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上海浦东法院把发布会开在了“云端”!

文丨陈卫锋

摄影丨董雪皓

台下没有设置观众席,数十位媒体记者全部通过手机参与“云”直播并进行在线提问,观众们同时可通过电视收看发布会直播。

昨天上午,上海浦东法院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新闻发布会,包晔弘副院长通报了2014—2019年涉自贸区商业保理案件审判情况,并和金融审判庭王鑫庭长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这也是上海浦东法院首次以在线方式召开新闻发布会。

围观|上海浦东法院把发布会开在了“云端”!

通报:相关案件呈现六大特点

会上,包晔弘副院长通报了2014-2019年上海浦东法院涉自贸区商业保理案件审判情况。她表示,自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9月成立以来,辖区内保理产业蓬勃发展,商业保理公司经营规模逐渐扩大,业务模式不断创新。这不仅使得上海浦东法院受理的商业保理案件数量逐年激增,而且也带来了诸多新型疑难法律问题,需要进一步增强司法应对举措。

包晔弘副院长说,总体上看,2014-2019年涉自贸区商业保理案件呈现出六大特点:案件数量逐步增长,收结案总体平衡;调撤率较高,社会效果良好;案件审理周期较长,财产保全率高;涉案标的额分布不均,以中小标的额为主;涉案保理公司数量逐年增加,被告企业以第三产业居多;业务类型以明保理居多,暗保理涉及法律争议较多。

上海浦东法院根据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基础交易关系、应收账款转让、保理商规范经营以及业务创新四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多项针对性建议。

此外,为助力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护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上海浦东法院还提出四项司法应对措施:发挥裁判规则指引作用,促进保理行业健康发展;完善金融专项审判机制,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沟通协作,合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整合拓展多方渠道,打造立体化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围观|上海浦东法院把发布会开在了“云端”!

幕后: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创新

事实上,为有效减少人群聚集,降低疫情防控风险,全力办好这场开在“云端”的新闻发布会,上海浦东法院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

一是在服务上做“加法”。大胆探索利用手机APP直播新模式,通过多轮调试不断优化,让媒体记者“见屏如面”,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及时参与现场直播及提问。

二是在内容上做“减法”。系统梳理总结五年来相关案件特点、涉诉主要问题及建议,以此为基础进行反复简化、提炼,从中筛选重要信息点进行通报。

三是在效果上做“乘法”。手机“云”直播的同时,协调上海电视台法治天地频道进行电视直播,将发布会的受众面,从以往单一的新闻媒体记者覆盖到更多人群,特别是金融领域从业者。

四是在流程上做“除法”。最大程度精简会议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只设置情况发布和媒体问答两个核心环节,确保整场发布会在30分钟内即高效完成。

围观|上海浦东法院把发布会开在了“云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