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大快樂


讀書大快樂

一好友,一起長大,情同姐妹,無話不談,後分居兩城,各自成家。雖心中彼此牽掛,但總因有兒有女,無法常常相見。前不久,去她居住的小城出差,一見面,就開口問:"紅英,你是搞教育的,那你說,現在教育壓力這麼大,我要不要還給孩子施加壓力,讓孩子學這個學那個,你看,我學習不好,沒讀過啥書,現在不是一樣很幸福?"這顯然是困惑她很久的問題。"學習好不好,讀書多不多,和幸福還真沒有多大的關係。你看,反而那些沒有讀過多少書的,更容易安逸,更容易幸福快樂。"怎麼講?"好友更加困惑。"你看,放羊的,他的幸福就很簡單,他的幸福就是一群羊的幸福。他黑睡大明起,生活簡單而規律。羊群吃飽了,快樂了,他也就快樂了。"看著好友饒有興致地聽著,我接著講:"一個市長,他就不會那麼容易幸福快樂,他的決策可能影響到的是幾百萬市民的快樂和幸福,為了幾百萬市民的生計,他輾轉反側,寢食難安。他的幸福就是幾百萬市民的幸福。讀書越多,他的社會責任感越大,使命感越強,肩上的擔子越重,他就越不容易幸福。"好友若有所思,認同地點著頭。我接著講:"國家領導容易嗎,不容易,他們為了做一個報告,幾個小時不喝水,不上廁所,忍常人難忍之苦。他們心繫的是天下,中國十幾億的人民的吃喝拉撒都在他的一決一策之中,天下人樂,他們才能樂。"好友似乎困惑未解:"那就是說,要做個容易快樂的人,放羊就行了唄"。"不對,放羊的再樂,那是小樂。"我接著說:"市長呀,國家領導人呀,不樂則已,一旦樂,則是大樂。"

要不要讀書,就是要看你是要"小樂",還是要"大樂"。一己之樂,是小樂,天下之樂,才是大樂。有人讀書,是為了掙大錢,當大官,找個好工作,這都算不得讀書的終極目標。讀書,就是為了給尋求"大樂"鋪路。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范仲淹就是追求大樂的典範,他志在天下,為天下而讀書。還有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十二三歲的年紀就知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種大樂就像黑夜中最亮的一顆星,指引著前行的方向,為心中最閃亮的地方廢寢忘食,去發奮讀書是快樂的,是無怨無悔的。

當然,我們大多是普通人,既不可以像放羊的那麼簡單,也達不到仁者賢士的高度。在人生的境界裡,只能存在於哲學家馮友蘭提出的功利境界與道德境界之間。讀書的意義就在於可以遇見更好的自己,可以在遇到任何困難時有調節的能力,可以讓自己每一天都過得充實豐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