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籲接留學生回國惹爭議,白巖鬆假公濟私?網友:要以大局為重

作為央視資深的新聞人,白巖松在中國民眾中的影響力可謂廣泛,處於這樣的焦點之中,自然會遭遇很多譭譽之事。有時候一句話,也許就能在網絡時代炸開鍋,所以要謹言慎行。


謹言,不是不說,而是守土有責,像守夜人那樣,努力不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壞。一個風口浪尖上的新聞人,堅守社會道義和人性良知,不畏流言,不怕誤解,讓人敬重。曾經,白巖松以這樣的姿態贏得一片呼聲。
但是白巖松在《白說》這本書中寫下的“謹言慎行”,就這麼被打破了。
白巖松呼籲:“幫孩子們回家!是應該要做,且必須做好的事情。”一言既出,在網絡上立刻炸開了鍋。他的兒子白清揚,在英國留學。出國留學,原本無可厚非。但是為了避嫌,他不該說這個話。既然說了,就免不了“假公濟私”的嫌疑。
隨著境外疫情日益嚴重,很多留學生家長的心都“揪緊了”。白巖松的呼籲對留學生家長而言,無異於雪中送炭。但是對於國內苦等孩子開學的家長而言,白巖松的話無異於火上澆油。國內疫情逐步緩解,全國人民都在等著孩子們開學;接留學生回國,豈不是在增加境外輸入的風險?
境外疫情日益嚴重,歐美國家悉數淪陷。作為父親,白巖松自然希望兒子白清揚能平安回國。如果以父親的身份而言,可以理解。但是除此之外,他還是公眾人物,他的一句話,能夠蓋過億萬老百姓的聲音。以公眾人物的話語權,來做有明顯傾向性的呼籲,惹來網絡上一片爭議甚至是罵聲,也就不足為怪了。

關於“接留學生回國”,絕不是一個句話那麼簡單,有幾個問題需要思考。
第一,哪些留學生能夠回到國內?全球尤其是歐美國家,那麼多中國留學生,如何來安排留學生回國的先後順序?
第二,留學生回國的費用誰來負擔?能夠送孩子到國外留學,自然經濟條件都不錯,很多留學生家長也許並不在乎這點錢,孩子能回來就好。但是這麼多留學生,需要標準和規範。
第三,大量的留學生回國後,如何安置?這是最大的問題。回國途中,不排除部分人感染的風險。儘管國外疫情形勢嚴峻,但是對於留學生以及海外華人,也許留在國外,居家隔離,做好防護才是最安全的。
但是實際上大多數人更關心的,是留學生能不能回來。人性必然是有其自私的一面。很多留學生父母,眼見國外疫情一天比一天更嚴重,自然是心急如焚,希望孩子儘早回來。但是孩子沒有在國外,苦等疫情過去,儘快迎來開學的家長,則希望留學生們不要回國來“添亂”。
眼看著勝利就在眼前,不能因為“留學生回國”,而讓疫情防控走向未知數。
留學生回國,必然有爭議。其實,雙方的心情都可以理解。但是關鍵時期,要以大局為重。只有國內疫情控制住了,我們才能騰出手來,去幫助那些歸國的留學生完成監測、隔離等一系列的後續事宜。

最讓人擔心的是,某些人動不動就跳出來搞內鬥。比如,某些留學生家長:“你們就是在仇富,自己送不起孩子到國外去留學,就不讓別人的孩子到國外去留學。”此種言論,大寒國人之心。原本還抱有幾分同情的人,聽了這樣的論調也會站出來堅決反對。
你有經濟能力,送孩子出國留學,無可厚非。把出國留學當作炫耀的資本,就讓人嫌惡了。
白巖松自己說過:
我用嘴活著,也自然活在別人嘴裡。互聯網時代更強化了這種概念,說話的風險明顯加大。今天為你點贊,明天對你點殺,落差大到可以發電,你無處可躲。話說錯了,自然在劫難逃;話沒錯,也有相關的群體帶著不滿衝你過來。沒辦法,這個時代,誤解傳遍天下,理解寂靜無聲。
寧做真小人,不做偽君子。
互聯網時代,誤解大於理解。所以要謹言慎行,這一點,他沒有做到。很多網友表示,人生如戲,白巖松這一次演過了。如果一個人,一輩子都在為老百姓說話,他偶爾為自己說一次話,確實反差太大了。大到讓人難以理解,大到露出了“狐狸尾巴”。
有的人覺得他真實,有的人覺得他罔顧大局。
但是我覺得,強行將留學與愛國掛鉤,或者把留學當資本,也是把戲演過了。真正需要考慮的,是留學生回國,是否符合疫情防控要求,會不會對目前的疫情防控帶來隱患。

留學生回國,有爭議,但是更要以大局為重!

呼籲接留學生回國惹爭議,白巖松假公濟私?網友:要以大局為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