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构建一个中国特色的传染病防控体系

北京中医药大学:构建一个中国特色的传染病防控体系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定于4月17日15时在北京国二招宾馆(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6号)东楼三层中会议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防控工作进展和成效,请中医药有关专家回答媒体提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先生,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教授王伟先生,北京东直门医院党委书记叶永安先生,请他们就中西医结合救治、汤剂推广使用、中医药治疗效果等来回答媒体提问。

中医药在防治病毒性传染病的特色优势,第一个问题,它先要重视排毒,所谓“排毒为先、天人合一”。排毒是什么意思?就是历代的方子当中,比如说清瘟败毒饮,就跟瘟,跟毒有关系,这次我在整个新冠肺炎的防治过程中,一些课题的方子里面,有一个药叫黄芩,这是我们经常用的一个药,现在多种研究都证实了黄芩的抗病毒作用。

中医还重视三个要素,一个是气候环境,刚才仝院士一开始就讲的寒湿疫,,现在全球都在重视气候的湿度、温度对疫情的关系,这是一个共同的问题。第二个问题,重视专病专方和辨证论治。刚才王伟教授已经讲到了通用的专病专方,还有诊疗方案中的辨证论治。第三个是重视人的体质,一个人得了新冠肺炎,他是无症状感染,他可能过一阵子才发病。发病了以后,有的人治愈了,有人转重了,在过程中的最终结果也不一样,是个体差异。这些是中医注重的环境问题、毒的问题、人的问题。过去中医药在手足口病、甲型流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非典,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我们中医药在降低死亡率、提升治愈率方面,都彰显了特色的优势。

我们创新要做三个建设,一是人才建设,我们要加强传染病防治中医人才的培养,我们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先要做这样的事情。二是学科建设,要促进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温病学的理论是很丰富的,我们要把原有的理论延续。三是基地的建设,现在我们还没有一个基地是属于应对临时的、突发的事件,因此要建立一个长期的传染病基地,来有效结合中西医结合,防治突发性传染病,辐射带动地区医疗机构高质量的发展,来构建一个中国特色的传染病防控体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