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楼能手突击虎,承受324公斤炮弹的后坐力,为何成为鸡肋装备?

突击虎是二战德军装备的一种特殊武器,它的作用是利用自身巨大的炮弹拆除建筑物,其任务类似于加强版的三号突击炮,它那324公斤重的炮弹几乎可以摧毁战场上所有的建筑物,不过突击虎的整体表现并不突出,在德军中甚至有点鸡肋。

拆楼能手突击虎,承受324公斤炮弹的后坐力,为何成为鸡肋装备?

突击虎

前线迫切需要拆楼神器

其实早在二战初期,德军就注重步兵炮和突击炮的装备,在战争初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战斗的深入,尤其是东线战场上苏军拼死抵抗,德军陷入了城市建筑物的争夺战,一栋楼、一条小巷的攻占,都要付出不小的代价才能攻占。

这个时候,德军感到自己手中现有的步兵支援重火力不足以应付这种局面,三号突击炮和装备短管75毫米炮的四号坦克,他们的威力太小,对于那些以高标准修建的建筑物破坏力有限,而150毫米重步兵炮机动有限,防护不足。

拆楼能手突击虎,承受324公斤炮弹的后坐力,为何成为鸡肋装备?

三号突击炮

与其花费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去争夺建筑物,倒不如动用重武器,一栋一栋的拆除建筑物,这样反倒更省事。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德国开始研发安装150毫米榴弹炮的灰熊突击炮,这种防护更足的武器走上战场后受到士兵的喜爱,但仍然觉得威力稍有欠缺。

1943年8月,德军提出了一种使用“虎”式坦克底盘,改装重型突击炮的方案,并在10月将一辆样车展示给元首,衷爱重甲强炮的元首当即拍板批准,Alkett公司开始用前线回收的“虎”式坦克底盘进行修复生产,这种武器被命名为突击虎。

拆楼能手突击虎,承受324公斤炮弹的后坐力,为何成为鸡肋装备?

灰熊突击炮

突击虎的结构并不复杂,直接在原有底盘上,在车体靠前的部位安装一座固定炮塔。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款合适的火炮,最初的计划是安装一门210毫米口径榴弹炮,这种火炮无论从重量还是尺寸上都更加合适。

不过当时210毫米炮还处在研发中,设计师只好另寻思路,将目光投向了海军用的一种火箭发射式的深水炸弹上,经过修改,一种380毫米口径的大型火炮问世。其实这门炮更像是臼炮或者后膛装迫击炮,它发射装药量125千克的324千克重火箭弹,火箭弹采用2级动力模式,点火的时候主装药燃烧,将弹药加速到45米每秒,第二步点燃火箭推动部,此时炮弹速度提升至250米每秒并飞出炮膛。

拆楼能手突击虎,承受324公斤炮弹的后坐力,为何成为鸡肋装备?

突击虎

之所以采用这种发射方式,其原因是如果采用常规火炮的发射模式,380毫米火炮将产生连虎式底盘都难以承受的后坐力,巨大的爆炸也很可能将车内的成员震得口鼻流血。同时炮管采用内外两层炮管,内层炮管又在管壁上钻出一圈孔洞,这样可以泄出一部分火箭发动机尾气。

并不实用的突击虎

突击虎的总产量并不高,主要是因为缺少足够的“虎”式坦克底盘,只能用回收的底盘,加上1辆样车总共生产了19辆。作为一种特种攻击武器,突击虎还是比较成功的,然而它所处的时代已经不再适合它。

拆楼能手突击虎,承受324公斤炮弹的后坐力,为何成为鸡肋装备?

突击虎

突击虎在1943年年底生产,到正式服役并通过训练形成战斗力,怎么也要到1944年中旬了,它的首战确实也发生在当年8月。此时的德军距离投降不过几个月时间,德军整体上的战斗以防御为主,已经没有太多城市攻坚战要打了,前线部队更需要的是反坦克炮等常规武器,突击虎巨大的威力变得多余。

原本此时的德军后勤就已经很艰难了,突击虎这种特种装备,弹药、零部件等都需要“特供”,无论它到哪儿,都会加重那里军队的后勤压力,只会将问题复杂化。

拆楼能手突击虎,承受324公斤炮弹的后坐力,为何成为鸡肋装备?

突击虎

突击虎在某些特定场合也许能够取得一定的战果,但就总体而言,前线士兵恐怕更希望来的是“虎”式重型坦克。

和其他装甲武器一样,突击虎也同样面临维护困难,缺少燃油的尴尬局面,原本设计中的拆楼功能,只在华沙露了一手,其他时候都是打酱油。

拆楼能手突击虎,承受324公斤炮弹的后坐力,为何成为鸡肋装备?

突击虎

二战后战争武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常规的战争中仍然面临建筑物的困扰,像突击虎这样的拆楼神器依然存在,最著名的莫过于俄军目前仍装备的“郁金香”自行重型迫击炮,但它同样作为一种特种武器而存在,服役数量并不多,和突击虎有异曲同工之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