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瓜大棚高密度立體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不妨來了解一下

原產於中亞地區的哈密瓜,早年引入新疆哈密,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培育,逐漸適應了乾旱和半乾旱的氣候生態環境。

但今年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和平村、回龍鄉滸洲村,共同引進哈密瓜新品種國密142625,種植面積達80畝,通過大棚高密度立體適應性栽培,種植獲得了成功。現將該哈密瓜品種大棚內栽培技術簡述如下。

哈密瓜大棚高密度立體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不妨來了解一下

1特徵特性

該哈密瓜品種全生育期120多天,根系發達、耐熱性好、適應性強、抗逆性、抗病蟲性較強,株高2m以上,莖蔓較粗,葉片較大、葉色濃綠、一般開花在10-13節,每株可產哈密瓜1~2個,成熟瓜果中等大小,橄欖球形,重2.5~3.5kg,果皮厚度中等,果皮綠色,果肉淺綠、脆、嫩,果味清甜、香氣較濃,甜度較高,可溶性糖度可達15-17度。

哈密瓜大棚高密度立體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不妨來了解一下

2栽前準備

2.1 選地整地

選擇陽光充足、排灌方便、道路完善、肥力較高的稻田或菜園(忌與茄科、葫蘆科作物連作),種植前要翻犁曬白、整碎、整細,四周挖好排水溝。

哈密瓜大棚高密度立體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不妨來了解一下

2.2溝施基肥;及時鋪膜

瓜地整成畦寬1.0-1.1m,在畦中央拉溝,溝深20-25cm。將腐熟有機肥1000kg/畝、標準複合肥20-25kg/畝、拌土混合施入溝內,將溝填平,形成中間高、兩邊低的畦,待苗移栽。定植前,選擇寬100cm中央黑色的地膜,覆蓋在畦面,兩側距離溝底約10cm,沿溝壁向上鋪,地膜緊貼地面,壓平、壓緊,等待定植。

哈密瓜大棚高密度立體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不妨來了解一下

2.3大棚建造

瓜地建設標準大棚,採用熱鍍鋅管,管粗3.0cm,邊高2.0m,頂高3.0m,立柱間距2.5m,棚寬6.0m,弧管間距1.0m,大棚間、立柱上安放水槽排水,畦面鋪設滴灌設施,棚面建成弧形便於抗風、採光及防止積水。大棚建好後,提早蓋膜,能提高地溫和保持土壤溼度。

哈密瓜大棚高密度立體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不妨來了解一下

3培育壯苗

3.1 營養土配製

用稻田土+農家肥(腐熟動物糞便)+草木灰,比例為3:2:1。混合前分別過篩,混合後用多菌靈消毒並澆適量水,溼度達到用手握成團,撒手散開為宜。

哈密瓜大棚高密度立體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不妨來了解一下

3.2種子催芽與播種方法

2月中旬,選擇飽滿的哈密瓜和南瓜種子,在陽光下晾曬1d,分別倒入各自的容器內(南瓜種子比哈密瓜種子提早浸種3d,並提早播種),用多菌靈配成500倍液,浸種1h(南瓜浸種1.5h),撈出後用清水洗淨,加入40℃溫水,邊倒邊攪拌,直至水溫降到30℃浸泡4h(南瓜種6h)撈岀,置於30℃的恆溫催芽24h(南瓜種30h)後,破口露白後,分別播種。播種前,先在營養袋內裝營養土,至離袋口2cm處壓實,用40℃溫水澆透,將破口的種子平放在袋中央,覆上一層經消毒的細土。

哈密瓜大棚高密度立體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不妨來了解一下

3.3選定砧木與及時嫁接

哈密瓜嫁接苗比實生苗更適應閩北氣候,南瓜砧木根系發達,莖蔓粗壯,比較適宜南方哈密瓜的健康生長髮育和抵禦病蟲害發生。2月中旬,在大棚內進行育苗,育苗時採用當地南瓜種子與哈密瓜種子間隔3d播種,南瓜種應直接播種在已裝滿營養土的營養袋裡,18-20d後,當苗有10cm高,苗長出2片真葉時,用哈蜜瓜苗作接穗快速嫁接到已栽南瓜砧木苗上,並在畦面上碼放整齊,7-10d後嫁接苗成活,苗齡在30d以內。

哈密瓜大棚高密度立體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不妨來了解一下

3.4苗床管理與定植標準

哈密瓜嫁接苗床要適時噴澆溫水,建陽的早春,溫度很低;白天要密閉溫室,逐漸提高溫度達25℃~30℃。晚上控制在10℃以上,溫度過高可適當通風。3月下旬進行定植(3.5~4.5葉),株距40-50cm,行距80-100cm,高密度栽植1600株/m²。移栽時連同營養土一起移入,並結合澆透定根水時,用多菌靈配成500-600倍液灌根,再覆土封穴。

哈密瓜大棚高密度立體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不妨來了解一下

4田間管理

4.1肥水管理

生長前期,適當控水、控肥,蹲苗15~20d,培養壯苗,再施入腐熟有機肥500kg/畝,複合肥20kg/畝,K₂SO₄越5kg/畝隨後覆土澆水。盛花期噴施500倍液KH₂PO₄約2~3次,間隔期7~10d。伸蔓期至坐果期,10~12d灌水1次,膨大期8~10d灌水1次,灌水量達到溝深的2/3為宜。澆施膨瓜肥,複合肥15kg/畝,防止後期脫肥。成熟前10-20d,噴施KH₂PO₄約500g/畝並停止灌水。

哈密瓜大棚高密度立體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不妨來了解一下

生長後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端午季節雨水豐富,雖生長在大棚內,沒有直接接觸雨水,但及時排水是哈密瓜後期大田管理的關鍵;如果積水時間太長,根系很容易被浸泡造成缺氧窒息,全株枯死。排水方法可在大棚四周開挖水溝,不得使雨水倒流進瓜地內,保持瓜地乾燥為佳;如果瓜地空氣溼度過大,要在天氣轉好的情況下,可捲起四周薄膜,加強通風,降低棚內空氣溼度,防止病蟲害的爆發發生。

哈密瓜大棚高密度立體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不妨來了解一下

4.2莖蔓管理

引蔓當瓜蔓生長至50cm長時,在畦面中央的地面和距離畦面高1.2~1.5m高的位置,各引一條平行於畦面的8釐鐵線,在每株哈密瓜邊上下連接一條玻璃絲繩,並把哈密瓜的龍頭引向玻璃絲繩,使其莖蔓能圍繞絲繩攀沿向上發展。整枝打杈整枝、打頂、摘心、抹芽、減除側蔓等工作,對提高哈密瓜的個體大小有直接的關係。建陽採用單蔓整枝,主蔓不摘心及時摘除第10節以下的側蔓與新芽的辦法。

哈密瓜大棚高密度立體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不妨來了解一下

花期授粉採用人工授粉,當雌花開放後,把當天新開的雄花,剝去花瓣,將雄蕊往10-13節位上的雌花柱頭上輕輕塗抹。坐瓜管理在子蔓的瓜前留2片葉進行摘心,主蔓不摘心。後期生長的頂端側芽1個,留用功能葉,防止因整枝打杈工作造成老葉功能性衰退,瓜果生長受到影響,留些葉蔓使其能覆蓋果實。當哈密瓜生長至雞蛋大小時,及時用玻璃絲繩索將瓜蒂上方適當的分支處捆綁,將瓜吊於上方的鐵線上,坐瓜只留1~2個,其餘抹除。

哈密瓜大棚高密度立體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不妨來了解一下

5病蟲防治

5.1幼苗期病蟲害

猝倒病猝倒病是哈密瓜苗期的主要病害,發病初期用百菌清+阿米西達各1000倍液噴施,5~7d再噴施1次。蚜蟲新葉達到5~10蟲口數量,用呲蟲啉或啶蟲脒800倍液噴施,7-10d再噴1次。

哈密瓜大棚高密度立體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不妨來了解一下

5.2生長期病蟲害

蔓枯病該病為南方哈密瓜發生的主要病害,防治可在莖部病斑颳去患部,用百菌清和清水調勻塗壓,葉部發病用密菌酯1000倍液噴霧,7~8d後再1次。霜黴病發病初期,可用霜黴威鹽酸鹽800倍液+猛鋅•烯酰1000倍液,間隔5~7d再噴1次。白粉病發病之初,用苯醞甲環500倍液+戊醴醇4000倍噴霧,間隔6~7d再噴1次。

哈密瓜大棚高密度立體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不妨來了解一下

6適時採收

6月下旬,哈密瓜成熟度已經較高,含糖度大多達到15%以上,可選擇晴好天氣的上午或傍晚,對顏色淺綠,裂紋展開的哈密瓜小心採收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