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缺少優質農產品?

中國為什麼缺少優質農產品?

按:2014年6月,有幸陪同黃鐵鷹老師一起對褚時健先生進行了幾天訪談。住在哀牢山這片神奇的大山中的幾天裡,通過對褚老,農戶,同行,田間地頭跟不同人物的交談和觀察,再結合各自的經驗與思考,獲得了從感性和事實的表象到褚老成功背後的邏輯的感悟。我的這些感悟零零碎碎,但深感其份量重大,不敢輕易開寫,總覺得如果寫得太隨意就沒有對褚老的成功與自己的思考給予足夠的尊重,並因此而婉拒了黃鐵鷹老師出書前的寫作邀請。我會抽空零零星星寫一點和褚橙有關(抑或無關)的文字,並以《褚橙你也學不會》讀後感的方式和大家分享。

本來還是按照自己的性子把缺少優質農產品的原因1,2,3,4。。。羅列分析,週末再想了一下,如果還是這樣寫,不就等於沒有學到褚老的“抓關鍵問題”的精髓了嗎?所以,現在修改,只寫1~2個關鍵問題,其它非關鍵問題一帶而過。

劉舜才


一說起中國的優質農產品,很多人就會念各地的名特優,可時至今日,大多數的名特優都消失了,照理說好東西應該是符合市場需求的——自然會得到發揚光大,可嚴峻的事實告訴我們,很多“好東西”被劣質和有毒食品給滅了!!


在這個有毒食品氾濫的年代,褚時健老先生能夠用10多年時間在一片大山上種出令人稱奇的褚橙,雖說目前年產量只有不到一萬噸的褚橙對我們這樣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來說猶如滄海一粟,真的不能解決什麼問題,但我們真正需要深深思考的是,褚橙能夠給我們做農業的帶來什麼啟示?我們能不能從中找到一些線索可以讓中國生產出千千萬萬的褚橙這樣的優質農產品。


今天上午在微信和QQ群請大家提問題:我原來想羅列林林總總的原因,後來一想,上一篇才寫了褚老的成功DNA是抓關鍵問題,那我也就想現學現用,找幾個關鍵問題聊一聊。大家認為我們缺少優質農產品的關鍵問題是什麼?期待您的參與。謝謝!


以下是部分朋友的回覆摘要:孟凡傑:1、信任問題;2、成本問題。何從志:1、質量把控;2、宣傳力度。

楊勇:質量體系、消費者教育、交易平臺、物流保障(最後一公里)。劉文娟:急功近利,沒有做好長期艱苦奮鬥的打算,就算打著綠色,無公害的名頭,也會為了眼前利益先“活”下去而降低標準。蒙平凡:1、專注——日本的匠人文化值得學習;2、組織——臺灣農會在穩定市場維持市場秩序方面很管用,可惜政府不放手讓我們的行業協會發揮作用。謝啟宇:1、從大環境來說,還缺少優質農產品發展的土壤,一個人或一個公司花費了巨大的精力和資金,好不容易搞出了一個優質產品,有一定知名度時,假冒產品就會大量出來,這樣消費者很受傷,對所謂優質農產品就會不信任,阻礙了優質農產品的發展。2、從我國百姓的生活水平來看,大部分還消費不起優質高價的農產品,只有少部分權貴富裕階層有能力消費,禮品市場有能力消費。
胡文輝
:種得出來;到得了消費者手中;到消費者手中還保持優質。


大家看到了吧,什麼是關鍵問題?雖然回答者大多是在農業裡的大咖,大家說的也都很有道理,但每個人的看法卻大相徑庭。所以,真正解決問題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我自己來自偏遠農村,直到現在回老家的時候還有機會吃到從前的那些個很醜但味道很好的老品種蔬菜,也還有農民自己養到200kg才殺的大豬肉。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優質產品,可為他們什麼沒有做大做強呢?


我學習了大家的思路,自己也曾經提出不少問題,但最後還是歸結到某個解決起來可以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作為關鍵問題,思來想去,我覺得生產者沒有打通和消費者之間的通道是優質農產品缺乏的關鍵所在。因為沒有讓消費者與生產者直接聯通,你的產品質量好壞只有看消費者自己去品嚐,生產者也不知道誰在吃你的產品,更不知道消費者的口味與需求,這樣的結果一是農民不要對產品的質量負責任(你也負不了在責任),二是產品質量的好壞只由來田間收購的菜販子說了算,而菜販子做的也是短期生意,決定價格的是供求而非質量,第三,在目前這種菜農-菜販子-批發商-零售的模式下,每一個參與者都在“做生意”而不是“幹事業”,都只管眼前這一單有沒有賺而不會考慮今後怎麼做,農民關心的是產量而不是質量,這也導致很多名優產品消失。

為什麼這樣說呢?你說是生產問題嗎?我們的很多名特優都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雖說離大規模生產可能還有一定距離,但只要有利可圖,咱中國人做量的沒問題的;另外,就是照搬國外技術,在土壤氣候合適的情況下幾年時間也基本上沒問題。你說信任問題嗎?在目前的產業結構下,我買回來的東西每次質量都不一樣,我也不知道是誰在哪裡生產出來的,你要我怎樣信任你?。。。。。。


農業生產者聯通消費者的關鍵點:①公司化運作:只有在公司化運作的前提下,才易於做成規模,控制品質,光大品牌,建立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與信任,改變目前的種植業(養殖業也一樣)只管種(養)一個環節,並且淪為產業鏈底層的局面。一種途徑是大公司直接投資來做,如恆大目前在探討的;另外一種是像溫氏那樣的“公司+農戶”來達成。


②從生產計劃、技術到營銷一條龍,直達消費者:

如果農民只做生產,就會和市場與消費者脫節,生產者在種什麼,什麼時間種等問題的決策上猶如盲人摸象,所做的決策無異於賭博。我們的種植業總是面臨今年辣椒(西紅柿、香蕉、西瓜等亦然)爛在地裡沒人要,明年則高價買辣椒的境地。農民賺一年虧一年,最後啥也沒有賺到,最終消費者卻要承受高物價。生產者和消費者聯通之後一是可以創立品牌和品質口碑,讓優質的產品能夠直達消費者手中,彰顯優質的價值;另一方面可以有計劃地組織生產和銷售,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雖然讀褚橙的時候更多是感覺褚老重視品質管理,但從褚老談論倒橙子時的心疼我們明顯感覺到他切身體會到市場與營銷的重要性,並堅持讓下游有足夠利潤去持續經營。我們不但要像褚老那樣做產品,還需要像他一樣懂得經營與市場,懂得消費者,要不然產品再好也是不會長久的。

以上這兩個要點,對於大多數想要幹一番事業的人來說,要想解決他們應該沒有很大的問題。我們處在一個人民需要優質、安全與健康的食品的時代,也正迎來政府重視食品安全與健康這的契機,我相信未來會有很多規模化、有品牌、能夠獲得消費者信任和喜歡的優質農產品湧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