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承擔大國責任義不容辭,連雲港海關助力500噸大米出口非洲


紅牆評論


全球糧食減產

2019年以來的高溫天氣,讓有些國家爆發了旱災,阿根廷則因為農業政策導致大豆減產,朝鮮因嚴重乾旱導致糧食歉收……

2019下半年轟轟烈烈的澳洲大火則嚴重影響了畜牧業和農業,讓澳洲這個糧倉今年的糧食產量數據極有可能嚴重下滑7%左右。

2020年2月,非洲埃塞俄比亞拉響了了蝗災警報。沙漠蝗對埃塞爾比亞、埃及、中東、巴基斯坦的糧食生產造成了比較嚴重的損壞。

根據數據統計估計,如果蝗災持續下去,2020年全球的糧食產量將銳減三成以上,而且還對夏季農作物的耕種產生了影響。

就連一直風調雨順的美國也開始鬧旱災,美國農業部預測2019-2020年度玉米、小麥將分別減產12%和11%。

因此,從今年的國際形勢看,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農業貿易造成很大影響,從病蟲害角度看,沙漠蝗、草地貪夜蛾等災害嚴重,對非洲、亞洲的糧食生產都帶來很大影響,對全球糧食安全構成了威脅,使全球糧食供給向短缺轉化。

而且美國和加拿大是全球糧食的重要產地,兩國2017年的糧食產量分別列全球第二和第十,合計佔到全球總產量的28.9%。如美洲疫情擴散,對全球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將構成重大威脅。聯合國於近日警告,這會導致食品通脹,一場全球性的糧食危機可能一觸即發。

我國糧食相對充足

受疫情影響,哈薩克斯坦宣佈禁止了本國小麥麵粉的出口,據瞭解,哈薩克斯坦是全球最重要的小麥麵粉出口國,此次出口禁令,還包括了土豆、白菜、胡蘿蔔和糖等11種農產品。

塞爾維亞停止了葵花籽油和其他農業物資的出口;俄羅斯方面也表示將每週評估來決定是否出臺出口禁令……

2020年3月24日,越南海關宣佈從2020年3月24日零點開始,各種大米產品都要被列入禁止以任何形式出口。

積極承擔大國責任義不容辭,連雲港海關助力500噸大米出口非洲


數據顯示,我國大米進口前三位的國家分別是越南、泰國、巴基斯坦。這意味著作為我國第一位的大米進口國越南,向中國關閉了出口大門。所以關鍵問題,在於加強與越、泰、巴的溝通,加強對其疫情防控的援助,守住我國糧食進口安全底線。

積極承擔大國責任義不容辭,連雲港海關助力500噸大米出口非洲


在國內,據國家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省市有50%的省份糧食不足。糧食充足的省份只有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南等少數省份,自給率150%-375%;而甘肅、寧夏、江蘇、湖南、四川等剛好夠用,自給率102%-107%。

儘管如此,但我國有18億畝基本農田的保障,國內糧食儲備仍相對充足。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時期,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足,糧食供應不會出現脫銷斷檔。

中國2019年發佈《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顯示,中國穀物自給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實現穀物供應自給。統計局數據也稱,201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13277億斤,比2018年增加119億斤,增長0.9%,創歷史最高水平。

至今,中國水稻庫存結餘有1億噸,按照中國人去年水稻消費1.43億噸來算,中國農民一年不種莊稼,不從國外進口一粒大米,全國人民可以吃9個月。全世界上一市場年度水稻庫存是1.75億噸,中國的庫存佔了一大半。

不僅如此,中國上一市場年度還有1.4億噸的小麥庫存,2.1億噸的玉米庫存。國家完全可以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根據糧農組織的調查報告,在全球二百零六個國家與地區中,只有三十三個能夠在糧食上做到自給自足,只有六個國家有對外援助能力,分別是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與新西蘭。

積極承擔大國責任

據彭博社25日報道稱,一些國家正在採取行動以確保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國內糧食的穩定供應。

積極承擔大國責任義不容辭,連雲港海關助力500噸大米出口非洲


文章稱,雖然目前只有少量國家採取行動,沒有確切跡象表明未來將出現更多效仿者,但也讓人懷疑這是否會破壞農產品供應鏈和貿易流動的穩定。

位於倫敦的智庫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新興風險研究主管蒂姆·本頓表示:“我們已經看到這種現象發生了,封鎖將讓問題進一步惡化。”

獨立顧問、資深農業交易員安·伯格稱,目前各國出臺對管控措施可能波及到糧食政策,“你可能將看到戰時配給、價格控制和國內囤積等情況”,她說。

文章稱,雖然糧食供應充足,但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引發了各國採取了前所未有的措施並導致民眾恐慌性搶購,而且物流方面的障礙也使得將產品被運輸到需要的地方變得更加困難。

本頓表示,如果各國政府不採取合作來確保全球供應,而只是把自己的國家放在首位,各國人民可能面臨更糟糕的情況。他警告稱,民眾的瘋狂採購加上各國的保護主義政策,最終可能導致食品價格上漲——這一循環可能會延續下去。

面對疫情可能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多個糧食淨出口國宣佈禁止糧食出口,作為世界第一的糧食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積極承擔全球責任,堅定人類命運共同體理想,隔離疫情不隔離糧食,量力而行,積極與受糧食減產影響較為嚴重的非洲合作,避免出現人道主義危機。

據海關總署報道,3月23日,連雲港海關助力500噸大米出口非洲。

積極承擔大國責任義不容辭,連雲港海關助力500噸大米出口非洲

圖為:連雲港海關關員現場核對貨物信息 林軍/攝

積極承擔大國責任義不容辭,連雲港海關助力500噸大米出口非洲

圖為:連雲港海關關員對貨物進行取樣 林軍/攝3月23日,連雲港海關關員對天穀米業有限公司出口的500噸大米開展申報前檢驗檢疫,通關手續完成後,該批大米將通過海運方式發往非洲。這是近年來連雲港市首批出口大米,連雲港地區出口農產品再添新成員。連雲港海關安排業務專家全程跟蹤指導,網上辦理出口相關手續,實現了高效監管、快速通關。

“海關指導我們完成出口前企業備案工作,高效率完成申報前檢驗,使得貨物能夠儘快集港發貨,並且積極幫助我們完善質量管理和自檢自控體系,推送實時政策,助力我們拓展市場,應對疫情影響。”連雲港天穀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向東說。

疫情期間,連雲港海關為轄區廣大農產品出口企業進行分類指導、精準幫扶,積極引導企業應對疫情不利影響。在連雲港海關的指導下,轄區香菇提取物、菌包、大米等多種農產品均實現首次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