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市培養5000名鄉村工匠

由江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近日聯合印發《江門市“鄉村工匠”工程實施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提出至2022年,全市培養鄉村工匠5000人次以上,直接帶動1.5萬人就業創業,促進農民全面發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以鄉村人才振興,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文化振興。記者對該計劃進行了梳理,該計劃共提出三大措施。

人才培育:

實施特色鄉村技能培訓

在人才培育方面,《計劃》提出實施特色鄉村技能培訓。依託各類院校圍繞江門市鄉村產業大力建設粵菜師傅、家政服務、建築工匠、生物育種、栽培養殖等相關專業,開發木工、葵藝、古典傢俱、陳皮種植、陳皮加工、小崗搓香等具有五邑特色、適應鄉村產業發展的精品課程。指導各職業(技工)院校緊貼鄉村工匠培養特點,擴大涉農專業招生規模,按規定落實學生資助政策。

《計劃》還加強各類培訓載體建設。支持各類院校、培訓機構、農民合作社等單位建設鄉村工匠培訓基地、培訓中心,承擔鄉村工匠培訓、課程標準開發等任務,對按規定建設鄉村工匠培訓基地及開發特色課程的單位給予補貼,重點加快推動開平市塘口鎮創辦廣東省鄉村振興工匠培訓基地建設。推動建立健全農村建築工匠管理制度,提高農村建築工匠隊伍知識水平和建造技術。

另外,還將打造校企合作共育模式。推動職業(技工)院校、培訓機構進鄉村設班開課,聯合鄉村企業、農業經營主體、農村合作社、村集體開發特色培訓課程,提供實操實訓服務,重點支持鄉村企業採取線上或線下方式面向本企業農村戶籍員工開展適崗培訓、技能提升培訓、學徒制培訓。

在完善培訓評價標準體系方面,將創新技能培訓項目。深挖本土優勢產業、特色技能和傳統技藝項目,因地制宜建立鄉村特色培訓課程標準及目錄,支持自設課標項目申報省級專項職業能力項目,結合傳統建築修復工藝項目重點培育灰雕、木雕、磚雕等稀缺人才。

在開展鄉村工匠技能競賽方面,將支持政府、行業協會、鄉鎮企業結合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需要,廣泛組織開展鄉村工匠職業技能競賽,推動鄉村工匠技藝交流和崗位練兵,對按規定承辦相應級別競賽項目的單位給予經費補貼,對參與相應級別技能競賽的獲獎選手給予資金獎勵。

政策扶持:

創業人員可獲多項補貼

《計劃》提出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對鄉村工匠創業人員及其創辦的經營主體,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申請享受創業培訓補貼、一次性創業資助、租金補貼、創業帶動就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等創業扶持政策。對屬於靈活就業、符合條件的鄉村工匠就業困難人員,以及創辦企業吸納建檔立卡鄉村工匠貧困勞動力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按規定落實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等就業扶持政策。

另外,《計劃》還提出拓寬就業創業渠道。大力開發鄉村工匠從業領域就業崗位,鼓勵城鄉勞動者積極投向農村產業發展的建設。加快開展返鄉創業孵化基地認定工作並給予相應補貼。鼓勵鄉村工匠及相關創業項目參加各類創業創新大賽,促進項目、資本、政策、服務有效對接等。

服務農業:

勞動力返鄉就業獲補貼

《計劃》提出將支持鄉村工匠服務農業發展。一是促進勞動力返鄉就業。對在臺山、開平、恩平基層崗位就業的應屆高校畢業生給予基層就業補貼,對成功介紹台山、開平、恩平以及江門市對口扶貧地區的農村勞動力穩定就業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給予職業介紹補貼。

二是實施粵菜師傅“彩虹計劃”。圍繞鄉村特色旅遊、農產品資源,佈局粵菜師傅“彩虹計劃”創業項目,力爭每年扶持不少於30家江門菜系特色餐飲店創業開業。

三是實施“五邑農村電商三年行動計劃”。全面開展農村電商培訓,幫助一批農村勞動者和高校畢業生投入農村電商創業就業。

四是扶持傳統特色工藝傳承。支持技藝技能高、行業影響力大、技能突出貢獻的優秀鄉村工匠建立大師工作室,給予大師工作室建設經費及大師津貼。

五是支持延伸產業鏈條。採取政府引導、社會參與、互助合作方式,支持鄉村工匠服務農藝園藝、農機維護及製作等相關領域,幫助延長種養產業鏈發展、提高附加值,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發展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