郟縣駐村第一書記李俊 一心想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河南經濟報記者 吉娜 通訊員 張鴻雨

“非常感謝李書記,真沒少為我們村辦實事。現在,我們吃上了自來水,門口鋪上了柏油路,進城方便,糧食也好賣了。平時,很多人來我們這兒旅遊,我家的花生、芝麻、柿子去年在家門口就被遊客給買完了。”近日,談及駐村第一書記李俊,郟縣白廟鄉寧莊村一組84歲的老黨員洪春長讚不絕口。

寧莊村地處郟縣北部丘陵地區,位置偏僻,長年乾旱少雨,莊稼望天收,是省級貧困村,該村213戶715口人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3戶169人。

2018年10月,李俊和同事牛龍、楊操從平煤神馬集團簾子布公司到寧莊村幫扶,李俊任駐村第一書記。

要想富,先修路。在實地走訪後,李俊與包村單位——郟縣紀委和縣供電公司、縣委組織部協商,為村裡修了4100米的戶戶通道路。今年3月中旬,從寧莊到馬溝的舊水泥路拓寬,更新為柏油路。

洪春長和二兒子洪付亭一起生活,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就在新修的柏油路旁邊。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父子倆開始養羊、養牛。“你看看這是李書記為我們協調新建的廚房,灶臺、電燈都是新的。那裡還有衛生間,還為我們新修了羊圈,院子裡比以前乾淨多了。”洪付亭難掩喜悅之情。洪付亭因為眼部疾病未娶,李俊為他申辦了殘疾人證,爭取到了公益性崗位,為洪春長辦理了低保。如今,在各項政策幫扶及自我努力下,洪氏父子年人均收入過萬元。

寧莊村村民有種植紅薯的傳統。在走訪了市場後,李俊完成建設三粉加工廠的可行性報告。在簾子布公司的支持下,佔地約8畝、總投資近400萬元的平頂山眾鑫一家親薯業有限公司為村民帶來滾滾財源:村民種的紅薯得到深加工,周邊5公里範圍內紅薯不愁賣,年可產優質紅薯澱粉100餘噸,12名貧困村民和22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目前,薯業公司已收購紅薯600多噸,生產高品質紅薯澱粉100餘噸,預計年實現銷售收入200萬元,利潤30餘萬元。二期工程紅薯粉條、粉絲加工項目正在進行,今冬可投產,屆時村集體經濟收入和貧困戶分紅有望翻番。

2019年以來,駐村工作隊在徵求村民意見後完成了2600米下水道的鋪設,沿街道路安裝了57盞太陽能路燈,村內水壩和兩座橋附近安裝了近300米長的波形防護欄及300根警示柱;村道旁栽植了枇杷、大葉女貞、南天竹、松樹等19700餘棵;村內“雙違”整治後,近5000平方米空地被修建成了文化廣場和遊園。

“原來天一黑,我們就不出門,現在李書記幫我們組建了廣場舞隊,大家一起鍛鍊身體。村裡還有圖書室,村民的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村民張會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