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詩詞170: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盡挹西江,細斟北斗

念奴嬌·過洞庭

洞庭青草⑴,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⑵。玉鑑⑶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⑷共影,表裡⑸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⑹經年,孤光⑺自照,肝膽⑻皆冰雪。短髮蕭騷⑼襟袖冷,穩泛滄浪⑽空闊。盡挹⑾西江⑿,細斟北斗,萬象⒀為賓客。扣⒁舷獨嘯⒂,不知今夕何夕。


豪放詩詞170: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盡挹西江,細斟北斗

註釋

⑴青草:古五湖之一。亦名巴丘湖,在今湖南嶽陽市西南,和洞庭湖相連。因青草山而得名。一說湖中多青草,冬春水涸,青草彌望,故名。

⑵風色:風勢。

⑶玉鑑:玉鏡。此句把洞庭湖比作“玉鑑瓊田”。

⑷明河:天河。一作“銀河”。

⑸表裡:裡裡外外。此處指天上月亮和銀河的光輝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⑹嶺表:嶺外,即五嶺以南的兩廣地區,作者此前在廣西做官。一作“嶺海”。

⑺孤光:指月光。

⑻肝膽:一作“肝肺”。

⑼蕭騷:稀疏。一作“蕭疏”。

⑽滄浪:青蒼色的水。一作“滄溟”。

⑾挹:舀。一作“吸”。

⑿西江:長江連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稱西江。

⒀萬象:萬物。

⒁扣:敲擊。一作“叩”。

⒂嘯:撮口作聲。一作“笑”。


豪放詩詞170: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盡挹西江,細斟北斗


豪放詩詞170: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盡挹西江,細斟北斗

簡析

此詞作於乾道二年(1166),作者被讒言落職,從廣西經洞庭湖北歸。這首詞借洞庭夜月之景,抒發了作者的高潔忠貞和豪邁氣概。

上片寫景,景中寓情。先寫洞庭湖青草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寫它的澄澈。湖上明月高懸,萬里無雲,水波不興,湖水明淨光潔,宛若美玉。在三萬頃的湖面上,只有我的一葉扁舟,頗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襯托出詩人的豪邁氣概。下片著重抒情,意轉激昂,寫自己內心的澄澈。詞人想起在嶺南一年的生活,那是和洞庭湖同樣的光明磊落。如今被免職了,不免帶有幾分蕭條與冷落,但詩人的氣概卻絲毫不減,自己安穩地泛舟於浩淼的洞庭之上,心神沒有一點動搖。“盡挹西江還,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是全詞感情的高潮,設想自己做主人,請萬象做賓客,縱情豪飲。最後,詞人同大自然融為一體,忘記了一切。

這首詞,通篇景中見情,筆勢雄奇,境界空闊,表現了作者的灑脫胸襟和軒昂氣宇,創造了獨特意境,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豪放詩詞170: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盡挹西江,細斟北斗

最豪放名句

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


豪放詩詞170: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盡挹西江,細斟北斗

張孝祥(1132-1170),字安國,別號於湖居士,生於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鄞州區),少年時遷居蕪湖(今安徽蕪湖市),南宋詞人、書法家。紹興二十四年(1154)狀元及第,由於上書為岳飛辯冤,為權相秦檜所忌。秦檜死後授秘書省正字,又歷任秘書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書舍人等職。乾道六年(1170)英年早逝,年僅38歲。其才思敏捷,風格與蘇軾相近。南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裡說他“嘗慕東坡,每作為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有《於湖居士文集》《於湖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