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十講》丨自信的人就是充實而安分地做自己

《生活十講》丨自信的人就是充實而安分地做自己

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時,反而會讓我尊重他。

—— 《生活十講》

我曾讀過蔣勳的《孤獨六講》,但並沒有勾起內心的波動,直到後來遇到他的《生活十講》,被封面文字所打動,引起共鳴。

“有自信的人,充滿富足的感覺,總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孤獨六講》被很多人喜歡,在豆瓣的評分也很高,許是個人口味。而蔣勳的這本《生活十講》也是,對自我的思考或者探索比較多,或者是人性,也許我對這些比較感興趣。

看了自序,知道這本書是上個世紀90年代蔣勳做的一檔電臺欄目的錄音整理稿。書的前半部分是談價值觀、信仰方面,而對於後半部分則是關於愛情、情慾、文學創作。

《生活十講》丨自信的人就是充實而安分地做自己

談談宗教信仰。這本書的思想裡,蔣勳把因果貫穿始終。《地藏經》是入門必讀的,就是教人信因果,蔣勳不一般,一般人只看到了小我的因果,而他卻悟出了更廣闊的因果關係。還有他講到愛因斯坦,晚年的愛因斯坦,成了一個虔誠的教徒。不少科學家晚年都從唯物變成了唯心,很多人說,當人們遇到科學無法解釋的時候,就只能把未知向神求助。

“愛因斯坦的信仰不是出自脆弱,而是謙卑,因為他知道自己還有不足,而知道自己的不足是一種堅強。”

晚年的愛因斯坦成為教徒,是否僅僅是因為他對未知的敬畏?我想不盡然,相信星座的人,都知道一句話叫“星座是門科學”。其實宗教,也是門科學,而且是門更為廣博深邃的科學,就像蔣勳在佛經裡可以讀到哲學和文學。

《生活十講》丨自信的人就是充實而安分地做自己

關於蔣勳定義的自信的人,他說,“有自信的人,對於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是一種充滿而富足的感覺,他可能看到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東西,會覺得羨慕、敬佩,進而歡喜讚歎,但他回過頭來還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這個我很認同。以這個為準則的話,我身邊是有這樣的朋友的,而且我堅信他們會獲得成功,或者會過得很幸福。他們會告訴我,這個世界其實真的很簡單,只是人為了變複雜了。他們會告訴我,你只要知道自己真正喜歡和想要的東西是什麼就行了,然後就什麼都不要考慮的去做,為了它默默的付出,這個付出的過程,會是辛苦但也會是幸福的。

《生活十講》丨自信的人就是充實而安分地做自己

有人告訴我說,什麼是成功?成功就是不斷的重複做一些事,即使做並不喜歡的事,然後在這個領域成為專家,這就是成功。

我想,這是一種堅守的成功。但我也堅信一件事情,每個人來到這個人間,都有各自的使命,正如,人是能找到一份工作,一份能讓他興奮、幸福的工作。工作並不都是需要熬的,人應該找到自己的使命,不然會活得茫然。

那種茫然我曾經有過,那個階段的我感到抑鬱,那是種絕望的狀態。直到我跟隨自己的內心,然後我快樂了很多。朋友問,你難道不是上帝的寵兒嗎?我說,不是。

很多人一定記得《搭車去柏林》,其中很動情的一句話就是,當你真的想做什麼事的時候,上帝都會幫你。

我知道,我找到後,我會安分,那是我的自信。

《生活十講》丨自信的人就是充實而安分地做自己


想進一步瞭解這本書,歡迎加入“今日圖書”,遍閱附近好書,手機輕鬆管理,智能編目分類,微信掃碼借還,還可嵌入微信公眾號,功能強大,歡迎體驗!

今日圖書

國內領先的紙質圖書借閱管理系統,微信掃碼實現圖書借還,在微信上就能根據書名或作者檢索圖書,相比其他系統,具有圖書識別率高、圖書智能分類、豐富的數據統計、借閱參數配置靈活等優勢,已廣泛應用於社區書屋、職工書屋、農家書屋、企業圖書室、繪本館、童書館、書吧、咖啡廳、家庭書房等各種有書場所。

《生活十講》丨自信的人就是充實而安分地做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