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乏力、走路“軟綿綿”?壯年男子因為這個病差點癱瘓

四肢乏力、走路“軟綿綿”?壯年男子因為這個病差點癱瘓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中山七院骨科施靚宇

47歲的越南華僑李先生久居深圳光明,近1個月來,正值壯年的他總感覺四肢麻木乏力,而且逐漸加重,走路時腿也沒力氣,踩在地板上“軟綿綿”的。不僅如此,李先生雙手拿筷子、寫字也越來越笨拙,10天后已到了無法站立行走的程度,只能藉助輪椅行動。

突如其來的“怪病”讓一家人措手不及。到底李先生得了什麼病?為何如此嚴重?

“是嚴重的脊髓型頸椎病!”經過一系列檢查,中山七院骨科主任劉少喻教授揭開了“怪病”的神秘面紗。

四肢乏力、走路“軟綿綿”?壯年男子因為這個病差點癱瘓

據劉少喻教授介紹,李先生的多節段頸椎管已經嚴重狹窄,最窄的地方脊髓已經嚴重受壓變型。若不積極干預,脊髓可能進一步嚴重損傷,高位頸脊髓損傷將導致癱瘓甚至危及生命。

病情刻不容緩,劉少喻教授帶領團隊研究病情後,果斷決定採取“頸椎後路開門”手術,解除了長節段脊髓的壓迫。術後第1天,李先生四肢麻木的感覺明顯好轉,雙手拿筆寫字、係扣子也靈活多了。

說起頸椎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研究發現,人群中約15%的人患有頸椎病,也就是說,每6—7個人裡就有1人患有頸椎問題。雖然李先生得的這種脊髓型頸椎病不常見,但生活中抱怨自己頸椎不好的人確實越來越多。

傳統觀念裡,頸椎病是老了才會得的病,由於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時間的增加,頸椎病患病人群也正在逐漸年輕化。

生活中,如何判斷自己的頸椎有沒有問題?出現哪些症狀需要格外警惕?劉少喻教授詳細介紹了四種不同類型的頸椎病。

1、頸型頸椎病

是其他類型頸椎病共同的早期階段,常伴有頸部肌肉痠痛、僵硬症狀。

此時頸椎病尚處於早期,不必吃藥,通過改變生活習慣,減少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的時間,不要“葛優躺”,不要把脖子或頭靠在床頭看電視,不要長時間低頭辦公,再結合合理的按摩、熱敷和鍛鍊,可以緩解甚至治癒。

這個階段,頸椎周圍的肌肉已經非常疲勞了,如果再不注意,很容易發展為更嚴重的頸椎病。

2、神經根型頸椎病

最常見的頸椎病類型,其主要症狀是頸痛及頸部僵硬、肩痛以及肩胛內側緣疼痛,最主要的是上肢放射痛和麻木。

3、脊髓型頸椎病

最嚴重的一種頸椎病類型,這種類型的頸椎病常常出現下述症狀之一或多個症狀同時出現:

①雙腳發軟、走路不穩,像踩棉花的感覺;

②對雙下肢控制變差,走路變慢變笨拙,常摔倒;

③胸部腹部有被帶子束縛住的感覺;

④大小便異常、排便困難或失禁;

⑤男性性功能障礙;

⑥雙上肢肌肉萎縮、笨拙、無法完成精細活如扣扣子、寫字、穿針等。

當出現以上症狀,就要及時就診了。

4、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這兩種類型的頸椎病臨床表現類似,都表現為眩暈、頭痛、噁心、嘔吐、胸悶、心慌,有時還伴有眼花、耳鳴等。

但交感神經型還表現為心前區的疼痛以及心動過速。對於這種類型的頸椎病,儘可能選擇保守治療。比如帶頸圍領(穩定頸椎,可帶3~4周,但不能久帶,避免頸部肌肉萎縮僵硬)、注意日常姿勢、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避免快速轉脖子等。等到沒有被擠壓的那一側的頸動脈慢慢代償變粗,可以達到緩解甚至長期不發作。當然也會有小部分人,保守治療無效,對生活質量影響很大,就到了不得不手術的地步。

預防頸椎病的九大“法寶”

1、不在頸部過於勞累的狀態下工作、看書、上網等,如果長期在頸部勞累的狀態下工作只會導致頸部勞損更嚴重;

2、保證充足的睡眠;

3、眼睛勞累也會導致頸部勞累,建議多做些眼保健操等眼部按摩;

4、多做頸部鍛鍊;

5、防止頸椎損傷,做各種活動前一定要做好前期熱身準備;

6、保持良好的坐姿;

7、糾正不當睡勢,調整睡眠姿勢,選用高低合適的枕頭;

8、防止頸部受風受寒;

9、加強鍛鍊,增強體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