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人:和着时代的节拍,唱着职业的歌曲,走着专业的道路

管建祥著《偶感》707:职教人:和着时代的节拍,唱着职业的歌曲,走着专业的道路

我认为,无论是什么单位,也无论是什么岗位和个人,都要和着时代的节拍、唱着职业的歌曲和走着专业的道路。高职教师也是如此:

一、和着时代的节拍

和着时代的节拍,就是要与时俱进。即不能“太过超前”也不能“太过滞后”。“太过超前”脱离实际,超出社会的需要。“太过滞后”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两者都造成资源的浪费。比如专业设置“太过超前”,毕业生则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人才学非所用,对社会和个人都是损失。专业设置“太过滞后”,所学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要,人才培养的标准和人才使用的要求之间无法对接,出现人才的社会需求缺口大、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大。有些专业单从名称来看,与就业职业岗位是对应的,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的需求不匹配、相差甚远。对教师来说,与时俱进就包含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等方面,均要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果教师不善于学习、不及时捕捉时代的信息、不提升自己的素养,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缪老师是旅游专业的老师。某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教务科长、教师党支部书记和旅游教研室主任。她关注最多的是教师党支部建设、学科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内容。对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国家和当地的旅游政策法规、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旅游业的影响、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等内容尤为关注。

施老师是英语老师。最近几年,她一直在研究如何在英语课堂上,使用翻转课堂、云班课、超星学习通等新理念和新技术。像施老师这样热心使用和钻研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人,在高职院校的占比越来越高,师生们都时刻感受到互联网和新技术对教学带来的变化。

和着时代的节拍前行,是时代对每个高职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唱着职业的歌曲

唱着职业的歌曲,就是要紧紧围绕“职业”做文章。任何岗位都有其鲜明的职业特点,任何人均在职业圈内工作,职业和我们一生结缘。高职教师是比较关注职业性的群体。高职院校职业性的两个对象分别是教师自身的职业性和学生的未来职业性。与高职院校的老师交流,会明显感受到他们对职业的关注。这种关注体现在对自身职业素养的提高和对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等职业素养的培养上。如高职院校对教师和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等职业素养较为关注,很注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习实训等与职业岗位的适应。

张老师是语文老师,某职业院校办公室的秘书科长,普通话较好。最近几年,她一直在关注职业语言的学习和应用。在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旅游专业学生职业应用文写作技能提升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方面,进行过专题的学习和实践研究。其思维的切入点和工作的落脚点,都与“职业”有关。

选择了高职教师这个职业,就要干职业事、做职业人,是高职教师的肺腑之言。我觉得他们是唱着职业歌上下班的。

三、走着专业的道路

走着专业的道路,就是要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用专业的视角和专业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人们之所以会议论:某某“懂不懂行、在不在行、专不专业”。就是因为专业是一个人的“吃饭的本钱、看家本领”和从业的素养。 一个不懂行的人,思想就会游离于工作之外“不务正业”、语言就会说出“外行的话”、行为就会做出“出格的事”。 “懂行”又叫专业性。高职教育的专业性是职业性与学科性的结合。高职教师的专业性,既体现在高职教师的专业素养上,又体现在学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上。如何根据专业的要求和职业的特点,进行学科建设、规划自己的专业成长,是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要求。

蔺老师是语文老师,某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的办公室主任。最近几年,她一直在研究计算机专业和旅游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能力提升和学生的专业教育问题。她说,“我了解学生们的所思所想,时刻感受到他们的青春脉动。”她说。“我要研究学生,走进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专业语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专业建设上的作用。”她很重视把道理说到学生的心坎上,让语言的力量在学生的教育中发挥到极致。力求使自己成为一个很专业的高职教师是他的目标。

袁老师是英语老师。她主动脱产参加了华东师大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通过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现代旅游的理念,使得自己的英语教学更好地贴近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需要。她走上旅游专业素养提升的路,就是想使自己变成更懂旅游、更有旅游专业味的教师。只要走进高职院校,接触了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深入到教师的职教生活,就会感受到他们专业追求的决心和信心,就能感受到他们和袁老师一样,有着浓浓的职教味和职教情怀。

和着时代的节拍、唱着职业的歌曲、走着专业的道路,体现了高职教师的与时俱进、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承载着高职教师的职教味和职教情怀,并使高职教师成为真正的职教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