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平和的父母,才能養出情緒平和的孩子

1.孩子會複製父母處理問題的方式

很多人,結婚生子前,脾氣無論有多好,溫和,寬容,友善,這些詞都抵不上生孩子後,所有的瑣碎、疲勞、無助積累而成的無比巨大的焦灼,只隱藏著等著某一刻的爆發,那就是:

經歷撫養、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情緒"失控"的時候。

當孩子趕在那一刻哭鬧,惱人時,體內的情緒像火山一樣噴發出來,孩子成了"最好"的出氣筒,小小的身板不免捱了幾頓揍。

其實每個揍完孩子的母親,都會深深地後悔,難過,甚至害怕,害怕自己會因為失控而失手打傷孩子。

我也曾有過幾次揍孩子的經歷:

說好的事情,後來怎麼也不去做;無論怎樣耐心勸說都無濟於事;

要麼就是跟家長抬槓,而且還是超能"槓精","槓"到後面就開始蠻不講理;

要麼出現跟小朋友玩的時候起衝突,先動了手,跟他講理不聽……

在經歷勸慰,講理無效之後,當媽的已經無法控制了,於是揍孩子便成了情緒的發洩口。

發洩完之後,又一直陷入悔恨,反省中,如此"惡性循環"。

尤其是,網上頻頻出現媽媽失控打孩子的新聞,看的觸目驚心,但更擔憂的是,自己會不會哪一天成了那樣的媽媽。

後來,甚至覺得是不是該看心理醫生了。

而真正讓自己發現問題,並下決心一定要學會情緒控制的事情是,孩子在跟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時候,我發現孩子在複製媽媽的急躁和焦慮,會複製媽媽的問題處理方式,才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身上所有的問題都在映射父母的教育和處理問題的方式

所以,當發現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要急於去怪孩子,吼孩子,先想想自己給他做了什麼榜樣。

只有自己情緒平和,才可能教出一個情緒平和,遇事不急不躁,能夠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的孩子

情緒平和的父母,才能養出情緒平和的孩子

2、情緒平和的父母,能給孩子戰勝困難的勇氣

知乎網友"孩事兒"分享過一個《微笑媽媽VS嚴肅媽媽》的測試視頻。

兩塊桌子之間有透明玻璃連接,形成視覺上的懸崖。

面對面無表情的媽媽,孩子猶疑不安。

孩子在爬向媽媽的過程中,發現了這處懸崖。

他停在懸崖邊上,抬頭看媽媽,彷彿在求助,而嚴肅的媽媽絲毫不為所動。

於是,在所謂的"懸崖"面前,孩子選擇了後退,回到了原地

而面對開心微笑的媽媽,孩子也樂開了花。

孩子在視覺懸崖只停留了一下,然後又看到媽媽的微笑,毫不猶豫地向媽媽爬過去,輕鬆通過了視覺懸崖。

媽媽對孩子施以情緒"暴力",比如冷漠,孩子就會變得害怕,擔心,膽小,懦弱,不敢向前邁出一步,不敢去挑戰困難,不敢去面對問題;比如吼叫,打罵,孩子就會用同樣的方式處理自己社交中的問題,變得著急,焦躁,愛動手。

媽媽僅僅一個微笑,就可以給孩子輕鬆戰勝困難的勇氣

孩子回以媽媽的,卻是完全無條件的信任

情緒平和的父母,才能養出情緒平和的孩子

情緒是會傳染的。

快樂的媽媽,就會養出快樂的孩子。

情緒平和的媽媽,能帶給孩子戰勝困難的勇氣。

樂觀平和,情緒穩定的父母,會讓孩子感覺到安全、自在、自信、樂於去向外界探索

情緒平和的父母,才能養出情緒平和的孩子

3、學會“接納”和“專注”

人無完人。

尤其是新手媽媽,身邊一下多出一個粘人的,高需求的寶寶,每天日常各種意外事件,吵鬧聒噪,耳根一刻難得清靜,即便孩子真的睡了,看著屋裡一團狼藉,也難得能靜下心來好好休息,調整情緒。

而可怕的是,這不是一天,而是日如一日。

難免會有崩潰的時候。

所以,首先,新手媽媽情緒焦慮,急躁,甚至難以自控,這都是正常的。

(1)接納

作為媽媽,首先要接納自己的各種情緒

告訴自己, 這是人之常情,沒有什麼,很多媽媽都這樣過來的。

不要把自己當異類,更不要陷入苛責自己的循環中。

要求媽媽情緒平和,不是讓媽媽隱藏或壓抑自己的情緒。

而是先要接受自己的情緒。先接受情緒,才能處理問題。

教孩子之前,先學會接納自己,愛自己。

情緒平和的父母,才能養出情緒平和的孩子

有網友這樣描繪自己的情緒變化以及對孩子的影響:

"接納,最近的感受就是這兩個字,養育孩子的過程就是在不斷的促使自己內觀,去向內看見內在的自己,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突然發現最近已經有好一段時間生不起氣來,慢慢的享受這種情緒的平和。

倆寶神奇的開始互相謙讓,互相慰藉,有商有量,大寶開始對媽媽表達更多的愛,二寶更加的獨立和有想法,有時候哥哥會突然冒出新的玩法,妹妹就會跟著哥哥嗨玩起來。

付出愛,成長愛,分享愛,學會用感受說話,而不是情緒,孩子感受到愛才能有動力去做,去成長,我們要做的是修復好自己內在的小孩,才能給孩子營造最好的原生家庭。內觀自己,而不是向外尋求能量,只有自己成為自己的加油站,才會有源源不斷的能量!"

如果真的不幸,吼了孩子,打了孩子,請蹲下來,跟孩子誠懇地道歉:"對不起,寶貝,媽媽吼你打你做的不對,你能原諒我嗎?媽媽也是第一次做媽媽,也在學習,很多時候也不知道怎麼做,你能給我機會,跟你一起學習,一起長大嗎?如果我做的不好,你可以提醒我,糾正我。"

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尊重。

情緒平和的父母,才能養出情緒平和的孩子

就像陳小春和兒子Jasper參加《爸爸去哪兒》,陳小春總是擺著臭臉,沒有耐心,總是兇孩子,可Jasper一句"Can you stop angry now?"爸爸瞬間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並向孩子鄭重道歉,在以後的相處中不斷地提醒自己注意這個問題。

(2)"冷"

如果自己有情緒的時候,不要去教育孩子,寧可先"冷"一下,先解決了自己的情緒,然後再心平氣和的解決孩子的問題。

或者先抱抱孩子,問"孩子怎麼了",同時也問問自己"怎麼了",一起解決問題。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作者提到,

"不要在自己情緒很糟時教育孩子,因為這樣會很容易把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

教育孩子時情緒急躁(這是對孩子最有害的)

(3)專注

很多時候,大人的情緒崩潰,並不全然是孩子和瑣碎的日常引起的,也有自己工作的不順心,成長的壓力,家庭關係的不睦等等。

所以,當你進入到陪伴孩子的時間之後,請放下其他所有的不開心,專注地,全心全意地去陪伴孩子。

當你的內心世界不再為外界各種雜音影響時,對於孩子的表現,也能做到平靜地看待,溫和地回應,發自內心的微笑。

情緒平和的父母,才能養出情緒平和的孩子

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句話,深以為是:

唯有情緒平和,才能看得見問題,講得出道理,拿的出溫情,理得出智慧

之前追《奇葩說》,最喜歡陳銘,而他也成了實至名歸的BBKing。後來看他的專訪,談及自己的母親時,他說,母親是那種平時做事情從不著急,很少發脾氣。

只有這樣的媽媽,才能教出陳銘這樣的處事穩重,不驕不躁,即便對手憤然立場,也能向對手躬身行禮的溫潤君子吧。

《小豬佩奇》這部動畫片,佩奇的家中,媽媽永遠情緒平和,爸爸永不缺席家庭教育,這樣的家庭對孩子來說應該算是最理想的家了吧。

(圖片來自pexel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