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人书画的拓荒者——蓝犁

秦庸 文

2011年08月29日

来源:人民网-书画收藏频道 手机看新闻


中国当代文人书画的拓荒者——蓝犁

蓝犁与文怀沙(左一)

文人书画是中国书画艺术中独特的风格样式,发轫于宋大成于元,明清继续流变。它是文人意识注入书画的集中体现,代表着中国书画艺术的精髓,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整个历史,也投射光辉于中国文化的未来。其艺术特质是注重笔墨情趣,体现文人趣味、个人思想感情和对天地自然社会及生命本源的参悟探究。尊重传统但不拘泥保守,不受世俗观念的束缚制约,力求创新。在表现形式上不求形似求神韵,诗书画印合璧,给人更多想象和读解空间。

中国当代文人书画的拓荒者——蓝犁

蓝犁与汤文选(左一)

艺术上的表现欲望与个人主义的思想原则在近代以来不断得到发展和充实。尤其是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与原则进入中国以后,或者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接触之后,文人书画艺术在西方现代艺术中找到了契合点,使这种历史悠久然而充满人性的个人主义、表现主义的艺术方式得到鼓励,以全新的面貌在中国逐渐生长起来。但由于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与对抗,加之来自意识形态领域的干预批判,使得一批“文化觉醒”的文人无奈趋于流俗,终无用武之地,所以一直未能形成风格体系,20世纪的中国书画艺术实际上已经不是文人意识支配下的中国书画了。

历史总是在按照它不可抗拒的规律不断前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话语习惯和语境,书画艺术也不例外。反观现实,在当今艺术市场泛滥、艺术走穴、文化泡沫、鬼魅魍魉的“审丑”与“话语霸权”时代,它在全球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文化暴力”,这是集体无意识和“文化批评”的缺位。那么,“文人意识”支配下的“文人书画”以它特有的不可替代的艺术风格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就成为一种必然。势必对未来的文化发展走向起到一种“涤新和清淤”的作用,我们将拭目以待。

蓝犁的“画名鹊起”是近几年的事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艺术家的成名之路非一朝一夕、媒体炒作就可一蹴而就的。初识画家蓝犁,记得是在2007年的隆冬。地面结冰的宋庄冻得我鼻涕比笔墨都多。那时,我刚刚弃商从文,怀着对艺术的无限憧憬和对艺术宋庄的好奇,我从车水马龙的北京市内一下子“钻”进了宋庄小堡旁的一小民宅内,过起了笔墨写生、驰骋艺海的生活。一个寒风刺骨的下午,我和一道友参观宋庄的“水墨同盟” ,余兴未尽时,禁自踏入了旁边的蓝犁画室。画室很温暖,有如蓝犁老师的待人“热度”。环扫墙壁四周,我的眼球被他那“稀奇古怪”的画作所吸引。我还未开口,就被他“中气十足”的话音动心了,我欲“高谈阔论”的冲动被按捺住了。那次我一直说话不多,他和我的一位道友倒是聊了不少。墙壁四周那么多的画作中,我被他的“风雪夜归”图、老虎“涉江图”、“楚虎”图、“虎妞”图、“群虎难眠”图、“无骨裸女图”深深震撼了。他的画作少皴搓、多点染,寥寥几笔、起承转合、虚实相生、阴阳互动,意境顿生。题款书法运笔劲健、绵里藏针、有骨有肉。可谓“墨点不多泪点多,空白间隙有乾坤”。

时隔4年后的2011年7月11日,我们再次造访了画家蓝犁先生。当我再看那些画作时,依然意犹未尽,甚至感动得流泪。特别是他新近创作的小写意“兔”小写意“兰花”、大写意“楚虎”和“墨熊”、写意“油画山水”和“油画耶稣像”等系列更是让人眼界大开,灵魂震撼。用墨大胆精微,浓淡适宜;着色简洁,光影透视、远近虚实搭配准确;线条勾勒劲健均匀;寓意深刻、意境丰满,艺术生命力极强。既有工笔画的具象美,亦有大写意的抽象美,更有小写意的意象美,集观赏性、人文性、自然性、批判性、颠覆性于一体。既给人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又给人较强的精神感召力。他将生命的染色体注入画中,由形入神,神魂入道而融我、无我、忘我。这或许就是“文人书画”的精髓与境界所在吧!?从他的画作中,我仿佛感觉到了忧国忧民、独善其身的“屈子”情怀,又仿佛看到了高古幽深、苍凉隐忍的“八大”身影。他的每一幅画都是一个美丽动人、催人泪下的故事,水墨点染间、线条经行处无不透着画家的艺术思想,字里行间、明暗对比处无不跳跃着一颗饱经沧桑、满怀忧患、善良兼爱的灵魂。他用颠覆性的绘画语言、文化批评家的犀利笔触、解剖家的求是精神和诗人高度敏感的思维为中国当代“文人书画”的兴起和“文人意识”的觉醒开启了一扇门窗。我以为,一个艺术家的标准是看他的“艺术品本身”而非“艺术身份”。蓝犁先生以他厚积薄发的力量,在中国画坛掀起了一阵“旋风”,以他自己独特的的“文人书画”语言向世界宣告:我来了!这种“清新如山野风,静美如冬原雪”的“楚韵画风”确是当今时代所需要的。蓝犁,蓝天下以笔为犁的当代画坛怪才,当代“楚韵画风”的创始人,中国当代文人书画的拓荒者!

蓝犁的画作植根于中国本土。本土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个“以笔为犁”的艺术家,其厚重的人文底蕴与艺术天赋是他童年的生活磨难和多年探索感悟的积淀。他的每一幅作品超越了物象本身、跨越了时空,赋予了深邃的艺术思想。大地是母亲,他将“笔触”延伸于土地深处,感受母亲的疼痛;玉管纤毫接通宇宙真气直达灵魂深处,以“四两拨千斤”的功夫将笔墨渗透于纸上,赋予了一幅幅作品鲜活的生命和无穷的精神感召力,这也许是艺术大家“功到自然成”的修炼吧!?

面对苍茫宇宙,人类不过是沧海一粟,任何人都无法与自然相抗衡,但是具有了思想的人类还是可以从自然界获取无限的营养和潜能去探索宇宙奥秘的。蓝犁的每一幅作品承载的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世界,他的艺术观升华了他的世界观,同时也超越了他的“时代观”。那么,“历史与当代的对话”就有了充分的依据,艺术生命与人类的终极关怀就有了永久和谐的可能。这是所有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秦风楚韵,沉郁雄浑”是蓝犁艺术的显著特点。他的艺术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蓝犁将当代中国“文人书画”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开创了“楚派”艺术新纪元。一位天才的艺术家必将在历史与时代的检验中留下自己不朽的作品,随着他的艺术思想的日臻成熟,“一代大家”必会名垂青史!

我不禁领悟到:书法者,法天法地法自然;画者,画山画水画人心;美者,宇宙大化;术者,中正仁和。吾曰:艺术精神之精髓,无欺吾心者也!

延伸阅读:

1962年春,15岁的蓝犁画作《还我台湾》,参加全国画展与国际文化交流。后在国画大师汤文选、冯今松的指导下探索大写意花鸟,主工虎、人体等。艺术特色为三气:1、大气:立意、构图、笔墨大气,追求阳刚美;2、墨气:坚实、灵动、拙奇、涩巧,追求楚韵美;3、灵气:用笔、用墨、用水鲜活有致,追求旋律美。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画展,多次参加赈灾笔会。他所倡导的“传统与当代的对话”及与文怀沙、冯今松、吴东魁等的联展,在文坛、画坛引起强烈反响。

美术教育家、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美兰:“蓝犁写意精品,囊括墨虎、彩墨女人体两大类。他的修养广博,钟情艺术,童年即涉足于炎凉人生,生就超常的热力。他的墨虎颇得其师汤文选神髓。蓝犁所作没骨女人体,似乎轻松随意,任情点染,笔致墨气甚佳,其大胆妄为者,或可视之为后现代之先声耶!”

美术评论家栗宪庭:“蓝犁系统学习过写实素描,对虎和女人体的造型结构精研多年,所以能概括出如此简洁的造型。同时,蓝犁也多年研习中国水墨画,深谙‘与书法书写性有关联的绘画性’,所以他画的无论是虎,还是女人体,都不是描摹出的造型,而是像写书法一样写出的,既是虎和女人体的造型,又是笔法。既逸笔草草,与传统文人画的审美观念有关联;又形似,与近代写实主义审美观念有关联。形似就大众化,强调笔法便含文人画传统,雅俗能共赏也……他的一些女人体,不是在和西方现代主义的女人体如马蒂斯的作品在对话么?”

文怀沙:“ 蓝犁是既有才情又十分勤奋的画家。二十年来在吾友汤文选、冯今松的教诲、指导下精进不已。他既具备坚实的国画基础,又潜心研究学习外域文化、艺术。他主张东西方艺术贵在融合;传统必须与当代‘对话’,始能开一代新风。‘后生可畏’殆画家蓝犁乎!毕加索曾说,如果我在中国,我不会是画家,而是书家,要像写字一样画画。蓝犁走的正是这条路......超现代主义作品,开一代画风。”

美术评论家鲁虹:“蓝犁老师没骨老虎虽然是由其师汤文选而来,但有极为独特的发挥。看他画的墨虎,总感到‘虎虎有生气’和非常人性化的意味;而他画泼墨女人体,则是成功地转换了画墨虎的技法,渐至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蓝犁老师所画的泼墨女人体,完全是超现实的,更强调从观念入手,所以变形很厉害,带有明显抽象与现代构成的意味。这当然是他表达的一种想象,一种批判,所以特别有力量。倘若没有深厚的书法功力,没有对当下社会与描绘对象的深入理解,他是很难达到如此高度的。他的原创人体笔墨简约,内涵丰富,造型别致,深具当代审美特色,所以更为我所喜欢。”

200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蓝犁》卷,文怀沙、孙美兰、栗宪庭、汤文选、冯今松作序。在文学、音乐等文艺门类,蓝犁所写的合唱歌曲,获中央8部委颁发的国家3等奖,制成唱片,1973年入选《战地新歌》续集;作词作曲的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舞,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映。《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毛泽东时期的中国美术》(在人民大学召开的“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获好评)等论文,由《文艺报》、《当代中国史研究》发表。蓝犁自传体中篇小说《“右派”之子》(亦名《苦恋》),2009年获北京大学出版集团唯一“感动中国奖”……诸多门类的艺术才华,社会科学的广博知识,使他的思想与表现手法迥别于当代其他艺术家而独树一帜。

人物简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