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農的水果賣不掉,市民卻吃不起水果,這到底是為什麼?

我想大家在關注新聞時應該會看到這樣一個現象,說是某某地方的果農因為水果滯銷,最後不得不把辛辛苦苦種的水果倒掉,但另一方面,生活在城市的人卻又在抱怨水果價格太貴。這樣一看感覺有些矛盾啊,明明這邊果農的水果都賣不掉都倒掉了,可那邊還有市民卻吃不起水果,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還真不少,接下來就由小編給你一一道來。

果農的水果賣不掉,市民卻吃不起水果,這到底是為什麼?

果農的水果賣不掉,市民卻吃不起水果,這到底是為什麼?

首先果農倒掉水果的原因,第一確實是供需關係,如果當年水果確實產量大而水果批發商又沒有那麼大的需求,這樣造成最後倒掉的情況也成了必然。第二就是水果收購價格不夠規範,批發商與果農之間總會出現壓價與抬價的過程,都想著多賺點,直到最後批發商把價格壓得過低,導致果農寧願不賣。比如一斤橘子批發商會把價格壓到幾毛錢一斤,也就是說果農一百斤橘子可能也就幾十塊錢,但果農要把一百斤橘子摘好,這期間可得花費不小人力,想想這幾十塊錢可能連果農的人力成本都不夠,與其這樣還不如去打個短工每天還能有一百來塊呢。

果農的水果賣不掉,市民卻吃不起水果,這到底是為什麼?

果農的水果賣不掉,市民卻吃不起水果,這到底是為什麼?

然後再來說說城裡市民買不起水果的原因,首先肯定不是應該源頭價格太高,也就是說批發商從果農手上拿到的水果價格絕對不是高價。可批發商把水果運到城裡的水果批發市場,這期間是需要運輸成本和時間成本的,特別是需要長途運輸的水果,這期間包括司機費用、車輛費還有人工搬運費都是第一層批發商的成本。而批發商還要加上自己的利潤,以及運輸途中的損壞率,這價格可能在一開始就已翻倍。

果農的水果賣不掉,市民卻吃不起水果,這到底是為什麼?

果農的水果賣不掉,市民卻吃不起水果,這到底是為什麼?

再說後面的中間商問題,大家都想掙錢,但大家都沒有直接到果農手上收水果的機會或能力,當批發商把水果運到批發市場時,往往還會再有一層代理商。他們會把水果各類的水果整合,然後再給城裡的各個水果店供貨,代理商又會賺一部分錢,最後到了水果店裡面。水果需要面臨的問題會更多,他們需要支付房租水電還有長期的人工,還要考慮肯定有賣不出最後爛掉水果的成本,最後還要加上一個不錯的利潤,這樣一來到了城市消費者手上的水果價格可能就已經翻了七八倍了,說是吃不起也是正常。

果農的水果賣不掉,市民卻吃不起水果,這到底是為什麼?

果農的水果賣不掉,市民卻吃不起水果,這到底是為什麼?

不過我想在城裡的人應該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那就是會有一輛小貨車之類的水果車,它會專門只賣一種水果,而且水果的價格還會水果店便宜幾倍,自然也會吸引許多的市民前去購買。其實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還是因為咱們政府作出努力的結果,如今在許多大城市周圍的農村,政府都會大力推動當地百姓去種植最適合當地的水果。由於這些果園離城市近,許多小批發商可以直接用小貨車拉過來直接面向消費者,沒有多餘中間商賺差價這價格自然就便宜了。不過這些小貨車,城管還是要管的...

果農的水果賣不掉,市民卻吃不起水果,這到底是為什麼?

果農的水果賣不掉,市民卻吃不起水果,這到底是為什麼?

比如小編了解得比較多的就是成都龍泉驛桃子基地,在成都的龍泉驛當地村民不但種植大量優質脆桃,當地政府還把龍泉驛打造成一個集旅遊休閒和採摘文化的度假勝地,這樣果農的收入提高了,城裡居民的桃子價格不但降下來了,還多了一個賞桃花的好去處。

果農的水果賣不掉,市民卻吃不起水果,這到底是為什麼?

果農的水果賣不掉,市民卻吃不起水果,這到底是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