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棄管”到“齊管” :關東社區小區治理模式探索

中國利川網 全媒記者 張寶訓 李蘭憲


從“棄管”到“齊管” :關東社區小區治理模式探索

業主為物業公司送錦旗

“真心服務為業主 熱情關懷暖人心”“同心同行抗疫情 聯防聯控為業主”“情繫業主解民憂 服務到位辦實事”“不忘初心擔使命 眾志成城抗疫情”……

利川市建新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牆上,四面鮮紅的錦旗背後,是一個個感人故事。

所有故事的緣起,是利川市東城街道辦事處關東社區基層治理一次新探索——社區成立物業公司,讓“棄管”小區變“齊管”小區。

小區換新顏

“垃圾遍地無法伸腳、汙水橫流直至大街、外牆脫落砸到小車……”說起3年前的小區,4月8日,錦繡新村小區業主魏修滿,有倒不盡的苦水。

讓人詬病的還有小區電梯。2012年一天,魏修滿帶孫子坐電梯下樓。突然停了電,電梯從9樓瞬間下落。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但嚇壞了祖孫倆。

小區環境差、管理亂,魏修滿和鄰居們,不止一次找物業公司理論。鬧是鬧了,可問題卻“濤聲依舊”。業主與開發商、物業公司矛盾進一步激化,有的業主為此多次上訪。

錦繡新村的情況,並非個案。東城街道辦事處關東社區轄區內,福欣?騰龍國際、清源國際、河畔明居等多個老舊小區深受環境髒亂差、存安全隱患、管理混亂、停車難等問題困擾。物業公司甚至捲鋪蓋走人,這些小區成了“棄管”小區。

如何解開業主與物業的結?如何規範管理改善小區環境?小區管理成了一個燙手山芋。

2017年11月,經東城街道辦事處同意、關東社區多次研究,利川市建新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建新物業公司)成立,正式接管錦繡新村、福欣·騰龍國際、清源國際、河畔明居4個小區的物業。物業公司由社區副書記賀忠豪出任公司總經理,90多名員工多來自社區精準扶貧幫扶戶,從事小區保潔和保安等工作。

譚明洲是關東社區工作人員,還是錦繡新村“不拿工資”的物業經理。他介紹,進駐小區後,當務之急是清理那些“懷胎十月”的垃圾。社區黨員幹部、網格員、業主代表等70多人齊上陣,利用下班時間,歷時3天做大掃除,共運出垃圾24車。

聘請專業人員清理化糞池,讓汙水不再橫流;多次與開發商協調,規劃新的小區停車場;指導成立新的業主委員會,增加業主的主人翁意識……

在新物業公司的管理下,錦繡新村等4個小區,脫胎換骨,煥然一新。綠化帶栽上花草,停車管理更規範,安全隱患及時排查。

小區如今變美了,魏修滿帶著小孫子小區裡散步,見人就說環境好,還被入選業主委員會,參與小區管理;樓頂種花種菜的清除了,房屋不再漏水,業主硃紅斌給物業服務點贊。

疫情驗真情


從“棄管”到“齊管” :關東社區小區治理模式探索

物業工作人員探望小區老人

去冬今春,疫情肆虐。對小區來說,疫情更是一場考試。

考的是小區業主是否齊心,考的是小區物業的管理水平。

農曆正月初三,按照全市統一要求,建新物業公司對4個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公司90多名工作人員全部到崗,與社區幹部和小區志願者一道,開展小區疫情防控工作。

宣講防控政策、上門測溫登記、公共區域消殺、統一配送物資……小區各項工作有條不紊進行。

錦繡新村小區年近八旬的殷碧堂,常年一個人在家,行動不便。疫情期間,小區物業為老人送米送油,幫忙買藥。保安每天上門兩次,詢問老人需求,提醒冬季用氣安全。

福欣·騰龍國際一名業主的藥吃完了,而藥在利川買不到。在入戶過程中,物業工作人員馮國志瞭解這一情況,立馬張羅買藥。由於快遞發不了湖北,馮國志多方溝通,最終將藥從江蘇輾轉送到業主手中。

小區封閉,河畔明居一陳姓業主出不了門,沒了收入。孩子治病的錢,也沒有著落。得知這一情況後,小區業主委員會和物業工作人員,同心同力共同捐款,為小孩採購了緊急藥品物資,讓小孩病情得以控制。

是物業更是陣地。清源國際和福欣·騰龍國際兩個小區黨支部積極號召黨員參與疫情防控,開展小區巡邏,嚴格小區登記,配送物資上門。

福欣·騰龍國際小區黨支部書記曾祥忠帶領小區黨員為544戶業主“送貨上門”。採購量大,一天忙碌下來,大家“渾身散了架”,但從不叫苦,第二天繼續“戰鬥”。

清源國際小區業主牟愛華,身患殘疾,行動不便。疫情期間,根據這一情況,小區黨支部、小區業主委員會、物業工作人員在疫情期間特別關注,採購必要的生活物資、藥品,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和安全。

社區和物業為小區防疫奔波,溫暖了業主的心。有的業主捐來了口罩,有的送來了蔬菜,有的申請加入小區防控隊伍……

在抗疫中,物業公司精誠服務,小區業主團結一心,構築了群防群控的小區堅固長城。通過60多天的戰疫,業主和物業的心更近了。沒有新冠肺炎確診和疑似病例,建新物業公司下轄的4個小區成為無疫小區。

治理新探索

“過幾天,我再怎麼也把物業費湊齊交了,”4月7日,福欣·騰龍國際小區的業主老陳,主動找到物業。

要在以前,老陳經常與物業“對峙”,幾年拒交物業費。如今,看到新物業公司真情服務,他的態度發生180度轉變。

“不能因為他不交物業費,就戴有色眼鏡看人”,小區物業經理曾德祥說。每次見到老陳,都笑臉相迎。老陳有腦溢血後遺症,行動不便,物業經常上門關心,疫情期間還送去大米等物資。

連日來,福欣·騰龍國際小區每日進賬1萬多元,全是業主交的物業費。

不僅如此,近年來,小區業主還積極參與物業公司組織的義務植樹、文藝匯演等活動。許多業主積極參與小區管理,報名加入業主委員會。

社區成立物業公司進駐小區,之所以能得到業主支持,關東社區居委會書記劉永鳳分析,主要在於有一顆“公心”。物業公司不以牟利為目的,所收物業費等除了支付員工工資,其餘全部用作小區維修基金和公共建設等,收支明細全部公開透明,真正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這也是基層治理的一次探索”,東城街道辦事處李大國說,將黨組織建在物業公司,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進模範作用,社區工作和物業管理實現有機對接,規範管理、化解矛盾,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利川市住建局是物業公司監管部門,局長覃遠軍介紹,業主、開發商和物業公司間“三角糾葛”由來已久,十分普遍。通過今年疫情,建新物業公司發揮了很好的紐帶作用。他介紹,下一步,將利用誠信評價機制,加強對物業公司的監督管理,引導成立業主委員會和小區黨支部,提高業主的參與意識。

“可提倡和借鑑”,利川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劉禹箭說,社區工作和物業管理融合是基層治理的一種嘗試,在流動人口管理、收集社情民意、調處鄰里矛盾等方面實現多贏格局。同時,社區指導成立物業公司,還需充分遵守市場規則和遵守業主意願,加強人員素質培訓和管理水平提升。


審  核 | 譚莉

審  籤 | 古學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