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丨農業發展鼓腰包,水果產業興旺勁頭足~

改革開放40年,丹稜縣農業農村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造就了偉大奇蹟!

大家有何感想?

從種糧油到種水果,從解決溫飽到逐漸富起來,從土磚房到樓房從自行車到小轎車

......


改革開放40年丨農業發展鼓腰包,水果產業興旺勁頭足~


(集體耕作)

接下來

我們一起去看看改革開放以來

丹稜農業的變化

~~~


改革開放40年丨農業發展鼓腰包,水果產業興旺勁頭足~


(現代農場)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

經過40年不懈地努力,改變了全縣農業生產的落後面貌,促進了全縣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不斷地向前發展,丹稜農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改革開放40年丨農業發展鼓腰包,水果產業興旺勁頭足~


回眸這40年,丹稜縣在農業生產中推廣優良品種實行科學種田,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由原來的水稻、小麥和玉米種植為主的單一糧食生產轉變為以桔橙產業為主的“一縣四品”現代農業,在農村工作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施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生態文明家園建設,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改革開放40年丨農業發展鼓腰包,水果產業興旺勁頭足~


丹稜縣農業局農技師 袁興亮


改革開放40年丨農業發展鼓腰包,水果產業興旺勁頭足~


丹稜桔橙歷史悠久,改革開放前只有幾個集體果園,零星散落;改革開放後丹稜桔橙產業引來了快速發展,現在我們全縣桔橙面積18萬左右,其中“不知火”達12萬畝,通過政府支持和廣大種植戶的努力,把丹稜桔橙打造成了我們的金字招牌,在此呼籲大家一起維護我們的品牌。


丹稜縣板橋“不知火”種植戶 趙澤如


改革開放40年丨農業發展鼓腰包,水果產業興旺勁頭足~


改革開放初,家裡開始種植紅橘,最多的時候賣過一萬多元錢,感覺種水果比種糧食強,然後開始了桔橙之路,由種紅橘→臍橙→不知火,房子變了,出行交通變了,腰包鼓了,日子越來越好了。


丹稜電子商務 劉書伶


改革開放40年丨農業發展鼓腰包,水果產業興旺勁頭足~


繼丹稜水果產業的興起,由最初想用好價錢賣掉自己家的水果,到帶動全村、全縣......電子商務異軍突起,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個行業,不僅為丹稜的水果銷售開闢出了一條新的銷路,提高了種植戶們的收入,也為鄉村振興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大學生返鄉創業代表 羅朝旭


改革開放40年丨農業發展鼓腰包,水果產業興旺勁頭足~


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大力支持農村、農業、農民,丹稜桔橙的名聲也越來越響亮,2015年趁著好政策,毅然決定返鄉創業,加入了“大學生創業基地”,帶動大家一起致富。


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三農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斷出臺利好政策,技術指導深入田間地頭,全力推進鄉村振興;農業在時代浪潮中發生了變化,從原來的因循守舊變成了追求新品種、新技術、新營銷渠道……

改革開放推動了丹稜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丹稜桔橙躋身2018中國區域品牌(地理標誌產品)價值百強榜。


改革開放40年丨農業發展鼓腰包,水果產業興旺勁頭足~


1978年,全縣水果產量僅為50噸, 2017年以“不知火”為主的桔橙產量達22.8萬噸。

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65元,1988年的428元,1998年的1995元,到2017年的16492元,增長了近254倍。


改革開放40年丨農業發展鼓腰包,水果產業興旺勁頭足~


從農村開始,由農業見證

40年來

丹稜的農業、農村、農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特別是地方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

讓農民腰包鼓起來了


改革開放40年丨農業發展鼓腰包,水果產業興旺勁頭足~


日子越過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