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消費仍屬美夢,報復性漲價如火如荼

報復性消費仍屬美夢,報復性漲價如火如荼

2020隨著疫情一起到來,城市被迫按下暫停鍵,許多企業也都遭受到不小的打擊。人們只能待在家裡,發明了各種“雲”模式,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一些行業經濟的發展,但還是存在一定的侷限性。

時間發展,疫情得到控制,城市也都逐漸解封,許多人都在預測隨著全國復工逐漸推進,最近聽到最多的一個說法是:疫情過後可能會迎來“報復式消費”。

但事與願違,餐飲業還沒等來報復性消費,但消費者卻等來了“報復性漲價”。

多餐飲品牌悄悄漲價

近期多地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反映海底撈門店菜品價格上漲。對此,海底撈承認得很痛快:漲價屬實。海底撈公共關係科回應多家媒體稱,由於疫情和成本上漲,公司調整了部分菜品價格,整體價格上漲幅度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

社交媒體上,有關海底撈漲價的吐槽比比皆是。對比去年7月份的賬單來看,目前海底撈的菜價確實有所上漲。網友對比發現,同樣的一份現炸酥肉已經從28元漲到了44元, 漲幅超過30%。更令消費者難以接受的是,漲價的同時,菜量還有所下降,“半份鵪鶉蛋21,12個,分量少了很多,下面都是白菜了,消費不起來了”。

报复性消费仍属美梦,报复性涨价如火如荼

就連明星企業的西貝莜麵村近日也被網友發現漲價了,甚至比海底撈漲幅更大。“本來以為海底撈漲價漲得有點多,轉眼看了下西貝的外賣菜單,土豆條燉牛肉80了,酸菜封缸肉80多,海底撈和西貝比真的是毛毛雨。”

特殊時期的漲價,讓民眾難以接受。對於這樣的“民憤”,海底撈方面也表示很無奈。據新京報報道,海底撈解釋漲價的原因:“因為疫情的關係,海底撈各地的門店在復業後的餐桌數量、接待客戶數量方面都還有所限制,一是員工現在無法滿員工作,另外就餐的人流量也不是太固定;二是成本問題,各地門店位置不同、消費水平不同,所以漲幅也不一樣,整體控制在6%左右。”

报复性消费仍属美梦,报复性涨价如火如荼

無獨有偶,茶飲品牌也迎來悄悄漲價。近期,喜茶公司旗下部分產品近日已進行調價,漲幅為1-2元。瑞幸咖啡包括小鹿茶在內的全線產品均漲價1元。另一家茶飲品牌奈雪的茶在回應是否漲價方面表示,目前還沒有產品調價計劃,但“不排除以後會有相關動作”。

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面臨更高的成本支出。根據2月底發佈的一份《茶飲疫情生存報告》(注:由咖門聯動飲品行業發起)顯示,多項成本為茶飲門店經營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具體包括租金和人員成本、外賣第三方平臺抽成高、原料採購成本上升以及稅費

喜茶方面也就漲價原因解釋是由於受優質原材料的物價影響,所以對部分產品的售價進行適當地調整。

中國烹飪協會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春節期間93%的餐飲企業選擇關閉門店,損失慘重。相比去年春節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100%以上;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九成以上

營業額下降,成本支出大,漲價成為許多餐飲業的選擇。

另外據餐飲業內人士判斷,“只要疫情沒有完全被控制,防疫工作還要繼續,餐飲消費不能完全放開,會有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遇到這類問題,參與漲價的企業也很有可能會越來越多。”

漲價+緊縮消費=雪上加霜

疫情過後迎來的或許是緊縮消費。

一方面,新冠疫情發生,各行各業都遭遇危機,接連受挫,損失較大,消費者整體消費能力有所降低,且短期內消費信心復甦也較為緩慢,自然對消費支出預算就會產生影響。

而且近些年受到消費主義觀念影響,年輕人群中“及時行樂”“借錢還錢”的現象尤為突出,具體到個人,財務鏈條就較為脆弱。所以,支出預算縮緊,疫情之後人們的消費會迴歸最真實的消費需求,小額需求仍可得到滿足,但大額非必要消費預期會受到較大影響。

另一方面,從普通大眾一般心理層面而言,即便是當前放開了,但近期的無症狀感染者病例在增加,多地緊急叫停娛樂場所等新聞的出現,要想沒有心理負擔的去線下聚集式消費(賣場、大型購物中心等),恐怕還要一個過程。“宅家”式生活狀態,極有可能還會持續至少半個月甚至是一個月或更久。

报复性消费仍属美梦,报复性涨价如火如荼

相信很多人都有一樣的感覺,儘管小區門開了,外賣快遞讓進了,也在鼓勵消費了,但掏錢時卻算的可仔細了,超過20元的不買,超過30元的不要,相信大家心理那根消費紅線會有不同程度降低。

在這點上麥當勞就做的很好,在特殊期間誠意滿滿,近期推出的39元的半價桶,引得眾人爭相購買,甚至因為有人因為搶不到半價券,要報警的。

报复性消费仍属美梦,报复性涨价如火如荼

經過這次,麥當勞的存在感一下子就增強了,近幾天有關消息更是刷爆朋友圈等社交媒體。雖然復工後所有餐廳都在刷大家注意力,但是像麥當勞這麼“實在的”,還真不多。

疫情下,對於在家不能工作的消費者來說,入不敷出,對物美價廉的商品訴求更強烈。但相應的,企業雖然復工,但消費者減少以及原料上漲,被迫漲價。兩者訴求衝突下,企業再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線上+線下

目前來看,餐飲企業面對不僅是客流問題還有原料價格上漲,導致壓力過大。但漲價對於消費者而言,也是很難接受的存在,因為對消費者來說,價錢是否合適一直是他們是否願意消費的前提。

最近,多地政府以及企業發放的消費券,來刺激消費增長。就拿杭州來說,目前為止杭州已經發放了兩次消費券,兩天內就顯現了15倍的拉動效應。數據顯示,截至3月29日,兌付政府補貼2983萬元,帶動杭州消費4.53億元,這對城市經濟和發展必然是一個良好的開端,餐飲企業亦然如此。

但政府政策支持只是一個短暫性的,企業想要向前發展,僅僅靠政府扶持、漲價是遠遠不夠的,仍需自救。

餐飲業雖然大部分都是以線下為主,但線上也不是不無可能。再加上受疫情影響,人們宅家生活狀態下,已經養成慣性的線上消費方式也可以成為餐飲業的發展新方向。

線上直播已經成為很多企業的自救方式。林清軒CEO線上直播2小時賣貨40萬;2月17日凌晨,小龍坎僅僅開播10分鐘,就賣出上萬份的自熱小火鍋,同比增長1200%……

报复性消费仍属美梦,报复性涨价如火如荼

當然,對於許多餐飲企業來說,只依賴線上肯定是不行的,終歸還是迴歸線下。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也表示:“量已經沒戲了,只有供大於求(餐飲的供大於求2015年就開始了)。要聚焦,必須聚焦才能做好一件事情,必須聚焦,才能提高效率。這是我們未來企業要做的事情,線上必須要做,線下也要做

大家都在問未來線上是不是一直佔上風?我覺得不會。如果是全部都在線上的話,消費是沒戲的,線上只能賺錢,線下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生活。一定要擴大線下消費,這才是能夠自救的辦法。線下存在,線上也存在,餐飲的市場不是5萬億,我認為是10萬億。”

綜合來看,疫情下在帶給企業沉痛打擊的同時,也是給予他們新的思考。挑戰往往伴隨著機遇,困難下行業重新洗牌,邁出一步創新升級便是晴天,反之則可能是“萬丈深淵”。

\\ 購物中心行業疫情影響綜合數據和策略分析真正稱職的商業“運營”要做這些事!這些購物中心“不務正業”卻大受歡迎2020女性消費趨勢報告

●困難時期刷爆朋友圈的8個營銷案例

中購聯成立於2002 年 , 是中國成立最早的購物中心行業服務組織,擁有權威的會展、研究、培訓、智庫、傳媒等多個行業領導性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