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劃分6區8縣1市的洛陽市,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中心

洛陽市是河南省地級市,橫跨黃河中下游南北兩岸,東鄰鄭州市,西接三門峽市,北跨黃河與焦作市接壤,南與平頂山市、南陽市相連。

洛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歷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洛陽建都。

洛陽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洛陽市有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東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等五大都城遺址。

2019年3月統計,洛陽市共有龍門石窟、漢函谷關、含嘉倉等3項6處世界文化遺產;2019年末,洛陽市共有A級旅遊景區82處,其中4A級以上景區30處 。

河南劃分6區8縣1市的洛陽市,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中心

洛陽市

2019年統計,洛陽市下轄6個區、8個縣、1個縣級市:澗西區、西工區、老城區、瀍河回族區、洛龍區、吉利區、孟津縣、新安縣、宜陽縣、伊川縣、洛寧縣、嵩縣、欒川縣、汝陽縣、偃師市。

澗西區:是洛陽市轄區,於1955年7月成立。因位於澗河以西,故名澗西區。東以澗河為界,與西工區隔河相望,西與洛龍區接壤,北臨澗河,南傍秦嶺。

河南劃分6區8縣1市的洛陽市,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中心

澗西區風景

西工區:隸屬河南省洛陽市,位於河南省洛陽市中心,是洛陽市六大主城區之一。西工區整個地勢北高南低,地貌由城區平原和邙山丘陵區及少量坡地組成。洛河在本市境內幹流長195千米。西工區位於暖溫帶地帶,四季分明。河洛文化起源於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國古代河洛地區,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濟洛高速南北貫穿,310國道、小浪底專用線過境。境內有天子駕六博物館、應天門遺址、西工兵營、櫻桃溝風景區等景點。

河南劃分6區8縣1市的洛陽市,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中心

西工區風景

老城區:位於洛陽市城市區中東部和北部,是洛陽最早的建成區,是洛陽市六大主城區之一,也是全市的經濟、文化、商貿中心。域內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複雜,氣候多樣。人力資源、旅遊資源豐富,第三產業比較發達,工業經濟相對不足,屬典型的生活消費區和現代商貿區。

河南劃分6區8縣1市的洛陽市,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中心

老城區風景

瀍河回族區:是河南省洛陽市下轄區,位於洛陽市區東部,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城市區之一。

河南劃分6區8縣1市的洛陽市,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中心

瀍河回族區風景

洛龍區:位於洛陽市區東部和南部,背靠邙山,面對伊闕,東望嵩嶽,西倚周山,東與偃師市相連,西與宜陽縣毗鄰,南接伊川縣,北與孟津縣及瀍河、老城、西工、澗西諸區接壤。

河南劃分6區8縣1市的洛陽市,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中心

洛龍區風景

吉利區:位於洛陽東北部黃河北岸,距洛陽主城區19公里。西和西北與濟源市接壤,北和東與孟州市相鄰,南瀕黃河,與孟津隔河相望。

河南劃分6區8縣1市的洛陽市,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中心

吉利區風景

孟津縣:位於河南省中西部丘陵山區,洛陽市下轄縣,東距鄭州110公里,西距三門峽90公里,南與洛陽市區毗鄰,北臨黃河。

河南劃分6區8縣1市的洛陽市,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中心

孟津縣風景

新安縣: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西部,北臨黃河,與濟源市及山西省垣曲縣隔河相望;南與宜陽縣接壤;西與澠池縣及義馬市為鄰;東與孟津縣及洛陽市毗連。

新安歷為九朝古都洛陽畿地和西方門戶,地扼函關古道,東連鄭汴,西通長安,自古為中原要塞,軍事重地。當代,隴海鐵路及310國道、連霍高速公路橫貫東西,更成為連接祖國西北、華東及華北間的重要通道。

河南劃分6區8縣1市的洛陽市,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中心

新安縣風景


河南劃分6區8縣1市的洛陽市,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中心

宜陽縣:戰國時置縣,距今已有2400多年曆史。 宜陽東依千年帝都洛陽市區,南臨嵩縣,西望洛寧,北接新安,東南與伊川為鄰,西北與義馬市、澠池縣接壤,是洛陽“一中心五組團”的重要鏈條城市。

河南劃分6區8縣1市的洛陽市,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中心

宜陽縣風景

伊川縣:

北依洛陽城區,北依十五朝古都洛陽,南與嵩縣一衣帶水,西與宜陽縣接壤。

河南劃分6區8縣1市的洛陽市,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中心

伊川縣風景

洛寧縣:地處豫西山區,洛河中上游,隸屬十三朝古都洛陽市,地貌總體呈“七山二塬一分川”,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林業縣。

洛寧古稱崤地,是中國古代溝通東(洛陽)西(西安)兩京的官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設崤縣,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稱永寧,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更名洛寧至今。

洛寧有庫容12億立方米的國家中型水庫——故縣水庫、河南省最大的樓梯山狩獵場、原始森林全寶山等自然景觀。

河南劃分6區8縣1市的洛陽市,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中心

洛寧縣風景

嵩縣: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西南部,地處伏牛山北麓及其支脈外方山和熊耳山之間,因處於嵩山起脈而得名。

河南劃分6區8縣1市的洛陽市,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中心

嵩縣風景

欒川縣:因傳說遠古時期鸞鳥群棲於此而得名。位於河南省西部,東與嵩縣毗鄰,西與盧氏接壤,南與西峽抵足,北與洛寧摩肩,素有“洛陽後花園”和“洛陽南大門”的美譽。

河南劃分6區8縣1市的洛陽市,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中心

欒川縣風景

汝陽縣:地處豫西伏牛山區、北汝河上游,距洛陽市區74公里,是中國歷史名酒——杜康酒的發祥地,史稱“酒祖之鄉”。

汝陽縣4A級旅遊景區有西泰山、恐龍谷漂流,3A級旅遊景區有龍隱、恐龍國家地址公園。

河南劃分6區8縣1市的洛陽市,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中心

汝陽縣風景

偃師市:洛陽市下轄縣級市,位於河南省中西部地區,南屏嵩嶽,北臨黃河。偃師因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東征伐紂在此築城“息偃戎師”而得名,先後有夏、商、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七個朝代在此建都。境內有二里頭夏都斟鄩遺址、屍鄉溝商城遺址、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和唐代帝陵唐恭陵。

偃師還是客家先民首次南遷出發地和絲綢之路東方起點之一。

河南劃分6區8縣1市的洛陽市,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隋唐大運河中心

偃師市風景

2008年,洛陽牡丹花會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洛陽牡丹賞花盛會更名為“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