會學會交往的基礎,大部分時候家長不必干預,在遇到難題時幫女兒分析建議就足夠了。


養育女兒的5點“忌諱”,家長越早知道越好,孩子長大後少走彎路



無論養育男孩還是養育女孩,瞭解自己的孩子、幫助孩子感受到更廣闊的世界以及給予充分的安全鏈接是最重要的,不要因性別的刻板印象阻擋了孩子探索的腳步。


(4.18-4.23是頭條圖書節,活動期間平臺發放了3張圖書通用券,面額分別是199-50、99-20、60-10,點擊進入購買頁面即可領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