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的“炒花”神操作,一棵能換套房子的那種!

隨著新冠疫情在歐洲爆發,國內花卉行業的慘劇在國外重演,尤其以花卉產業為主的荷蘭深受重創。據歐聯社22日報道,受疫情影響,荷蘭全國花卉市場遭遇了百年來重大危機,供貨商被迫單日銷燬數百萬支鮮花。

17世紀的“炒花”神操作,一棵能換套房子的那種!

花卉產業是荷蘭的支柱產業。荷蘭每年大約培育90億個鮮花球莖,年出口額達100億歐元,出口量佔全球市場約60%。鬱金香是荷蘭種植最廣泛的花卉,佔花卉總產量的47%。

17世紀的“炒花”神操作,一棵能換套房子的那種!

聞名世界的鬱金香可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小花花,它主演了是人類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金融泡沫主角,事件被稱為“鬱金香狂熱”。

17世紀的“炒花”神操作,一棵能換套房子的那種!

電影《鬱金香狂熱》劇照

到底這個經濟泡沫被吹的有多大呢?

首先,我們要這個泡沫背景有些認知。本次事件發生在1633年到1637年之間,以當時荷蘭人的收入為例,像木匠等手工業者的年收入大概是350荷蘭盾,中產階級像克勞修斯這樣的植物學家,他在大學當教授年薪是750荷蘭盾(相當於現在年收入15萬人民幣,一荷蘭盾約等於200人民幣)。以可見的實物為例,10斤麵包售價為0.2荷蘭盾,12頭肥羊為120荷蘭盾,4頭成年公牛為480荷蘭盾 。

17世紀的“炒花”神操作,一棵能換套房子的那種!

‘奧古斯丁’

當時被炒最熱的鬱金香品種為永遠的奧古斯丁,價格最高時標價為1萬荷蘭盾,換一套非一線城市的學區房應該不在話下。其他品種像是‘總督’這種花瓣獨特的種球價格也被炒的頗高。其實,花瓣這種表現是感染了病毒,但當時的人不知道,大概是一種玄學心理,覺得獨一無二,所以被瘋狂炒作。

17世紀的“炒花”神操作,一棵能換套房子的那種!

一個‘總督’的球莖,售價高達2500盾。圖片:slideplayer.com

為什麼是鬱金香被投機的人盯上呢,一起走進鬱金香的歐洲上位史。

鬱金香最早生長在帕米爾高原一帶,當時的奧斯曼帝國(今天的土耳其)到處征戰,一路殺到君士坦丁堡,就把鬱金香帶到了歐洲。

首先是在法國巴黎,男女之間最開始送玫瑰花表達情意,後來覺得鬱金香比玫瑰好看(也許是物以稀為貴),就開始互送鬱金香。後來,法國貴族女性把鬱金香別在胸口上進行攀比。逐漸上流的貴族們參加舞會也佩戴鬱金香來彰顯自己的權利與地位。在時尚之都法國巴黎,鬱金香更進一步,成為時尚標籤。在1635年秋季,名貴品種鬱金香的價格節節上升,在巴黎一枝最好的鬱金香花莖的價錢相當於110盎司的黃金。

最後,歐洲其他國家開始跟風,流行起佩戴鬱金香的習慣,鬱金香成功上位。

17世紀的“炒花”神操作,一棵能換套房子的那種!

由於鬱金香被引種到歐洲的時間很短,數量有限,因此價格極其昂貴。 據記載,有人花費1000荷蘭盾購買盛開的單朵鬱金香,就為了出席一次活動。精明的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開始了投機倒賣,泡沫開始被吹大 。

17世紀的“炒花”神操作,一棵能換套房子的那種!

17世紀的“炒花”神操作,一棵能換套房子的那種!

除了供求關係緊張,特殊的交易形式也是促成泡沫形成的原因之一。

1634年底,荷蘭的鬱金香商人們組成了一種類似產業行會的組織(College),基本上控制了鬱金香的交易市場。這個行會強行規定:任何鬱金香買賣都必須要向行會繳納費用。每達成一個荷蘭盾的合同要交給行會 1/40荷蘭盾。對每一個合同來說,其費用最多不超過3盾。由於這些行會通常在小酒館裡進行鬱金香交易,他們所收取的費用也就常常被稱為“酒錢 ”(Wine money)。

17世紀的“炒花”神操作,一棵能換套房子的那種!

1636年底,荷蘭鬱金香市場上不僅買賣已經收穫的鬱金香球莖,而且還提前買賣在1637年將要收穫的球莖。 在這個期貨市場上沒有很明確的規則,對買賣雙方都沒有什麼具體約束。鬱金香合同很容易被買進再賣出,在很短的時間內幾經易手,買空賣空,擊鼓傳花。在多次轉手過程中,鬱金香價格也被節節拔高。

17世紀的“炒花”神操作,一棵能換套房子的那種!

到1637年2月,倒買倒賣的人逐漸意識到鬱金香交貨的時間就快要到了。一旦把鬱金香的球莖種到地裡,也就很難再轉手買賣。人們開始懷疑,花這麼大的價錢買來的鬱金香球莖就是開出花來到底能值多少錢?前不久還奇貨可居的鬱金香合同一下子就變成了燙手的山芋。持有鬱金香合同的人寧可少要點價錢也要拋給別人。在人們信心動搖之後,鬱金香價格立刻就開始下降。價格下降導致人們進一步喪失對鬱金香市場的信心,惡性循環的結果導致鬱金香市場全線崩潰。

17世紀的“炒花”神操作,一棵能換套房子的那種!

據記錄,當時標價5000荷蘭盾的鬱金香最後被50荷蘭盾售出,僅僅只有用了一天,然而再過幾個月價格就降到幾個荷蘭幣。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是在荷蘭泡沫被吹大?

當時荷蘭處於黃金時代,社會處於變革之中,整個國家是鼓勵賺錢的,阿姆斯特丹是一個沼澤上的城市,其他產業並不是太發達。而且當時還爆發了黑死病,人們平均年齡不超過40歲,很多人也是抱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賭徒心理。加之荷蘭已經有證券交易所,對鬱金香球莖的期票交易起到了推動作用。

17世紀的“炒花”神操作,一棵能換套房子的那種!

風信子

17世紀的“炒花”神操作,一棵能換套房子的那種!

唐菖蒲

17世紀的“炒花”神操作,一棵能換套房子的那種!

大麗花

17世紀的“炒花”神操作,一棵能換套房子的那種!

君子蘭

除了鬱金香,風信子、大麗花、唐菖蒲、長春君子蘭都被炒過高價。比如,1838年的法國發生了大麗花狂熱,一朵美麗的大麗花可以換一顆上好的寶石;1985年中國長春君子蘭狂熱,最貴的品種售價達到20萬人民幣,相當於當時一個大學畢業生年收入的300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