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尾句的结构化解读

结尾句,可以是指最后一句,也可以是指尾联。根据之前对首句、中间句的结构化分析思路,其作用亦可这样思考:

古代诗歌尾句的结构化解读

卒章显志就是点明主旨,升华主题。谈卒章显志,是侧重表现手法和整体构思的表述,谈点明主旨和升华主题,是侧重作用的表述。

例如,岺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一诗,结句对全诗感情的抒发有什么重要作用?

  •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古代诗歌尾句的结构化解读

首先分析尾联的作用。表达方式上,前三联写景,以侧面描写的方式写边塞环境的恶劣艰苦。尾联议论抒情,不脱卒章显其志(这个“志”包含思想和情感)的章法,将此联翻译出来就是:报效君王,怎敢抱怨路途遥远,而对故乡的思念只能放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在梦中表现出来。可见,它点明了诗人的志趣。“勤王”是为公,思“归”是为私,一公一私,在看似矛盾的心情中,诗人选择的是以公为先,突出了诗人以国家为念的爱国精神,升华了主旨。那么对情感抒发的作用就可以分而炼之了。

通常情况下,考试问题的设置有具体范围限制,作答时,需有所取舍。

古代诗歌尾句的结构化解读

如《思远人》(晏几道),其中一题是首句“红叶黄花秋意晚”“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何作用”。2014年新课标卷Ⅱ《阮郎归》(无名氏)有一个问题是上片写景“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到了什么作用”。

两个问题都限定在对感情抒发上的作用,只涉及思想内容,而不涉及结构上的作用。

采用这样的思维结构示意图,容易明确思考方向,开启答题思路,把准答题内容。在现代文阅读中,谈到段落的作用时,亦可借鉴这个结构示图进行分析,方便形象化思考。

(首句、中间句的作用可见链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