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目標

愛因斯坦

在學校裡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動機是工作中的樂趣,是工作獲得結果時的樂趣,以及對這個結果的社會價值的認識。啟發並且加強青年人的這些心理力量,我看這該是學校的最重要任務。只有這樣的心理基礎才能導致一種愉快的願望,去追求人的最高財產------知識和藝術技能。

要啟發這種創造性的心理能力,當然不像使用強力或者喚起個人好勝心那樣容易,但它是更有價值的。關鍵在於發展孩子對遊戲的天真愛好和獲得讚許的天真願望,並且把孩子引向對於社會很重要的領域:這種教育主要是建立在希望得到有成效的活動能力和社會認可的願望之上的。如果學校從這樣的觀點出發,工作很成功,那麼它就會受到成長中的一代的高度尊敬,學校所規定的作業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我知道有些兒童就對在學時間比對假期還要喜愛。

這樣一種學校要求教師在他的本職工作上成為一種藝術家。為著要在學校中得到這種精神,我們能夠做些什麼呢?對於這個問題,正像無法使人永葆健康一樣,並不存在包醫百病的萬靈丹,但是還有某些必要的條件是可以滿足的。首先,教師應當是在這樣的學校裡成長起來;其次,在選擇教材和使用教學方法上,應當給教師以廣泛的自由,因為強制和外界壓力無疑也會扼殺他在安排他的工作時的樂趣。

如果你們是一直在用心地聽取我的想法,有一件事也許你們會覺得奇怪。我所講的完全是依照我的見解,應當以怎樣的精神來教導青少年,但是我既沒有講到課程設置,也沒有講到教學方法。究競應當以文科為主,還是應當以理科專業教育為主呢?

對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照我的見解,這一切都是次要的。如果青年人通過體操和走路訓練了他的肌肉和體力的耐勞性,以後他就會適合任何體力勞動。思想的訓練以及智力和手藝方面的技能鍛鍊也類似這樣。因此,有個才子講得不錯,他對教育下這樣一個定義:“如果一個人忘掉了他在學校裡所學到的每一樣東西,那麼留下來的就是教育。”就由於這個理由,對於古典文史教育的擁護者同注重自然科學教育的人之間的抗爭,我一點也不想偏袒哪一方。

另一方面,我也要反對認為學校必須直接教授那些在以後生活中要直接用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這種觀點。生活所要求的東西太多種多樣了,不大可能允許學校採取這樣的專門訓練,除開這一點,我還認為應當反對把個人當作死的工具來對待。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照我的見解,在某種意義上,即使對技術學校來說,這也是正確的,儘管技術學校的學生將要從事的是一種完全確定的專門職業。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他的學科的基礎理論,並且學會了獨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會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種主要以獲得細節知識為其培訓內容的人來,他一定會更好地適應進步和變化。

最後,我要再一次強調一下,這裡所講的雖然多少帶點絕對肯定的樣子,卻並不要求它比一個人的個人見解具有更多的意義,這種見解所根據的只不過是他自己在做學生和當教師時所積累起來的個人經驗而已。

(摘自《愛因斯坦論科學與教育》

愛因斯坦/著,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