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美文

情感美文|江南的雨

每次到江南,每次都与江南的雨不期而遇。

原本小时候的我是不喜欢雨的,确切地说,我是不喜欢北方的雨。我的家乡在淮北平原。淮河曾是一条不安分的长龙,遇到多雨的季节,大小支流河水暴涨,汹涌澎湃;暴雨的时候,更是翻江倒海,不可一世。在上个世纪里,家乡曾经发生过几次大的洪涝灾害,城市积水内涝,村庄农田被淹。在我幼年的记忆里,下雨天是与大人们修堤筑坝联系在一起的。

直到我上了小学,独自在雨中撑着黄色的大油布伞蹒跚前行的时候,我依然没有对天上飘来的水生出好感。因为下雨的时候,我除了打伞还不得不穿上厚重的大胶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的道路上趟着走。有时通往学校的小桥被急速流淌的河水淹没,我必须小心翼翼地沿着时隐时现的桥面中间行走。每当一个急流冲过来,我那双大胶鞋里瞬间灌满了脏水。

情感美文|江南的雨

初二暑假的时候,母亲出差带我到了江南。这是一座位于长江南岸的城市,街上的楼房比家乡高,道路两旁的梧桐树也比家乡茂密。母亲在当地办事,我就一个人在旅馆的周边闲逛。那几天正赶上下雨,抬头望去,时大时小的雨滴从天上直降下来,有的落在了葱绿的梧桐叶上,汇成一支细小的流水,沿着叶脉的纹路流淌;有的穿过叶间的隙缝,干脆地砸落在水泥路上,又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朝着下水道涌去。街道的路面上几乎没有积水,干干净净的,路上的行人也不紧不慢地撑着各色雨伞优雅地走着。不像家乡下雨的时候,街道上到处流淌着黄色的泥水,雨中的行人大多是慌张急促地向前奔走。那时,我第一次对雨有了好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难道雨也是这样的吗?

上高中的时候,我莫名其妙地喜欢上了诗歌。特别是戴望舒的那篇《雨巷》我是倒背如流,浮想联翩。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情感美文|江南的雨

当时还在朦胧青春期的我幻想着一定要再去江南一趟,因为江南才有那灰瓦高墙,石条深巷。最主要的还是江南的雨一直让我念念难忘,不管雨中能不能遇见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直到多年以后,我工作的第二年才有了去江南的机会,而且是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徜徉在美丽的西湖边,眺望碧波荡漾,人头攒动;信步花港观鱼,柳浪闻莺。眼前的景色无疑会把你融化在湖天一色中,让你陶醉在物我两忘的境界里。即使一个浪头打过来,弄得一身湖水,也不慌不张,清清爽爽。但醒目一看,这哪是湖水,分明是天降大雨。乌云翻滚着,一团团遮盖了蓝天,雨水打破了湖面的平静,溅起一波波的浪花。游人或撑起雨伞加紧步伐,或披起外套冒雨奔跑。而我一没带雨伞二没穿外套,飞奔到西湖边的公交站时,身上的T恤淋透,雨水顺着裤脚流到皮鞋里。更加狼狈的是,当我匆匆挤上公交车才发现,这是辆无人售票车,而我兜里竟空无一分,好尴尬啊。这时,坐在车前门旁的一位姑娘起身向投币箱里投了一枚硬币,然后用杭州话对司机说了一句,又回头冲我微笑下就转身去车的后门了。此刻的我竟手足无措,呆呆的立在那儿,嘴里连一句谢谢的话都没蹦出来。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遮住了我的双眼,我竟看不清好心帮我的姑娘的相貌。直到她在下一站下车,我才定神从车窗里看清她的背影。她穿着丁香一样颜色的衣裳,静默地远去。

情感美文|江南的雨

今年夏初的时候,我和爱人来到皖南山区的一个江南古村。人到中年的我再次与江南的雨相遇。雨中的古村像是笼罩在薄雾之中,远处的山若隐若现,近处一湾池塘栽满了荷花。步入古村,大片的传统建筑映入眼帘,民居、宗祠、牌坊、街亭、石桥……,或深藏在幽深的小巷里,或耸立在斑驳的古道旁。雨刚开始下得不是很大,细如蚕丝,随风交织在一起,迎面贴在脸上,感觉滑滑的。待雨下得紧了些,你能嗅到淡淡的青草香,仔细聆听,屋檐滴水的声音就像闹钟在滴答、滴答地响。江南的雨就是这样的惹人怜爱,无论是在山区茶场,古镇村落,还是城市街道,每每都轻轻滑过我的心底,触动着我的心弦。当我们拐进古村的一个窄窄的小巷,我忽然发觉走在前面的爱人,如果撑起一把油纸伞,像极了梦幻里雨巷的景致,但是比丁香更芬芳。

如今,家乡的下雨天也不再是黄泥满地,污水横流。人们穿着各色的旅游鞋,撑着五颜六色的花雨伞,漫步在步行街中,享受着雨的滋润。如果说,“橘生淮南”是一个成语,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那么,环境变好了,人们看待周围事物的心情也就大不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