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評丨莫讓沉重的“繩”拴住蟹商前進的“腿”

東方時評丨莫讓沉重的“繩”拴住蟹商前進的“腿”

  “四兩青蟹五兩繩”,在海鮮市場,這樣的售賣方式屢屢被寧波市民詬病,各類投訴不斷。就在上個月,個別市場綁蟹皮筋粗大且含有銀色微粒的問題遭媒體曝光,引發社會各界高度關注。(4月8日寧波日報)

  這一問題其實上由來以久,公眾和商家本人也早已知悉這類商家的真實心理。這些商家根本就不是瞄著好好做生意去的。這些商家賣螃蟹之前,他們首先琢磨的是如何賺更大的錢、如何更多的坑害消費者。他們是明明白白、堂堂正正賺錢的嗎?當然不是,此類商家在賣螃蟹之前,會大致評估一下“綁不同斤兩繩子”的利潤率如何,如何控制工人在“綁繩子”的時候讓繩子綁的更密,哪一種賺的更多。這簡直是挖空心思、無所不用其極。

  當然,因為市場風氣不良以及監管的不到位,此類“挖空心思”者的確賺到了錢,而且在一個階段可能還大把大把地掙錢。據說,一隻“綁著高重量繩子"的螃蟹,繩子的重量竟然高達螃蟹本身的一半,有消費者“買來一隻青蟹,繩子有20多米長,稱重有二三兩,算算價格就是十幾元。”這樣的私下的“操作”,讓人噁心,也的確給人以“越黑越賺錢”的誤導。

  然而,再會“算計”消費者的商家,能發家致富嗎?應該是不會的。和那些心底無私的商家相比,偷機鑽營者不僅自身受到良心譴責的問題,更會因“算計”消費者利益徹底丟掉了信譽。不妨將“算計者”與正當者做比較,一邊是“偷偷摸摸”“斤斤計較”,另一邊是坦坦蕩蕩,真心為顧客。可想而知的是那一類商家能走的遠、行的長。無數實踐證明,偷機鑽營者沒有好下場,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概莫能外。發展好、利潤高的商家總是愛惜自聲譽信譽的,總是以消費者利益為重,是視消費者為上帝的。這些良心和誠信商家表面上“吃虧”,長期看往往“不吃虧”,國內外的“百年老店”就是明證。這也是商業經營的鐵律。(作者:畢曉哲)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