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雲南中緬邊境土豪村,村民年入百萬,吸引外省小夥倒插門

西雙版納作為一個熱帶邊境旅遊城市,它與緬甸、老撾相鄰,路程都在百公里左右,周邊地區有很多值得探索的事物。我決定以版納為中心,開車探索方圓150公里以內的故事。

昨天我去了一趟雲南中緬邊境的深山裡,那兒有一個村子,被稱作土豪村。

探訪雲南中緬邊境土豪村,村民年入百萬,吸引外省小夥倒插門

藏在邊境深山裡的土豪村

這個村子距離西雙版納市區100來公里,位於中緬邊境地區的深山裡。一般邊境山區的村子都比較窮,比如前年我騎摩托去的中越邊境地雷村,村民們只能靠補貼維持生活。但中緬邊境的這個村子卻很壕,家家戶戶都住在花費數百萬元建成的別墅裡,不少村民的年收入達到百萬元。

最神奇的是,這個村子原本和其他邊境村一樣窮得叮噹響,但一件突如其來的事情發生後,村民的收入幾年間收入翻了一百倍,說是一夜暴富也不為過。我平生有兩句口頭禪:“百聞不如一見”和“閒著也是閒著”,於是開車上山走一遭,我倒要看看他們是怎麼突然致富的。

探訪雲南中緬邊境土豪村,村民年入百萬,吸引外省小夥倒插門

西雙版納邊境檢查站

由於要去的村子靠近緬甸,到勐海縣城前得經過一道邊防檢查站。最近境外輸入疫情嚴峻,很多境外人員進入西雙版納,比如出入老撾的磨憨口岸,賓館裡住滿了隔離人員。因而邊防檢查比平時嚴格,工作人員刷了我的身份證詢問我前幾日的旅行經歷,還問我有沒有去過勐遮。

可我壓根不知道勐遮是哪,之後夏天和我說勐遮離緬甸很近,不少販毒從那邊背毒入境,估計最近又出大案子了。離開時我瞥了一眼邊防檢查站,發現已經有兩個人被安排在凳子上坐著,行李全部打開檢查,估計是查到了什麼。

過了勐海縣之後,距離村子只剩30公里,但這30公里全是蜿蜒崎嶇狹窄的山路,需要開一個小時。汽車在熱帶森林中爬高下低,沿途所遇是茂密的叢林,陡坡彎道一個接著一個,方向盤打到手痠。

低檔位在群山中開了一個小時後,到達了一處高地,視野豁然開朗。只見群山的環抱中有一座氣派恢弘的村落,密密麻麻的樓房鋪滿了整個山谷。

村裡修了兩座廟,佛像下埋著金銀

探訪雲南中緬邊境土豪村,村民年入百萬,吸引外省小夥倒插門

探訪雲南中緬邊境土豪村,村民年入百萬,吸引外省小夥倒插門

氣派的邊境山村

我被這番景象給怔住了,心想這哪是村子啊,說它是個鎮子也不為過。村子的最高處還矗立著一座巨大的銀色佛像,蔚為壯觀。我不禁歎服:“果然壕!”

探訪雲南中緬邊境土豪村,村民年入百萬,吸引外省小夥倒插門

二十多米高的佛像

探訪雲南中緬邊境土豪村,村民年入百萬,吸引外省小夥倒插門

佛像底座下埋著黃金和白銀

這個村子肯定比不上江浙沿海一帶的土豪村,但在交通閉塞的邊境深山裡,能發展成如此規模也著實罕見。把車開進村裡,就像是開進了山村別墅展覽館。村裡有兩座佛寺,都頗具規模,其建築用料也很講究,從外觀上來看都是近些年翻新的。

探訪雲南中緬邊境土豪村,村民年入百萬,吸引外省小夥倒插門

村中大佛寺裡的嘟比(和尚)

見有外地遊客入寺,和尚(當地稱:嘟比)主動過來喊我們去喝茶。嘟比邊沏茶邊給我們介紹:之前這兩座寺廟很是破爛,最近幾年村民們出資進行翻修,寺廟日常開支以及嘟比的生活支出也都由村民供養。那座高達20餘米的佛像也是近幾年建成的,村民們還在佛像底部埋了金子和銀子。

說話間,嘟比給我遞來一杯茶,茶杯上寫著“自在”二字,而那茶在晶瑩剔透中散發出一股複雜的韻味:入口苦澀,但過會兒苦味便漸漸消散,口腔中會隨之生出甜味來,專業術語叫“回甘”。

這個村子有一個詩意的名字:老曼峨,如今茶葉在這兒是比金銀還要珍貴的財富。而老曼峨古樹茶的“回甘”,就好像它從窮到憂傷到富裕一方的命運轉折。

以前窮到“賣女兒”,如今外省小夥倒插門

探訪雲南中緬邊境土豪村,村民年入百萬,吸引外省小夥倒插門

玩微博、刷抖音的新生代布朗族茶農小黑

我們在村子裡認識了一個名叫小黑的布朗族茶農,人年輕、新潮且健談,日暮時分他請我們去他家吃飯喝酒,講述老曼峨的故事。

老曼峨村的原住民都是布朗族,他們世代種植茶葉已有千年歷史。村子附近的山頭遍佈茶地、茶樹,每家每戶都有一片傳承了幾百上千年的茶地。然而在2007年之前,老曼峨的茶葉收購價格只有幾十元一公斤,茶農們辛苦一年只能混個溫飽。

那時村裡沒有一棟樓房,全都是木質高腳屋。不少人家因過於貧窮,只得把女兒嫁到湖南、浙江等省,以此獲取彩禮錢。姑娘們也不願待在窮山溝裡,全村240戶人家有40多戶把女兒嫁到了外省,也就是我們以前常聽說的“買雲南老婆”。

探訪雲南中緬邊境土豪村,村民年入百萬,吸引外省小夥倒插門

之前村民們居住的屋舍

2007年老曼峨迎來了命運轉折,某茶葉集團發現這兒的茶品質極好,足以媲美普洱茶茶王老班章,遂高價收購併進行品牌包裝宣傳。一時間茶葉收購價格從幾十漲到了百元每公斤,其他茶葉集團也進村收購。老曼峨茶葉的品質也得到了市場認可,價格水漲船高,這兩年已經穩定在兩千多元一公斤。

村民的收入隨著茶葉價格上漲了百倍,短短數年間,這個中緬邊境裡的窮山村成為了人們口耳相傳的“土豪村”。2012年小黑家蓋起了樓房,由於物料都從山外運進來,建成花了二百多萬,這是以前做夢也不敢想象的。小黑家裡有130畝茶地,在村裡屬於平均水平,有些村民擁有茶地數百畝,年收入達到百萬。

老曼峨村富起來後發生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些外嫁的女兒們帶著女婿回家了,他們可以從家族裡分得一小片茶地。老曼峨村再不會有女兒買賣似的嫁到外省,反而有外省人倒插門入贅老曼峨村。


探訪雲南中緬邊境土豪村,村民年入百萬,吸引外省小夥倒插門

茶農家中的豐田普拉多

如今老曼峨的村民們靠著老祖宗流傳千年的茶地過得風生水起,每年春秋兩季,全國乃至全球的茶商沿著蜿蜒的山路來收購茶葉。村民們正在修建更大的房子、曬茶的棚子,村裡到處都是茶葉合作社。

但並非所有的老曼峨村民都遇上了歷史機遇,在茶葉價格只有幾十元一公斤時,一些村民不堪忍受窮苦的茶農生活,變賣了茶地搬到鎮子附近居住。

等到老曼峨茶葉的價值被髮掘時,他們追悔不已,但此時茶地的價格已是當初賣掉時的數百倍。

我問小黑當初窮困潦倒時家裡有沒有想過變賣茶地去鎮上營生,他的回答是:絕大多數布朗族都不會這麼想,因為他們以茶為神靈,茶地都是祖上一代代傳下來的,變賣茶地相當於丟掉祖產。

探訪雲南中緬邊境土豪村,村民年入百萬,吸引外省小夥倒插門

茶葉民族布朗族

瞭解完老曼峨村和布朗族的故事後,一夜暴富這個詞已經不太合適,因為在富裕之前,他們在貧窮中守著祖先的遺產數千年。正是這一份數千年的堅守,最終讓老曼峨村在資本進入普洱茶市場時迎來了機遇。

那麼問題來了,你願意倒插門到這個邊境土豪村嗎?

探訪雲南中緬邊境土豪村,村民年入百萬,吸引外省小夥倒插門

探訪雲南中緬邊境土豪村,村民年入百萬,吸引外省小夥倒插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