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宦人家必备家具,如今只存在于收藏界,冠架有多讲究?

帽子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装饰品之一,在商品制造业高度发达的今天,现代帽子有各式各样,不同的帽子满足了不同年龄、性别,甚至职业的需要,但无论多么高端、上档次的帽子,其作用只有装饰和御寒,人们也不会太多地在意,出门前戴上,回了家就扔在一边。

古代官宦人家必备家具,如今只存在于收藏界,冠架有多讲究?

然而古代的帽子则不同,古人将帽子称为“冠”,“冠”不仅有装饰和御寒的作用,更代表着一种礼制。因此古代的“冠”也代表男子成年。6000年前没我国古人就开始制帽、戴帽,不同等级的身份戴以不同样式之冠,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冠冕制度。也有人认为,帽子从一发明就跟权力、地位紧密联系在一起,“冠”与“官”同音,正式这样,“乌纱帽”才能成为仕途之路官的标志。

古代官宦人家必备家具,如今只存在于收藏界,冠架有多讲究?

关于古代帽子,有这么几个基本问题:首先,古代帽子仅为男性所用;其次,不同社会等级的人都有不同样式和颜色的帽子,用以区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例如,明代官帽有礼帽、便帽之别,冬夏分别由暖帽、凉帽,不同品级官员的帽子也有差异(这点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讲解,想要了解的藏友可以看一下)。所以,“以冠识人”是古人社交中必备的一项技能。特别是在官场上,分不清各种“冠”可能会让你不小心犯“政治错误”。

既然帽子如此重要,那就不能随便摆放,冠架这种小型家具也是当时官宦人家的必备之物。冠架一般被放置在正厅的香案上,如果来客见冠架上有男主人的帽子,说明主人在家,即可登门拜访;如果架上不见帽子即不方便做客,一个小小的冠架也能反映出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真实现象。

古代官宦人家必备家具,如今只存在于收藏界,冠架有多讲究?

珐琅嵌青金石缠枝花卉纹帽架

清中期冠架,以优质铜料为胎,浑厚拙朴。采用景泰蓝工艺,通体以淡蓝色珐琅为地,上下均饰以缠枝花卉和卷草纹饰,口、柄、器底等部嵌白玉,上雕灵芝头纹饰。彩料浓厚,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上饰深蓝、深红、绿、白、黄等彩掐丝珐琅纹饰,鎏金浑厚亮丽,富丽堂皇,工艺精细。

冠架,是支撑帽子的小型家具,也是贵族的仕宦必需品,一般由帽伞、梃手、底座三部分组成。其中帽伞通常时球形或者半球形,目的就是与帽子放得更稳。清代官员的帽子,特别是礼帽,上面都带有比较长的花翎,只有将帽子架起来才能避免帽上的花翎折损。

古代制作冠架的材料很多,常见的有瓷器、木器、漆器、珐琅器,也有玉器、牙雕等材料珍贵的,当然这些只有少数人能用得起。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就有极为精致的牙雕冠架。最常见的是木质冠架,有的冠架为可折叠便携式,由两片仿古币(货布)形状的的楠木板相插而成,上雕篆书为饰,构思巧妙。相同式样的冠架还有红木、樟木制的,传世宝物不少。

古代官宦人家必备家具,如今只存在于收藏界,冠架有多讲究?

清代清代皇帝甚至还曾亲自过问过冠架的制作。据史料记载,雍正三年十月,造办处收到皇帝的旨义:“库内收的圆玻璃球配合做帽架用……”,同年的十一月珐琅作有记载“海望持出轩辕镜二个……郎中海望呈进讫。”接着雍正四年八月,珐琅作又接到太监刘玉“交来玻璃轩辕镜二对,传旨:着配做帽架用,其款式照先做过的帽架款式一样做。”这无疑显示出帽架的重要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绝大多数冠架中,都有放置香薰的地方。雍正四年,皇帝又传旨,帽架“口圈要开得开,以备放花熏冠用”,这无疑显示出冠架的重要性。

古代官宦人家必备家具,如今只存在于收藏界,冠架有多讲究?

红木嵌百宝如意形帽架

像清代粉彩吉祥如意四平八稳冠架,其可以在中部镂空的空间内放置香料,在孔隙中透出香气,用来熏香官帽,以备上朝之用。而像铜胎掐丝珐琅冠架中,一般在帽伞中膛置放香料,透过小盖的镂雕孔隙散发出。帽伞上近口沿处一般装饰如意云头纹一周,腹部主题纹饰为双莲捧寿,四瓣瓜腹上纹饰相同且对称。

与冠架作用相同的,还有一种叫做“帽筒”的器具。尽管“帽筒”前后只流行了一百多年时间,饱含了我国一个半世纪的民风民俗,成为雅俗共赏的古董瓷器之一。当然,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点击了解更多,获取免费鉴定名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