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見造就魔童---只有愛能拯救魔性

1

是誰定義了善惡?

在這部片子裡,神給世界定下了善惡,魔丸是惡,靈珠是善。魔丸的力量強大,所以三年後會有天劫來消滅。

哪吒從出生就被貼上了惡的標籤。所有人因這個身份對他帶有極大偏見,害怕、尖叫、躲避這些厭惡情緒進一步激化了他的惡。

當哪吒咬了媽媽時,媽媽的一句“別怕,媽媽在”,哪吒的眼神瞬間從兇狠換作溫柔,哪吒的人性被喚醒。

偏見造就魔童---只有愛能拯救魔性

作為一個成長期被長期束縛的孩子,他的快樂很簡單,只是想有人陪他玩,踢毽子。

孤單的讓人心疼

2

最大的偏見是人心

自認為佔據道德高地的優越感會變成傷人的利器,正是陳塘關民眾的偏見一次次的激化哪吒體內的魔性。

有個小女孩沒有偏見,想跟哪吒玩,但是小女孩的家長把哪吒當妖怪,趕緊把小女孩抱走,哪吒由欣喜變失落的臉,讓人心疼。

哪吒此時也只是個孩子,渴望有朋友,認識敖丙之後,他特別珍惜這個唯一的朋友,要辦生日宴,首先想到的是給敖丙送去邀請,就算之後的大戰,也因你是我朋友,所以我不傷你。

偏見造就魔童---只有愛能拯救魔性

不顧哪吒斬妖救人的真相,只是聽到一個小孩說什麼,全村人就信什麼,因為他們更願意相信哪吒是個壞孩子,盲人爺爺是偏見的代言人,明明什麼都看不見,卻自覺心跟“明鏡”似的,言之鑿鑿的指控哪吒“燒燬村莊、綁架孩童、毆打村民”。

偏見造就魔童---只有愛能拯救魔性

偏見造就魔童---只有愛能拯救魔性

縱然他表現出友善,陳塘關的民眾還是以最大的惡意來揣測、對待他,當善意被踩踏時,只會以惡意示人。

既然你們說我是妖怪,壞孩子,我就壞給你們看。

“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這自嘲式的自我墮落是對被誤解的憤怒和無奈,讓人看了覺得甚是可憐。

3

唯有愛能拯救惡

孩子來到這個世上對一切一無所知,需要養育者告訴他這是什麼,那是什麼,世界是什麼。

母親對他投入了無條件的愛,想要他快樂的生活,哪怕只有三年;李靖騙他是靈珠轉世,給了他快樂,也造就了他良性認知的一部分。

徹底喚醒哪吒,壓制了魔丸的是父親的愛。原來哪吒誤解了父親,在他真正讀懂父親李靖的那一剎那,他明白了愛的意義,感受到了被愛。人只有知道愛、感受愛才會釋放愛。

偏見造就魔童---只有愛能拯救魔性

始終相信一個在愛中成長的孩子,是會發展出諸多優良品質的。而一個在愛意匱乏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會滋生惡意。

一個人如果開心快樂的日子多,那他本身是不會多壞的。

4

善惡由我不由天

混元珠本身就是一體的,神仙硬將兩者分開,到最後哪吒和敖丙還是相遇併成為朋友,共同面對天劫,其實不正說明善惡無法完全剝離彼此嗎?

人也是,善惡共存,就看你是激發出的是哪一面,而其中環境也在時刻影響著我們善或惡的表達。

雖然說別人怎麼看你不重要,自己怎麼看自己才重要!但只是真正強大的人,才能對抗環境後還有心力去發展自我,很多時候心力被消耗在對抗中,所以選擇環境同樣很重要。

偏見造就魔童---只有愛能拯救魔性

很喜歡影片中兩句特別熱血的話:

“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這是爹教我的道理。”

“去你個鳥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