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傳統保留了最後的溫度,這些行業都應該感謝金庸!

他為傳統保留了最後的溫度,這些行業都應該感謝金庸!

金庸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任何一個民族的產業,都和這個民族的文化息息相關。自從鴉片戰爭以來,西方的文化,西方的生活方式,西方的產業,西方的科技,迅速打破文明與地理的藩籬在中國大地蔓延,在幾千年中西風第一次開始全面壓到東風。以金庸先生為代表的武俠文化,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扭轉這種文化上的頹勢,但至少為傳統保留了一絲難得溫暖!

他為傳統保留了最後的溫度,這些行業都應該感謝金庸!

武俠

琴棋書畫,詩酒餐茶!誕生於傳統文化中的武俠小說,雖然從文學角度並不能和很多名著相其並論,但得益於草根文化的博大受眾,卻成為了中國文化及中國傳統產業最好的推廣者。相對於科學的死板和冰冷,他仍然保留著我們傳統文化飄逸和溫度。

在中國,尤其是30歲以上的人,沒有人不看武俠小說。不管是梁羽生,還是古龍、金庸,在他們想象的純正中國俠客世界,中國的酒、中國的茶、中國的審美、中國的生活方式、中國的價值觀,無不跨越漫漫歷史回到現代。古龍先生筆下俠客喝酒必定女兒紅,金庸先生筆下的俠客更是博古通今,吃、喝、茶飲無所不包。黃蓉用一隻叫花雞博得了洪七公的喜歡,綠竹翁一杯清茶引出了令狐沖與任盈盈的情緣……武俠小說不是廟堂文化,但卻在更多人的心中種下了傳統的種子,捍衛著中國文化最後的尊嚴。因此不管是釀酒的,賣茶的,寫書法的,畫國畫的都應該感謝武俠小說,感謝金庸先生。在武俠小說盛行的年代,酒廣告必定是瀟灑的少俠;茶廣告必定是飄逸的仙女……就因為武俠已經在大眾心中,為這些行業種下了最美好的想象。

他為傳統保留了最後的溫度,這些行業都應該感謝金庸!

金庸

有人說金庸先生即便是不逝世,俠的時代也已經結束。這話不錯,但先生種子卻早已發芽長大,讓這些產業享受了近20多年的紅利。巧合的是,如今隨著先生駕鶴西去,很多傳統產業也恰好走到了抉擇的十字路口。伴隨著幾代武俠人的老去,在新生的年輕一代,科幻、網絡日漸成為主流。溫情脈脈的傳統,正逐漸被冰冷的數據所取代。雖然誰也不能阻止歷史滾滾向前,但在一個再也沒有江湖,再也沒有神奇,再也沒有可能,被各種數字死死禁錮的時代,總會有人記起“金庸”查良鏞這個曾經輝煌的名字,他曾為傳統保留了最後的溫度。思想很久,這就是一個老茶人對查先生的哀思!

品茶,說茶,普及茶葉知識,更多茶葉問題敬請關注老李說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