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爱国投江?还是因情被杀?难倒这才是男性真本色?

屈原,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我们每年过端午节,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一代伟人屈原,表达对其高尚的爱国情操的敬佩。

但历史总是后人书写的,人们也总是习惯去塑造典型,把好人的光环无限放大,一代伟人屈原就真如史书记载是因为政治迫害,爱国投江而死;还是因为女人而死,我们来看一看。

屈原—爱国投江?还是因情被杀?难倒这才是男性真本色?

屈原,战国时期政治家和我国历史上伟大诗人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记载:“乃作怀沙之赋,遂自投汨罗以死”。我们似乎也能从《怀沙赋》中得出答案,这是屈原临死之前所作,屈原也是投泪罗江而死,答案真是这样吗?

我们先来看一看《怀沙赋》

《怀沙赋》在语言上有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全诗句子大都不长,显得简短有力,读上去颇有急促感。从首句“滔滔孟夏兮”到篇终“乱辞”,几乎大多是四言句,设计非常之巧妙。

再来看一看《离骚》

《离骚》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限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篇幅扩大,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想象丰富,感情激越,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份。

屈原—爱国投江?还是因情被杀?难倒这才是男性真本色?

《离骚》,楚辞体,又称骚体

对比《怀沙赋》和《离骚》,我们不难发现《怀沙赋》写法和屈原以前所作之诗(包括《离骚》)完全不同,词语用法也完全不同,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临死之人还会有如此多的创新,因此,大胆的得出一个结论,《怀沙赋》很大可能是后人伪造出来的,根本不是屈原所作,那么这也就推翻了屈原是因为受政治迫害,报国无门,悲愤投江而死。

那么屈原究竟怎么死的呢?

屈原在死前还写过一首《湘夫人》,里面写的就是与湘夫人藕断丝连的暧昧关系。湘夫人指的是当时楚怀王的妃子郑秀,郑秀在入宫前与屈原关系比较亲密。从诗中可以推断,此女美貌惊人,而且比屈原拥有更高的地位;她因为种种限制无法与屈原公开见面,而只能和他在荒郊野外秘密约会。

这件事得罪了王室,屈原被迫逃跑,一路上有人追杀他。当他跑到江边,被船只包围,在江面上你追我赶,所以有了赛龙舟。追杀他的人把屈原用麻袋和绳子前前后后绑了起来,所以有了包粽子。

有百姓目击了这一谋杀过程,但在当时的暴政下他们必须委婉地说出真相,于是导致了“端午节”的起源。

屈原—爱国投江?还是因情被杀?难倒这才是男性真本色?

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

可能这才是屈原真正的死因,因为一个漂亮女人而被追杀,似乎中国的伟大诗人很多都死于男女关系,这可能才是男性“真本色”,爱江山更爱美人。

当然不管屈原怎么死的,历史也需要这样的典型,为人们塑造一个爱国榜样,让人们去学习;然而历史毕竟是人写的,不可能没错,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读历史也要带着质疑的眼光,懂得欣赏,也要学会批判。

欢迎大家关注,一起发现讨论有趣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