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耿恭的戰鬥,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


東漢耿恭的戰鬥,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

許多年後,白身在家的耿恭,仍舊會時常想起西域疏勒城,那個自己曾浴血奮戰的地方,那裡有自己犧牲的戰友,也有自己曾經揹負的國家榮耀!

出身名門,武烈之後

扶風耿氏,光武帝劉秀的從龍之臣,自光武中興漢室以後,家族便位列高位,尚勇武烈的家風影響著家族中每一個人。

史載:耿氏自中興已後迄建安之末,大將軍二人,將軍九人,卿十三人,尚公主三人,列侯十九人,中郎將、護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數十百人,遂與漢興衰雲。

恭字伯宗,國弟廣之子也。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將帥才。永平十七年冬,騎都尉劉張出擊車師,請恭為司馬,與奉車都尉竇固及從弟駙馬都尉秉破降之。始置西域都護、戊己校尉,乃以恭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謁者關寵為戊己校尉,屯前王柳中城,屯各置數百人。

耿氏自東漢開國至東漢末年,家族昌盛延綿近兩百年。而作為耿氏肇興之人耿弇的侄子,耿恭是耿氏早期家族代表人物之一。他雖年少失父,卻在家風的影響下,性格慷慨大略,早早顯露出將帥之才。

東漢耿恭的戰鬥,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

漢明帝永平十七年冬(公元74年),東漢以騎都尉劉張,奉車都尉竇固為主將,司馬耿恭、駙馬都尉耿秉為副將,出兵西域,打擊北匈奴。這是自西漢末年,西域與中原王朝斷絕交通65年之後,重新歸附中原王朝的開始。

為了重新確立大漢對西域的管轄,東漢在西域再次設立西域都護、戊己校尉之職,以鎮西域。司馬耿恭和謁者關寵,皆被任命為戊己校尉。耿恭駐軍於金蒲城,關寵駐軍於柳中城,各自率領數百名漢軍,屯田防禦。

匈奴初犯,小試牛刀

對於大漢的子民而言,西域和匈奴是每個人鐫刻於心的名字。匈奴是敵人,而西域則是與敵人廝殺的戰場。漢家男兒對西域充滿幻想和渴望。

然而,只有真正上過戰場,你才能明白:這裡不僅有軍功封侯的榮耀,更有沙場裹屍的悲壯。耿恭作為駐守西域的守將,他自有這種準備。只是,他未曾想到,之後發生的事情,慘烈多於悲壯。

史載:明年三月,北單于遣左鹿蠡王二萬騎擊車師。恭遣司馬將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騎多,皆為所歿。匈奴遂破殺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搏戰,以毒藥傅矢...因發強弩射之...會天暴風雨,隨雨擊之,殺傷甚眾。匈奴震怖,相謂曰:“漢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

恭以疏勒城傍有澗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據之。七月,匈奴復來攻恭,恭募先登數千人直馳之,胡騎散走,匈奴遂於城下擁絕澗水。恭於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馬糞汁而飲之。恭仰嘆曰:“聞昔貳師將軍拔佩刀刺山,飛泉湧出;今漢德神明,豈有窮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為吏士禱。有頃,水泉奔出,眾皆稱萬歲。乃令吏士揚水以示虜。虜出不意,以為神明,遂引去。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立志與東漢爭奪西域控制權的北匈奴單于,派遣左鹿蠡王率領兩萬騎兵,攻打歸附東漢的車師後國。耿恭聞訊,派遣三百漢軍前去援救,不料全軍覆沒。北匈奴攻破車師後國,殺死車師后王安得,旋即氣勢洶洶,兵臨金蒲城下。

東漢耿恭的戰鬥,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

初戰不利的耿恭帶領士兵,登上城牆與匈奴交戰。他以毒藥敷箭,利用天降大雨的機會,射殺匈奴騎兵無數。匈奴感嘆漢軍之神,心生恐懼,撤軍而去。危機暫除的耿恭,沒有志得意滿,同年五月,他率軍移駐戰略位置更好的疏勒城,嚴陣以待。

同年七月,北匈奴大軍再次來襲。早有準備的耿恭,率領募集的數千士兵,出城迎擊。準備不足的匈奴,再次潰散。惱羞成怒的匈奴大軍,佔領疏勒城外的水源之地,同時將疏勒城層層包圍,意圖以斷水為要挾,逼迫耿恭投降。

長久的圍困,使得疏勒城水源斷絕,士兵不得不榨取馬糞之中的之水解渴。耿恭於城中鑿井十五丈,未見水源。心生不甘的他,以漢家威德之名,整衣叩拜,虔誠祈禱。或許真的是自有天意,井內清泉噴湧,天佑大漢!獲得清泉的耿恭,命士兵登上城樓,向著城外虎視眈眈的匈奴人,揚水示威。不得其中緣由的匈奴,只能再次感嘆漢軍神明,領兵而走。

國主大喪,西域危亡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局部的勝利逆轉不了全局的失敗。這兩句話,耿恭或許沒有聽過,但是,在永平十八年的那個多事之秋,他親自詮釋了這兩句話的含義。

史載:時焉耆、龜茲攻歿都護陳睦,北虜亦圍關寵於柳中。會顯宗崩,救兵不至,車師復畔,與匈奴共攻恭。恭厲士眾擊走之。后王夫人先世漢人,常私以虜情告恭,又給以糧餉。數月,食盡窮困,乃煮鎧弩,食其筋革。恭與士推誠同死生,故皆無二心,而稍稍死亡,餘數十人。單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復遣使招恭曰:“若降者,當封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誘其使上城,手擊殺之,炙諸城上。虜官屬望見,號哭而去。單于大怒,更益兵圍恭,不能下。

就在耿恭被困疏勒城的同時,依附匈奴的焉耆、龜茲西域二國,率兵攻打西域都護陳睦所部,陳睦全軍覆沒。而駐守柳中城的關寵所部,亦被匈奴大軍圍困。而比這些更為糟糕的事情,接踵而來:永平十八年(75年)八月六日,漢明帝劉莊在雒陽東宮前殿去世,享年四十八歲。

東漢耿恭的戰鬥,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

明帝駕崩,西域危急

軍馬被圍,亟待救援之時,卻遭遇國主大喪。面對如此危急局面,耿恭鎮定而無畏。他第三次直面反叛漢朝的車師國和匈奴大軍的聯合絞殺。然而,身處大漠,遠離故土,外無援軍,內少糧草的耿恭,雖然在車師后王夫人的接濟下,苦苦支撐數月,最終依然陷入糧草耗盡,困守孤城的絕境。

此時的疏勒城,士兵減員嚴重,只剩下數十人可以戰鬥。所有能食用的東西,包括鎧甲弓弩之上的動物皮革和牛筋皆被士兵拿來充飢。然而,一漢當五胡,人雖少,但耿恭身先士卒,與子同袍的作風,感染和帶領著這支數十人的漢家軍隊,眾志成城,將疏勒城牢牢掌控在漢家手中。

志得意滿的北匈奴單于派使招降,許諾耿恭白屋王的高位和美麗的少女。面對匈奴的招降,耿恭回絕的很徹底,甚至有些暴烈:他親手殺死匈奴的招降使者,在城樓之上將其公開炙烤。勃然大怒的北匈奴單于,下令猛攻,耿恭率兵力抗,他是漢家男兒,腳下之地,自為漢家之土,不管有沒有救援,他都要力戰到底!

朝堂爭論,援軍將至

史載:初,關寵上書求救,時肅宗新即位,乃詔公卿會議。司空第五倫以為不宜救。司徒鮑昱議曰:“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誠令權時後無邊事可也,匈奴如復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又二部兵人裁各數十,匈奴圍之,歷旬不下,是其寡弱盡力之效也。可令敦煌、酒泉太守各將精騎二千,多其幡幟,倍道兼行,以赴其急。匈奴疲極之兵,必不敢當,四十日閒,足還入塞。”帝然之。乃遣徵西將軍耿秉屯酒泉,行太守事;遣秦彭與謁者王蒙、皇甫援發張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合七千餘人,建初元年正月,會柳中擊車師,攻交河城,斬首三千八百級,獲生口三千餘人,駝驢馬牛羊三萬七千頭。北虜驚走,車師復降。

漢軍在西域的危險處境,被關寵用書信送到了剛剛登基的漢章帝手中,面對這份危急的戰報,漢章帝下詔公卿入宮討論。

朝堂之上,司空第五倫主張不救:西域離之洛陽甚遠。司徒鮑昱卻言辭懇切,據理力爭,力主救援:這些困守西域,浴血奮戰的士兵,皆是漢家男兒。他們抵禦外侮,為漢室拋灑熱血,開疆拓土。如今他們陷於危難,國家卻要將他們拋棄。這樣做,對外會縱容外敵得寸進尺,對內則會引起民心不滿,動搖國家威信。如果這一次放棄這些漢家男兒不顧,以後再有外敵進犯,誰還能挺身而出,為國赴死難!

東漢耿恭的戰鬥,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

鮑昱力爭,朝堂救援

鮑昱擲地有聲的話語,讓漢章帝最終決定,派遣徵西將軍耿秉、將軍秦彭與謁者王蒙、皇甫援一起,率領張掖、酒泉、敦煌三郡漢軍七千人,開赴西域,救援身處險境的西域漢軍。

建初元年(公元76年)正月,援助西域的七千漢軍,攻破交河城,擊敗背叛漢朝的車師國軍隊,斬首三千八百級,獲生口三千餘人,駝驢馬牛羊三萬七千頭,北匈奴聞訊大驚,匆忙奔逃,長達近一年的漢匈西域攻防戰,大體上暫告終結。

援軍到來,相擁而泣

史載:會關寵已歿,蒙等聞之,便欲引兵還。先是恭遣軍吏範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因隨王蒙軍俱出塞。羌固請迎恭,諸將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與羌,從山北迎恭,遇大雪丈餘,軍僅能至。城中夜聞兵馬聲,以為虜來,大驚。羌乃遙呼曰:“我範羌也。漢遣軍迎校尉耳。”城中皆稱萬歲。開門,共相持涕泣。

援軍到來時,寫信求援的關寵已然戰死,全軍覆沒。援軍主將之一的王蒙,聽到關寵全軍覆沒的消息後,嘆息之餘,準備率軍返朝。就在此時,一位叫範羌的軍吏求見,見到範羌之後,王蒙才知道,原來除了關寵,還有一位叫耿恭的將領,依舊在疏勒城苦苦支撐。

東漢耿恭的戰鬥,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

不知援軍何在,耿恭苦苦支撐

然而,儘管得知耿恭仍在疏勒城率軍堅守,範羌也一再懇求。但是,心生畏懼,不敢深入西域的王蒙諸將士,最終沒有親自前去救援耿恭,而是分派給範羌兩千人,讓他帶領這支部隊,前去解救疏勒城。

範羌帶領著部隊,歷經艱難,翻越雪山,最終到達疏勒城下。時間已是深夜,城中漢軍聽到城外兵馬之聲,以為是敵人夜襲,紛紛驚醒,嚴陣以待。直到範羌表明身份,說明來意後,城上的士兵才開門相迎。看到援軍趕來,早已經山窮水盡的耿恭等人,相擁而泣:雖然早已抱定為國赴死的決心,但是,活著,仍是最好的結局!

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

史載:明日,遂相隨俱歸。虜兵追之,且戰且行。吏士素飢困,發疏勒時尚有二十六人,隨路死沒,三月至玉門,唯餘十三人。衣屨穿決,形容枯槁。中郎將鄭眾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上疏曰:“耿恭以單兵固守孤城,當匈奴之衝,對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千百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

援軍來了,疏勒城守住了,耿恭他們可以回家了!初到疏勒城時,尚有數千人,離開疏勒城時,只剩二十六人!然而,就是這二十六人,自疏勒城返回大漢的路上,因為匈奴士兵的追殺,最終安全回到玉門關內的,只剩下十三人!

東漢耿恭的戰鬥,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

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

當年,耿恭意氣風發,率領眾多漢家男兒,英姿勃發的西出玉門關,如今,只剩下十三個!他們衣衫凋敝,形容枯槁,他們歷經艱難,百折不撓。揹負著無數犧牲戰友的遺願,他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

迎接耿恭回朝的中郎將鄭眾上奏漢章帝,稱讚耿恭他們“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這份至高的稱讚,他們當之無愧!耿恭當之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