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化學中考總複習指導

物 理

“初一不分上下,初二兩級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這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物理這個學科。

初一不分上下因為大家都不學物理,初二兩極分化,因為有的同學物理起步時就崩盤了,初三天上地下,是因為有的同學對物理的理解斷層了。

任何物理現象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不是憑空而來的。探究其原因,是學習物理的重點,也是難點。

通過實驗來弄清物理現象發生的原因是很重要的。

所以,要學好物理,就應該重視實驗,積極參與,弄清實驗的來龍去脈,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判斷、發散思維等能力,使自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更深刻。

物理如果死記硬背,那即使很努力學習,效果也微乎其微。

只有當興趣成為指揮棒,學生的潛力才能更多被挖掘,而初二上正是激發興趣的關鍵階段。

物理做題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

物理要獨立解題,這樣做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把不會的題目搞會,並進行知識擴展識記,會收穫頗豐。

物理的計算要依靠數學,對學物理來說數學太重要了。到大學後物理系的數學課與物理課是並重的。必須要學好數學,利用好數學這個強有力的工具。


化 學


化學是初三才接觸到的一門學科。初三奠定化學基礎,比小學一年級奠定學習基礎更加重要。如果初三學習化學收穫甚少,高中化學學習都會步履維艱!


化學是一門學科,同時它更是一門科學,學習時應當注重科學性、規範性、準確性。而這幾點,最明顯的就體現在,用化學用語去表達、表述事物以及事物的變化。例如在描述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氣的實驗現象時,“澄清石灰水變混濁,生成碳酸鈣沉澱”這種表述是不規範的。我們能看到的現象是出現渾濁,或者說出現白色沉澱,但是我們不能通過肉眼的觀察就說這是碳酸鈣,這是不嚴謹的。有人說,“物理考深度,化學考廣度”,知識面廣對化學學習考試很有幫助。若是平時能多看一些課外書,拓寬一下知識面,考試碰到自己曾經在課外書看到過的情景,就比別的同學多了一份優勢。

“記憶”對化學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學化學的最基本方法,離開了“記憶”談其他就成為一句空話。

化學本身有著獨特的“語言系統”——化學用語;一些物質的性質、製取、用途等也必須記憶才能掌握它們的規律。


(一) 推斷題解題技巧 看其顏色,觀其狀態,察其變化,初代驗之,驗而得之。

1. 常見物質的顏色:多數氣體為無色,多數固體化合物為白色,多數溶液為無色。

2. 一些特殊物質的顏色: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亞鐵)藍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 Cu²+ 溶液、 液態固態 O2(淡藍色)紅色:Cu(亮紅色)、Fe2O3(紅棕色)、紅磷(暗紅色) 黃色:硫磺(單質 S)、含 Fe3+ 的溶液(棕黃色)綠色:FeSO4•7H2O、含 Fe2+ 的溶液(淺綠色)、鹼式碳酸銅[Cu2(OH)2CO3]無色氣體:N2、CO2、CO、O2、H2、CH4有色氣體:Cl2(黃綠色)、NO2(紅棕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NH3(此氣體可使溼潤 pH 試紙變藍色)、SO2有臭雞蛋氣味:H2S

3. 常見一些變化的判斷:① 白色沉澱且不溶於稀硝酸或酸的物質有:BaSO4、AgCl(就這兩種物質)② 藍色沉澱:Cu(OH)2、CuCO3 ③ 紅褐色沉澱:Fe(OH)3 Fe(OH)2 為白色絮狀沉澱,但在空氣中很快變成灰綠色沉澱,再變成 Fe(OH)3 紅褐色沉澱;④沉澱能溶於酸並且有氣體(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鹽; ⑤沉澱能溶於酸但沒氣體放出的:不溶的鹼。

4. 酸和對應的酸性氧化物的聯繫:

① 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鹼反應生成鹽和水:CO2 + 2NaOH == Na2CO3 + H2O(H2CO3 + 2NaOH == Na2CO3 + 2H2O) SO2 + 2KOH== K2SO3 + H2O

H2SO3 + 2KOH == K2SO3 + 2H2O

SO3 + 2NaOH == Na2SO4 + H2O

H2SO4 +2NaOH == Na2SO4 + 2H2O

② 酸性氧化物跟水反應生成對應的酸:(各元素的化合價不變)CO2 + H2O == H2CO3SO2 + H2O == H2SO3SO3 + H2O == H2SO4N2O5 + H2O == 2HNO3(說明這些酸性氧化物氣體都能使溼潤 pH 試紙變紅色)

5. 鹼和對應的鹼性氧化物的聯繫:

① 鹼性氧化物和鹼都可跟酸反應生成鹽和水:CuO + 2HCl == CuCl2 + H2O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CaO + 2HCl == CaCl2 + H2O Ca(OH)2 + 2HCl== CaCl2 + 2H2O

②鹼性氧化物跟水反應生成對應的鹼:(生成的鹼一定是可溶於水,否則不能發生此反應)K2O + H2O==2KOH Na2O +H2O==2NaOH BaO + H2O==Ba(OH)2CaO + H2O== Ca(OH)2

③不溶性鹼加熱會分解出對應的氧化物和水:Mg(OH)2 ≜ MgO +H2OCu(OH)2 ≜ CuO + H2O2Fe(OH)3 ≜ Fe2O3 + 3H2O2Al(OH)3 ≜ Al2O3 + 3H2O


(二) 解實驗題看清題目要求是什麼,要做的是什麼,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1.實驗用到的氣體要求是比較純淨,除去常見雜質具體方法: ① 除水蒸氣可用:濃流酸、CaCl2 固體、鹼石灰、無水 CuSO4(並且可以檢驗雜質中有無水蒸氣,有則顏色由白色→藍色)、生石灰等; ② 除 CO2 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檢驗出雜質中有無 CO2)、NaOH 溶液、KOH 溶液、鹼石灰等;③除 HCl 氣體可用:AgNO3 溶液(可檢驗出雜質中有無 HCl)、石灰水、NaOH 溶液、KOH 溶液;除氣體雜質的原則:用某物質吸收雜質或跟雜質反應,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應,或者生成新的雜質。


2.實驗注意的地方:①防爆炸:點燃可燃性氣體(如 H2、CO、CH4)或用 CO、H2 還原 CuO、Fe2O3 之前,要檢驗氣體純度。②防暴沸:稀釋濃硫酸時,將濃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濃硫酸中。③防中毒:進行有關有毒氣體(如:CO、SO2、NO2)的性質實驗時,在通風廚中進行;並要注意尾氣的處理:CO 點燃燒掉;SO2、NO2 用鹼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熱法制取並用排水法收集氣體,要注意熄燈順序。

3.常見意外事故的處理:①酸流到桌上,用 NaHCO3 沖洗;鹼流到桌上,用稀醋酸沖洗。② 沾到皮膚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沖洗,再用 3~5% NaHCO3 沖洗;Ⅱ.鹼用水沖洗,再塗上硼酸;Ⅲ.濃硫酸應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4.實驗室製取三大氣體中常見的要除的雜質: (1)制 O2 要除的雜質:水蒸氣(H2O) (2)用鹽酸和鋅粒制 H2 要除的雜質:水蒸氣(H2O)、氯化氫氣體(HCl,鹽酸酸霧)(用稀硫酸沒此雜質)(3)制 CO2 要除的雜質:水蒸氣(H2O)、氯化氫氣體(HCl) 除水蒸氣的試劑:濃流酸、CaCl2 固體、鹼石灰(主要成份是 NaOH 和 CaO)、生石灰、無水 CuSO2(並且可以檢驗雜質中有無水蒸氣,有則顏色由白色→藍色)等;除 HCl 氣體的試劑:AgNO2 溶液(並可檢驗出雜質中有無 HCl)、澄清石灰水、NaOH 溶液(或固體)、KOH溶液(或固體);生石灰、鹼石灰也可以跟 HCl 氣體反應

5.常用實驗方法來驗證混合氣體裡含有某種氣體(1)有 CO 的驗證方法:(先驗證混合氣體中是否有 CO2,有則先除掉)將混合氣體通入灼熱的 CuO,再將經過灼熱的 CuO 的混合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現象:黑色 CuO 變成紅色,且澄清石灰水要變渾濁。(2)有 H2 的驗證方法:(先驗證混合氣體中是否有水份,有則先除掉)將混合氣體通入灼熱的 CuO,再將經過灼熱的 CuO 的混合氣體通入盛有無水 CuSO4 中。現象:黑色 CuO變成紅色,且無水 CuSO4變藍色。 (3)有 CO2 的驗證方法:將混合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6.設計實驗(1)試設計一個實驗證明蠟燭中含有碳氫兩種元素。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結論 ①將蠟燭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個乾燥潔淨的燒杯,燒杯內壁有小水珠生成,證明蠟燭有氫元素。②在蠟燭火焰上方罩一個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蠟燭有碳元素。(2)試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 CO2 具有不支持燃燒和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 把兩支蠟燭放到具有階梯的架上,把此架放在燒杯裡,點燃蠟燭,再沿燒杯壁傾倒 CO2 階梯下層的蠟燭先滅,上層的後滅。證明 CO2 具有不支持燃燒和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

7.解題計算題的類型有:a.有關質量分數(元素和溶質)的計算 b.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 c.由 a 和 b兩種類型混合在一起計算(1)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溶質質量分數 =溶質的質量/溶液的質量 × 100%(2)化合物(純淨物)中某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某元素質量分數=某元素的原子質量和/化合物的質量 × 100%(3)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質量分數計算化合物的質量分數= 某化合物的質量/混合物的質量× 100%(4)混合物中某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 某元素質量分數=某元素的質量和/混合物的質量 × 100% 或:某元素質量分數= 化合物的質量分數 × 該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質量分數(5)解題技巧a.審題:看清題目的要求,已知什麼,求什麼,有化學方程式的先寫出化學方程式。找出解此題的有關公式。b.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步驟: ①設未知量 ②書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③寫出有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已知量、未知量④列出比例式,求解⑤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