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太执着于理想主义,忘却了生活在本质上是平淡和琐碎


人总是太执着于理想主义,忘却了生活在本质上是平淡和琐碎

人的一生不可能只爱一个人,我相信爱上每一个人的瞬间都是诚恳的、认真的!

1943年,老舍的妻子胡絜青在得知丈夫和人同居后,带着3个孩子,一路穿过重重封锁,千里迢迢辗转了3个月,来到重庆寻夫。​

老舍事先不知妻子来到重庆,听说此事后,惊得连吃饭的筷子都掉了。慌乱的老舍没有立即去接胡絜青母子,也不敢让他们过来,只好安排妻儿在外面住了十几天,直到赵清阁搬走,才让妻儿住进来。​

丈夫的事情,胡絜青早有耳闻,但是为了3个孩子,她还是寄希望于老舍尽快与情人分手。老舍想起妻子当初让自己独自逃走,在战火连天的时岁里,一个人撑起一家老小,深感愧疚。​

与此同时,与老舍同居的赵清阁也在等一个答案。1938年3月27日,在“文大会协”上,老舍第一次见到赵清阁。这一年,赵清阁刚毕业不久,年仅24岁,老舍39岁,已经是3个孩子的父亲。​

当时,老舍已经是名满天下的文豪,赵清阁则是一个颇有才情的女作家,在周恩来的介绍下,她成了老舍的秘书。在朝夕相对的工作中,他们一同创作,相互陪伴,暗生情愫。​

老舍调到重庆工作期间,两人开始同居,他们的恋情成了重庆文化界众所周知的绯闻。这一年,距离老舍离开济南老家已经5年。​

在她和老舍交往的日子里,关于自己的妻小,老舍只字未提。赵清阁见他犹豫不决,决绝地离开了。​

人总是太执着于理想主义,忘却了生活在本质上是平淡和琐碎


老舍割舍不下,一路追她追到了上海。结果,妻子胡絜青也追到了上海。面对老舍的痴缠,赵清阁只给他留了8个字:各据一城,永不相见。​

后来,在美国讲学期间,老舍又给她去信说:“我在马尼拉买好房子,为了重逢,我们到那儿定居吧。” 可是理性的赵清阁并没有追随老舍而去。​

1966年8月24日,67岁的老舍在太平湖了结了自己的一生。据友人回忆,他在文革中被批斗、毒打,妻子胡絜青还曾写大字报告发他的婚外情,将他拒之门外。事业受挫,家庭的排斥都让他苦不堪言。​

在现实面前,老舍最终无力隐忍,走上这样一条绝路。如果没有过和赵清阁的那段感情,也许他和妻儿之间的关系也不会恶化至此。然而,终究是一次错误,让他用余生买单。​

两段感情中,老舍一直都在逃避。当妻子千里迢迢找来,他只是一味让赵清阁躲避,这何尝不是他自己在逃亡?当他回归家庭,他却纠缠赵清阁,这何尝不是他对家庭责任感的逃避?​

在他去世后,她的妻子在回忆的痛苦中挣扎度过了余生,而赵清阁也为他孤独终老。他的逃避,造就了两个爱他的女子的悲剧。​

人们总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其实不是自己的枕边人变坏了,而是人总是太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主义,忘却了生活在本质上是平淡而琐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