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平和的父母,才能养出情绪平和的孩子

1.孩子会复制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

很多人,结婚生子前,脾气无论有多好,温和,宽容,友善,这些词都抵不上生孩子后,所有的琐碎、疲劳、无助积累而成的无比巨大的焦灼,只隐藏着等着某一刻的爆发,那就是:

经历抚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情绪"失控"的时候。

当孩子赶在那一刻哭闹,恼人时,体内的情绪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孩子成了"最好"的出气筒,小小的身板不免挨了几顿揍。

其实每个揍完孩子的母亲,都会深深地后悔,难过,甚至害怕,害怕自己会因为失控而失手打伤孩子。

我也曾有过几次揍孩子的经历:

说好的事情,后来怎么也不去做;无论怎样耐心劝说都无济于事;

要么就是跟家长抬杠,而且还是超能"杠精","杠"到后面就开始蛮不讲理;

要么出现跟小朋友玩的时候起冲突,先动了手,跟他讲理不听……

在经历劝慰,讲理无效之后,当妈的已经无法控制了,于是揍孩子便成了情绪的发泄口。

发泄完之后,又一直陷入悔恨,反省中,如此"恶性循环"。

尤其是,网上频频出现妈妈失控打孩子的新闻,看的触目惊心,但更担忧的是,自己会不会哪一天成了那样的妈妈。

后来,甚至觉得是不是该看心理医生了。

而真正让自己发现问题,并下决心一定要学会情绪控制的事情是,孩子在跟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时候,我发现孩子在复制妈妈的急躁和焦虑,会复制妈妈的问题处理方式,才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身上所有的问题都在映射父母的教育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所以,当发现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急于去怪孩子,吼孩子,先想想自己给他做了什么榜样。

只有自己情绪平和,才可能教出一个情绪平和,遇事不急不躁,能够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孩子

情绪平和的父母,才能养出情绪平和的孩子

2、情绪平和的父母,能给孩子战胜困难的勇气

知乎网友"孩事儿"分享过一个《微笑妈妈VS严肃妈妈》的测试视频。

两块桌子之间有透明玻璃连接,形成视觉上的悬崖。

面对面无表情的妈妈,孩子犹疑不安。

孩子在爬向妈妈的过程中,发现了这处悬崖。

他停在悬崖边上,抬头看妈妈,仿佛在求助,而严肃的妈妈丝毫不为所动。

于是,在所谓的"悬崖"面前,孩子选择了后退,回到了原地

而面对开心微笑的妈妈,孩子也乐开了花。

孩子在视觉悬崖只停留了一下,然后又看到妈妈的微笑,毫不犹豫地向妈妈爬过去,轻松通过了视觉悬崖。

妈妈对孩子施以情绪"暴力",比如冷漠,孩子就会变得害怕,担心,胆小,懦弱,不敢向前迈出一步,不敢去挑战困难,不敢去面对问题;比如吼叫,打骂,孩子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处理自己社交中的问题,变得着急,焦躁,爱动手。

妈妈仅仅一个微笑,就可以给孩子轻松战胜困难的勇气

孩子回以妈妈的,却是完全无条件的信任

情绪平和的父母,才能养出情绪平和的孩子

情绪是会传染的。

快乐的妈妈,就会养出快乐的孩子。

情绪平和的妈妈,能带给孩子战胜困难的勇气。

乐观平和,情绪稳定的父母,会让孩子感觉到安全、自在、自信、乐于去向外界探索

情绪平和的父母,才能养出情绪平和的孩子

3、学会“接纳”和“专注”

人无完人。

尤其是新手妈妈,身边一下多出一个粘人的,高需求的宝宝,每天日常各种意外事件,吵闹聒噪,耳根一刻难得清静,即便孩子真的睡了,看着屋里一团狼藉,也难得能静下心来好好休息,调整情绪。

而可怕的是,这不是一天,而是日如一日。

难免会有崩溃的时候。

所以,首先,新手妈妈情绪焦虑,急躁,甚至难以自控,这都是正常的。

(1)接纳

作为妈妈,首先要接纳自己的各种情绪

告诉自己, 这是人之常情,没有什么,很多妈妈都这样过来的。

不要把自己当异类,更不要陷入苛责自己的循环中。

要求妈妈情绪平和,不是让妈妈隐藏或压抑自己的情绪。

而是先要接受自己的情绪。先接受情绪,才能处理问题。

教孩子之前,先学会接纳自己,爱自己。

情绪平和的父母,才能养出情绪平和的孩子

有网友这样描绘自己的情绪变化以及对孩子的影响:

"接纳,最近的感受就是这两个字,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促使自己内观,去向内看见内在的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突然发现最近已经有好一段时间生不起气来,慢慢的享受这种情绪的平和。

俩宝神奇的开始互相谦让,互相慰藉,有商有量,大宝开始对妈妈表达更多的爱,二宝更加的独立和有想法,有时候哥哥会突然冒出新的玩法,妹妹就会跟着哥哥嗨玩起来。

付出爱,成长爱,分享爱,学会用感受说话,而不是情绪,孩子感受到爱才能有动力去做,去成长,我们要做的是修复好自己内在的小孩,才能给孩子营造最好的原生家庭。内观自己,而不是向外寻求能量,只有自己成为自己的加油站,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能量!"

如果真的不幸,吼了孩子,打了孩子,请蹲下来,跟孩子诚恳地道歉:"对不起,宝贝,妈妈吼你打你做的不对,你能原谅我吗?妈妈也是第一次做妈妈,也在学习,很多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做,你能给我机会,跟你一起学习,一起长大吗?如果我做的不好,你可以提醒我,纠正我。"

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

情绪平和的父母,才能养出情绪平和的孩子

就像陈小春和儿子Jasper参加《爸爸去哪儿》,陈小春总是摆着臭脸,没有耐心,总是凶孩子,可Jasper一句"Can you stop angry now?"爸爸瞬间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向孩子郑重道歉,在以后的相处中不断地提醒自己注意这个问题。

(2)"冷"

如果自己有情绪的时候,不要去教育孩子,宁可先"冷"一下,先解决了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心平气和的解决孩子的问题。

或者先抱抱孩子,问"孩子怎么了",同时也问问自己"怎么了",一起解决问题。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作者提到,

"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时教育孩子,因为这样会很容易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教育孩子时情绪急躁(这是对孩子最有害的)

(3)专注

很多时候,大人的情绪崩溃,并不全然是孩子和琐碎的日常引起的,也有自己工作的不顺心,成长的压力,家庭关系的不睦等等。

所以,当你进入到陪伴孩子的时间之后,请放下其他所有的不开心,专注地,全心全意地去陪伴孩子。

当你的内心世界不再为外界各种杂音影响时,对于孩子的表现,也能做到平静地看待,温和地回应,发自内心的微笑。

情绪平和的父母,才能养出情绪平和的孩子

微博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深以为是:

唯有情绪平和,才能看得见问题,讲得出道理,拿的出温情,理得出智慧

之前追《奇葩说》,最喜欢陈铭,而他也成了实至名归的BBKing。后来看他的专访,谈及自己的母亲时,他说,母亲是那种平时做事情从不着急,很少发脾气。

只有这样的妈妈,才能教出陈铭这样的处事稳重,不骄不躁,即便对手愤然立场,也能向对手躬身行礼的温润君子吧。

《小猪佩奇》这部动画片,佩奇的家中,妈妈永远情绪平和,爸爸永不缺席家庭教育,这样的家庭对孩子来说应该算是最理想的家了吧。

(图片来自pexel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