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文人書畫的拓荒者——藍犁

秦庸 文

2011年08月29日

來源:人民網-書畫收藏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中國當代文人書畫的拓荒者——藍犁

藍犁與文懷沙(左一)

文人書畫是中國書畫藝術中獨特的風格樣式,發軔於宋大成於元,明清繼續流變。它是文人意識注入書畫的集中體現,代表著中國書畫藝術的精髓,蘊含著中國文化的整個歷史,也投射光輝於中國文化的未來。其藝術特質是注重筆墨情趣,體現文人趣味、個人思想感情和對天地自然社會及生命本源的參悟探究。尊重傳統但不拘泥保守,不受世俗觀念的束縛制約,力求創新。在表現形式上不求形似求神韻,詩書畫印合璧,給人更多想象和讀解空間。

中國當代文人書畫的拓荒者——藍犁

藍犁與湯文選(左一)

藝術上的表現慾望與個人主義的思想原則在近代以來不斷得到發展和充實。尤其是20世紀西方現代藝術的形式與原則進入中國以後,或者說在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文明接觸之後,文人書畫藝術在西方現代藝術中找到了契合點,使這種歷史悠久然而充滿人性的個人主義、表現主義的藝術方式得到鼓勵,以全新的面貌在中國逐漸生長起來。但由於各種文化思潮的衝擊與對抗,加之來自意識形態領域的干預批判,使得一批“文化覺醒”的文人無奈趨於流俗,終無用武之地,所以一直未能形成風格體系,20世紀的中國書畫藝術實際上已經不是文人意識支配下的中國書畫了。

歷史總是在按照它不可抗拒的規律不斷前行,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話語習慣和語境,書畫藝術也不例外。反觀現實,在當今藝術市場氾濫、藝術走穴、文化泡沫、鬼魅魍魎的“審醜”與“話語霸權”時代,它在全球互聯網的推波助瀾下逐漸演變成為一種“文化暴力”,這是集體無意識和“文化批評”的缺位。那麼,“文人意識”支配下的“文人書畫”以它特有的不可替代的藝術風格重新登上歷史舞臺就成為一種必然。勢必對未來的文化發展走向起到一種“滌新和清淤”的作用,我們將拭目以待。

藍犁的“畫名鵲起”是近幾年的事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個藝術家的成名之路非一朝一夕、媒體炒作就可一蹴而就的。初識畫家藍犁,記得是在2007年的隆冬。地面結冰的宋莊凍得我鼻涕比筆墨都多。那時,我剛剛棄商從文,懷著對藝術的無限憧憬和對藝術宋莊的好奇,我從車水馬龍的北京市內一下子“鑽”進了宋莊小堡旁的一小民宅內,過起了筆墨寫生、馳騁藝海的生活。一個寒風刺骨的下午,我和一道友參觀宋莊的“水墨同盟” ,餘興未盡時,禁自踏入了旁邊的藍犁畫室。畫室很溫暖,有如藍犁老師的待人“熱度”。環掃牆壁四周,我的眼球被他那“稀奇古怪”的畫作所吸引。我還未開口,就被他“中氣十足”的話音動心了,我欲“高談闊論”的衝動被按捺住了。那次我一直說話不多,他和我的一位道友倒是聊了不少。牆壁四周那麼多的畫作中,我被他的“風雪夜歸”圖、老虎“涉江圖”、“楚虎”圖、“虎妞”圖、“群虎難眠”圖、“無骨裸女圖”深深震撼了。他的畫作少皴搓、多點染,寥寥幾筆、起承轉合、虛實相生、陰陽互動,意境頓生。題款書法運筆勁健、綿裡藏針、有骨有肉。可謂“墨點不多淚點多,空白間隙有乾坤”。

時隔4年後的2011年7月11日,我們再次造訪了畫家藍犁先生。當我再看那些畫作時,依然意猶未盡,甚至感動得流淚。特別是他新近創作的小寫意“兔”小寫意“蘭花”、大寫意“楚虎”和“墨熊”、寫意“油畫山水”和“油畫耶穌像”等系列更是讓人眼界大開,靈魂震撼。用墨大膽精微,濃淡適宜;著色簡潔,光影透視、遠近虛實搭配準確;線條勾勒勁健均勻;寓意深刻、意境豐滿,藝術生命力極強。既有工筆畫的具象美,亦有大寫意的抽象美,更有小寫意的意象美,集觀賞性、人文性、自然性、批判性、顛覆性於一體。既給人巨大的視覺衝擊力,又給人較強的精神感召力。他將生命的染色體注入畫中,由形入神,神魂入道而融我、無我、忘我。這或許就是“文人書畫”的精髓與境界所在吧!?從他的畫作中,我彷彿感覺到了憂國憂民、獨善其身的“屈子”情懷,又彷彿看到了高古幽深、蒼涼隱忍的“八大”身影。他的每一幅畫都是一個美麗動人、催人淚下的故事,水墨點染間、線條經行處無不透著畫家的藝術思想,字裡行間、明暗對比處無不跳躍著一顆飽經滄桑、滿懷憂患、善良兼愛的靈魂。他用顛覆性的繪畫語言、文化批評家的犀利筆觸、解剖家的求是精神和詩人高度敏感的思維為中國當代“文人書畫”的興起和“文人意識”的覺醒開啟了一扇門窗。我以為,一個藝術家的標準是看他的“藝術品本身”而非“藝術身份”。藍犁先生以他厚積薄發的力量,在中國畫壇掀起了一陣“旋風”,以他自己獨特的的“文人書畫”語言向世界宣告:我來了!這種“清新如山野風,靜美如冬原雪”的“楚韻畫風”確是當今時代所需要的。藍犁,藍天下以筆為犁的當代畫壇怪才,當代“楚韻畫風”的創始人,中國當代文人書畫的拓荒者!

藍犁的畫作植根於中國本土。本土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個“以筆為犁”的藝術家,其厚重的人文底蘊與藝術天賦是他童年的生活磨難和多年探索感悟的積澱。他的每一幅作品超越了物象本身、跨越了時空,賦予了深邃的藝術思想。大地是母親,他將“筆觸”延伸於土地深處,感受母親的疼痛;玉管纖毫接通宇宙真氣直達靈魂深處,以“四兩撥千斤”的功夫將筆墨滲透於紙上,賦予了一幅幅作品鮮活的生命和無窮的精神感召力,這也許是藝術大家“功到自然成”的修煉吧!?

面對蒼茫宇宙,人類不過是滄海一粟,任何人都無法與自然相抗衡,但是具有了思想的人類還是可以從自然界獲取無限的營養和潛能去探索宇宙奧秘的。藍犁的每一幅作品承載的都是一個完整的生命世界,他的藝術觀昇華了他的世界觀,同時也超越了他的“時代觀”。那麼,“歷史與當代的對話”就有了充分的依據,藝術生命與人類的終極關懷就有了永久和諧的可能。這是所有藝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秦風楚韻,沉鬱雄渾”是藍犁藝術的顯著特點。他的藝術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藍犁將當代中國“文人書畫”藝術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開創了“楚派”藝術新紀元。一位天才的藝術家必將在歷史與時代的檢驗中留下自己不朽的作品,隨著他的藝術思想的日臻成熟,“一代大家”必會名垂青史!

我不禁領悟到:書法者,法天法地法自然;畫者,畫山畫水畫人心;美者,宇宙大化;術者,中正仁和。吾曰:藝術精神之精髓,無欺吾心者也!

延伸閱讀:

1962年春,15歲的藍犁畫作《還我臺灣》,參加全國畫展與國際文化交流。後在國畫大師湯文選、馮今松的指導下探索大寫意花鳥,主工虎、人體等。藝術特色為三氣:1、大氣:立意、構圖、筆墨大氣,追求陽剛美;2、墨氣:堅實、靈動、拙奇、澀巧,追求楚韻美;3、靈氣:用筆、用墨、用水鮮活有致,追求旋律美。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畫展,多次參加賑災筆會。他所倡導的“傳統與當代的對話”及與文懷沙、馮今松、吳東魁等的聯展,在文壇、畫壇引起強烈反響。

美術教育家、評論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孫美蘭:“藍犁寫意精品,囊括墨虎、彩墨女人體兩大類。他的修養廣博,鍾情藝術,童年即涉足於炎涼人生,生就超常的熱力。他的墨虎頗得其師湯文選神髓。藍犁所作沒骨女人體,似乎輕鬆隨意,任情點染,筆致墨氣甚佳,其大膽妄為者,或可視之為後現代之先聲耶!”

美術評論家慄憲庭:“藍犁系統學習過寫實素描,對虎和女人體的造型結構精研多年,所以能概括出如此簡潔的造型。同時,藍犁也多年研習中國水墨畫,深諳‘與書法書寫性有關聯的繪畫性’,所以他畫的無論是虎,還是女人體,都不是描摹出的造型,而是像寫書法一樣寫出的,既是虎和女人體的造型,又是筆法。既逸筆草草,與傳統文人畫的審美觀念有關聯;又形似,與近代寫實主義審美觀念有關聯。形似就大眾化,強調筆法便含文人畫傳統,雅俗能共賞也……他的一些女人體,不是在和西方現代主義的女人體如馬蒂斯的作品在對話麼?”

文懷沙:“ 藍犁是既有才情又十分勤奮的畫家。二十年來在吾友湯文選、馮今松的教誨、指導下精進不已。他既具備堅實的國畫基礎,又潛心研究學習外域文化、藝術。他主張東西方藝術貴在融合;傳統必須與當代‘對話’,始能開一代新風。‘後生可畏’殆畫家藍犁乎!畢加索曾說,如果我在中國,我不會是畫家,而是書家,要像寫字一樣畫畫。藍犁走的正是這條路......超現代主義作品,開一代畫風。”

美術評論家魯虹:“藍犁老師沒骨老虎雖然是由其師湯文選而來,但有極為獨特的發揮。看他畫的墨虎,總感到‘虎虎有生氣’和非常人性化的意味;而他畫潑墨女人體,則是成功地轉換了畫墨虎的技法,漸至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藍犁老師所畫的潑墨女人體,完全是超現實的,更強調從觀念入手,所以變形很厲害,帶有明顯抽象與現代構成的意味。這當然是他表達的一種想象,一種批判,所以特別有力量。倘若沒有深厚的書法功力,沒有對當下社會與描繪對象的深入理解,他是很難達到如此高度的。他的原創人體筆墨簡約,內涵豐富,造型別致,深具當代審美特色,所以更為我所喜歡。”

2008年,人民美術出版社推出《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藍犁》卷,文懷沙、孫美蘭、慄憲庭、湯文選、馮今松作序。在文學、音樂等文藝門類,藍犁所寫的合唱歌曲,獲中央8部委頒發的國家3等獎,製成唱片,1973年入選《戰地新歌》續集;作詞作曲的反映“粉碎‘四人幫’”的歌舞,中央電視臺多次播映。《應該有屬於自己的》、《毛澤東時期的中國美術》(在人民大學召開的“二十世紀後半期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上獲好評)等論文,由《文藝報》、《當代中國史研究》發表。藍犁自傳體中篇小說《“右派”之子》(亦名《苦戀》),2009年獲北京大學出版集團唯一“感動中國獎”……諸多門類的藝術才華,社會科學的廣博知識,使他的思想與表現手法迥別於當代其他藝術家而獨樹一幟。

人物簡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