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未谋面却刻骨铭心?在《查令十字街84号》找到被遗忘的交流方式

春有风筝,夏有鱼,秋有青鸟,冬有雁,书信一来一往间,日子就这样过去了。

《庆余年·远来是客》中对书信情愫的描写正是女作家海莲·汉芙与书店主管弗兰克·德尔之间长达二十年书信往来的美好岁月。

美国作家海莲·汉芙的《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一本书信体小说,这本精致的小说收录了她与英国伦敦马克斯与科恩书店主管人弗兰克·德尔之间的真实信件。嗜书如命的海莲·汉芙对书籍的语言和翻译有着古怪苛刻的要求,但严肃而专业的弗兰克·德尔总能找到符合海莲·汉芙要求的书。两个爱书的人从单纯的书籍买卖交易到畅谈书籍的内容,后来整个店的员工和德尔的妻子女儿都加入到与汉芙的书信来往中,话题也深入到彼此的家庭、工作、生活中。

一封封来来往往的书信一写就是二十年,但遗憾的是,直到弗兰克·德尔去世,海莲·汉芙都没能到查令十字街的这家书店去看看。汉芙不忍心这些珍贵的书信模糊在岁月里,为了纪念那段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生经历,她将她与德尔之间的往来信件整理成书并于1970年出版。不禁思考,我们享受快节奏快通信的今天,也失去了书信交流的那份书写时字字斟酌的耐心和等待收信时翘首以盼的热情。

素未谋面却刻骨铭心?在《查令十字街84号》找到被遗忘的交流方式

一份书籍订单的意外收获

生活拮据的汉芙小姐,买不起纽约市索价昂贵的珍本书,又希望书籍品相良好,于是在看到文艺周刊上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广告时就试着写了一份订单信寄过去。幸运的是,书店不仅寄来了她所列书单的现有存书,并答应会帮她留意装帧精美的其他书目,价格也是很合汉芙的心思。从此,一场跨越大西洋的书信往来便开始了。

第一封正式而认真的信有了回音后,汉芙便恢复了她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信首的称呼从“诸位先生”到“弗兰克”,再到“亲爱的弗兰克”。汉芙在信中无不用调侃的语气指责弗兰克找书的速度缓慢,和对某本书籍的不满意。当然也对装帧精美的图书赞誉有加。弗兰克是一位严肃又自律的英国绅士,他回信的称呼从“敬爱的夫人”到“敬爱的汉芙小姐”再到熟识后的“亲爱的汉芙”。他总能应付汉芙提出的各种古怪苛刻的要求,找到让她满意的书目。

汉芙有趣的书信内容,也吸引了书店里的其他店员。他们工作之余常做的事就是期待她的来信,从某一个员工偷偷摸摸写信给汉芙,到后来大家都加入到跟她通信的行列。弗兰克的妻子更是被汉芙的魅力吸引,还将邻居做女红的老太太引入到与汉芙的通信中。

铺开信纸,郑重的写下称呼,每句话都有思虑,每个字都需落笔的过程就是对彼此安静却满是深意的思念。在电话、语音、微信等通讯技术不断便利的快节奏的生活中,有多久没有写过信,有多久没有沉下心表达对一个人的牵挂。同样的聊天用语向着不同的头像发送一番,即刻就能收到的只言片语的回复。通信录里有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多花一点时间去想念的人却少之又少。

素未谋面却刻骨铭心?在《查令十字街84号》找到被遗忘的交流方式

跨越六千公里的纸短情长

汉芙向弗兰克抱怨《新约全书》的拉丁文写的不够通俗,迫不及待的想得到只卖六美元的首版《大学论》,吐槽不完整的《佩皮斯日记》,喜欢引人入胜的《五人传》。弗兰克精心挑选了一本三边页缘都上金的《伊丽莎白时期情诗选》作为礼物送给汉芙,汉芙很是喜欢,并因为他们没有直接题签在扉页上而是另附一张卡片题签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怀、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

汉芙曾在工作中与编辑聊起兰多,她读过弗兰克寄给她的一本兰多全集,于是聊起来便滔滔不绝,但是编辑却不耐烦的说汉芙对兰多真是中毒不轻。汉芙无奈的在信中对弗兰克说“这个世界上,了解我的只剩你一个了。”

当时的英国由于战争导致物资短缺,英国人民只能依靠配给和黑市交易获得生活必需品。热心的汉芙不断的将鸡蛋、火腿、甜面饼寄到书店,让弗兰克分给店员和他们的家人。还让朋友送去丝袜,分给店里的女士和弗兰克的妻子。但是汉芙的生活并不宽裕,如她自己说的那样“我一辈子都在跟摇摇晃晃的桌椅、到处爬满蟑螂的厨房为伍。”曾有段时期,她的生活十分潦倒,剧本屡屡遭拒,书籍也无人问津,但这些并不妨碍她对大洋彼岸的朋友的爱与牵挂。

汉芙会向他们聊起自己的生活,接了新的剧本,或需要重新租一间公寓,查令十字街的朋友们会向她说起某个员工辞职离开了伦敦,或弗兰克家的邻居是个很会女红的老太太。他们像是很久没有见面的老朋友,聊着他们共同认识的人的生活,聊着自己的快乐与悲伤。

把写好的信装进信封的时候,就能想到几日后对方读到书信的情景。接到从遥远的城市寄来的贴了邮票、盖了邮戳的信件时,会感觉格外的厚重和珍贵。如今信息的秒速抵达,少了太多两两相望的期待和在等待收信时不被察觉的情愫。

素未谋面却刻骨铭心?在《查令十字街84号》找到被遗忘的交流方式

没有了收信人,该凭何怀念

书信交流的二十年里,汉芙和弗兰克经历了女店员的离职、老店员的离世、弗兰克妻子生病等无数的事故变迁。在1969年,弗兰克·德尔先生因腹膜炎辞世,一场跨越距离跨越国籍的心灵沟通,就此终结。

弗兰克和家人一直期待着汉芙的英国之旅,从邻居老太太愿意留她住宿,到弗兰克的两个女儿离家住校,家里的两间卧室任她挑选。等待汉芙到英国去是书信里常聊的话题,弗兰克每次都期望她能在下一年的夏天来访,但直到弗兰克离世,汉芙都没有去看一眼“她的书店”和“她的弗兰克·德尔”。

汉芙写信给她前往伦敦的朋友,字里行间无不透着惋惜与悲痛:

卖这些好书给我的那个好心人已在几个月前去世了,书店老板马克斯先生也已经不再人间。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

该是多么快乐自得又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才会坚持同素未谋面的人写信二十年,如果那些信件随着时间沉淀在岁月的尘埃里该是多么可惜。海莲·汉芙女士终究不忍心让两个爱书的灵魂就此沉寂,她在弗兰克女儿的帮助下,收集到这些珍贵的信件,并整理成书。《查令十字街84号》,

如果从此再无收信人,就把收信地址写成书,让所有人知道,那个收信人曾真实的存在过。

素未谋面却刻骨铭心?在《查令十字街84号》找到被遗忘的交流方式

懂的人不必相见,字里行间都是默契与牵挂。时间匆匆,在快速通信的时代,曾经最默契最牵挂的人或者早已消失在聊天窗口的头像里或手机线路的另一端。抛开浮躁的喧嚣尘世,写一封信给自己心中的“查令十字街84号”。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