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行业的“大数据”应该怎样搞?

殡葬行业的“大数据”应该怎样搞?

“大数据”这个词很时髦,很多行业都在做相关的工作,殡葬行业也不例外,国内有几个省的民政系统已经或正在做。

殡葬行业做“大数据”的好处。

  • 各系统(公安、养老、社保等)数据共享;
  • 现有殡葬资源的整合和调配;
  • 根据死亡原因、年龄、地区等条件进行数据分析;
  • 殡葬消费透明、殡葬市场价格合理、转变殡葬行业暴利的坏印象。

殡葬行业怎样做“大数据”?

  • 汇总死亡人口的基础信息;
  • 根据丧事办理消费金额,分析并引导殡葬市场的发展;
  • 助力殡葬改革,提倡移风易俗、丧事简办、厚养薄葬;
  • 社会老龄化问题的严峻性,急需优化殡葬行业资源;
  • 利用互联网及物联网的优势,合理调配殡葬市场资源,让需求侧主动调整供给侧的价格水平;

“大数据”不等于“大系统”!

民政系统中各殡葬单位的业务形式多种多样,各地风俗也不同,所以业务软件不可能统一到一个平台上,不像全国婚登系统(业务办理形式可以统一)。就拿殡仪馆来举例说明:“大系统”要部署在省厅的服务器,各单位要使用殡葬专网进行信息录入,以下问题如何解决?

  • 各单位业务流程不同,如何设计软件?针对每单位都设置一个业务模式?那服务器就像是一台安装了N套业务软件的超大计算机,也好比是把每家殡葬单位的服务器都集中搬到一起了。
  • 数据链路断了,如何录入数据?做离线系统临时办理,恢复后上传离线数据。试想丧属就在窗口焦急等待,工作人员要耐心解释原因,无形中增加殡葬职工的工作难度。
  • “大系统”容易导致简单业务办理复杂了、复杂业务用不了的尴尬发生。软件做细了,业务量小的单位用不上、不好用;软件做简单了,业务量大的单位不实用、不敢用(业务准确度不够)。

殡葬行业“大数据”合理结构应为:

  • 各单位业务软件应量身定做,以符合自身需求;
  • 数据上报至“大数据”平台的规则应统一,确保数据上传成功。

以上是我们在殡葬行业10多年的从业经验,看的多了、经历的也多了,深知殡葬一线职工的难处与现状,不论观点正确与否,希望能为殡葬行业信息化发展出一份绵薄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