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唐诗三百首?有你喜欢的《春望》吗?

最近看过这部剧的朋友相信在听到《春望》这首诗时印象也会非常深刻,它是我们在初二时学习的一首五言律诗。它是唐代历史上有名的诗人杜甫所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分享杜甫和《春望》的故事。


庆余年唐诗三百首?有你喜欢的《春望》吗?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唐代历史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

唐玄宗末年,也就是从公元755年开始,安禄山等叛贼背叛了大唐,发动了震惊朝野的安史之乱,这次战乱持续了8年之久,也成为了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为大唐和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与痛苦,看似根基强大的唐朝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迅速衰败,国力锐减,百姓更是流离失所,生灵涂炭。

安史之乱迫使唐玄宗带着杨贵妃等家眷逃离长安,一路向西避难,同年7月份,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世称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庆余年唐诗三百首?有你喜欢的《春望》吗?

杜甫

在这场震惊朝野的战乱中,有一位小人物,却冒着生命危险,希望能够为国家做点什么,在安顿好家眷后,只身一人投奔唐肃宗,他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诗圣杜甫。然而,在投奔新皇帝的路上,杜甫不幸被叛军俘虏。

同样是成为俘虏,杜甫却比王维幸运一些,由于当时的王维名声很大,权威很高,迫于安禄山的压力,成为叛军中的一名伪官,这似乎也成了他一生的“污点”。而杜甫则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官员,官位卑微,所以并未被囚禁。当时由于叛军士兵看管不严,杜甫侥幸逃走。

庆余年唐诗三百首?有你喜欢的《春望》吗?

安史之乱

此时正值春天,叛军安禄山在35天之内便占领了东都洛阳,并在洛阳称帝,之后很快又打到了潼关,潼关是长安城的东大门,其军事地位不言而喻。由于唐玄宗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猝不及防,并连续制定了错误的对战方针,结果潼关失守,唐军大败,长安失陷。

在长安城内,看着支离破碎的大唐,这一切惨状一切似乎已经与昔日的繁华无关,只有山川和河流依旧,不改旧时模样。春天,本是代表着生机与希望,但此时的长安城,却成了绝望的代名词。人们为了避难四处奔逃,很少看到人烟,倒是杂草却茂密丛生,肆意狂长。

在长安的大街上,身处沦陷区的杜甫亲眼目睹了长安城的萧瑟与衰败,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悲惨对比起来,令杜甫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庆余年唐诗三百首?有你喜欢的《春望》吗?

春望

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深切爱国之情。这便是千古名作《春望》和杜甫的故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