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舰机频繁现身南海的“不变”与“变”

近日以来,美军舰机频繁在南海地区展开演训,有些是常规动作,有些则是老树新花。如果加以仔细梳理分析,其中的动向和指向值得警惕。


美军舰机频繁现身南海的“不变”与“变”


“各型军机”+“航母战斗群”+“两栖打击群”

据长期追踪美国军机动向的社交帐户“飞机守望”Aircraft Spots发布的消息,3月25日,一架EP-3E电子侦察机经过巴士海峡进入南海,在台湾西南空域来回绕飞。26日,一架同型机穿越巴士海峡进入南海。27日,2架从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起飞的B-52H轰炸机接近台湾东部空域。同日,一架RC-135U电子侦察机和1架EP-3E电子侦察机通过巴士海峡进入南海空域飞行。3月31日,美国海军一架P-3C反潜巡逻机经过巴士海峡进入南海空域飞行,飞机编号161587。当天,美海军一架编号157318、无线电呼号SW427的EP-3E电子侦察机飞越黄海和东海空域。

早前的3月18日,美国海军一架编号159893、无线电呼号SF925的EP-3E侦察机经巴士海峡闯入南海上空,在约7200米高空执行任务,期间一度逼近中国香港附近空域。同日,美国空军从关岛安德森基地起飞的两架B-52H战略轰炸机前往南海,两架KC-135R空中加油机为其提供加油支援。3月19日,一架编号为64-14847的美国空军RC-135U电子侦察机在南海上空飞行,随后返回了驻日美军嘉手纳空军基地。

美国太平洋舰队还证实,美国海军“罗斯福”号航母打击群与“美国”号两栖打击群组成的远征打击部队,近日在西太平洋、菲律宾海一带举行了为期一周的综合作战能力演习。其中,“罗斯福”号是填补“里根”号休整期出现在南海,“美国”号则是在去年12月取代“黄蜂”号后进行的首次与航母战斗群的协同作战能力训练。

第9航母打击大队麾下拥有“罗斯福”号航母、1艘“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以及隶属第23驱逐舰中队的5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期间,“罗斯福”号与“美国”号两栖攻击舰、“绿湾”号两栖船坞登陆舰以及两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和一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以及装备NSM反舰导弹的“吉福斯”号濒海战斗舰在南海海域了展开联合训练。

根据作战任务需求,美海军两栖作战兵力一般按照规模大小以两栖戒备群、两栖打击群或两栖特混编队的形式编组。两栖戒备群一般由一艘两栖攻击舰和两艘船坞登陆舰组成。在两栖戒备群的基础上,编入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一艘导弹巡洋舰、一艘导弹驱逐舰和一艘导弹护卫舰,就组成了两栖远征打击群。两栖特混编队旗舰通常由“蓝岭”级两栖指挥舰担任,主要任务是在全局层面实施作战筹划和监控,具体的作战行动分别由两栖戒备群和航母编队指挥实施。从此次美海军在南海的联合训练来看,采取了航母战斗群和两栖战斗群“嵌入”式的联合编组方式。

美国海对外用兵,大则有以航母挂帅的航母打击群,小则有以大型两栖攻击舰领衔的远征打击群。这两种巨舰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其战术运用方式也随之不断发展。

美国海军近年来一直在验证和评估“闪电航母”概念,即让两栖攻击舰充当航母。“美国”号两栖攻击舰在执行制海任务时,最多能搭载20架F-35B隐身战机,航空作战能力超过了西班牙海军的“胡安·卡洛斯一世”号轻型航母,F-35B的不断成熟为两栖攻击舰代替航母成为可能。去年,10月份美国号两栖攻击舰曾在加州圣迭戈外海开展“轻型航母”作战概念试验,一度搭载13架F-35B战斗机进行舰机融合训练,这在美海军两栖攻击舰运用尚属首次。从此次协同作战训练来看,重点演练了F-35B隐形战斗机在航母和两栖攻击舰上的起降,进一步验证和评估了“闪电航母”作战概念。

第9航母打击群指挥官斯图尔特·贝克尔准将表示,“航母打击群的战斗力令人生畏,再与两栖打击群这类远征作战力量相结合,战斗力将无与伦比。两个团队的合并演习将进一步提高互操作能力,我们非凡的机动和火力投送能力可以在目标海域快速建立起压倒性的控制力。”第7远征打击群指挥官雷德·卡彻准将认为,“我们两个团队合二为一,不是简单的1+1,而是获得了更全面的作战能力。‘罗斯福’号航母卓越的空中力量和我们灵活的、已具备第五代作战能力的远征打击部队相结合,可以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任何地方部署,能为舰队指挥官提供持久、可靠的战斗力。”虽然不乏溢美之词,但也表明美军在当前航母战斗群力量缺位的情况下,美军两栖攻击舰将越来越多地担负起航母的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罗斯福”号航母、“美国”号两栖攻击舰在南海海域还与装备了NSM反舰导弹的“吉佛兹”号濒海战斗舰进行了联合训练,以弥补前二者反舰能力的不足,验证和评估“闪电航母”战术与“分布式杀伤”概念的融合。

“不变”与“变”

如果把上述美军舰机的演训时间和地点轴线联系起来,不难发现美军在南海及周边地区开展战术性联合演训中的一些“不变”与“变”:

一是强调空海联合作战,特别是不同武器平台之间的战术协同。去年8月12日至14日,美空军第69远征轰炸机中队连续三天从关岛安德森基地起飞B-52H轰炸机,前往菲律宾吕宋岛附近空域与正在该海域航行的“里根”号航母打击大队开展联合演练,意在进一步提升美军空海联合作战的指挥和协同能力。此前2018年美军也开展过类似演练。

二是积极不同作战编组方式的协同作战能力。去年10月6日,美海军“里根”号航母、导弹巡洋舰“安提坦”号、”钱斯洛斯维尔”号,导弹驱逐舰“迈耶”号、两栖攻击舰“拳师”号在南海开展编队航行演练。这种不同作战单位、不同水面舰船在航母编队作战中的协同配合能力,具有很大的实战效用。

三是强化反潜作战的实战化演,不断提高反潜作战能力。去年7月初,美海军第5海上巡逻中队、第8海上巡逻中队派出P-8A反潜巡逻机前往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与导弹驱逐舰“米利厄斯“号在关岛南部海域开展联合反潜演练。此番美军在南海海域出动多种型号作战飞机,或是意在提升第七舰队辖区内各反潜力量的联合作战能力,特别是加强各种机型在实战中的互操作性。

四是积极开展五代机作战检验,力图保持地区制空权。去年1月,美海军“黄蜂”号两栖戒备大队在菲律宾海开展军事训练期间,该舰搭载的F-35B战斗机挂载CATM-9X空空导弹、500磅级GBU-12“宝石路” II 和1000磅级GBU-32高爆精确制导炸弹多次进行了模拟攻击的起降训练,只是此次训练的主角换成了“美国”号。

总的来看,美军在南海周边地区的演训内容涉及五代机武器演练、反潜作战、空海联合作战、水面编队训练等。这些演习虽然规模较小,持续时间较短,但其演练的实际内容却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同时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一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和陆军将强化在南海及周边地区的存在。从2020年开始美陆军将向亚太地区大举增兵,并进行快速增兵和演练,规模扩大到5000至10000人左右,部署时间也由原来的3个月延长到10个月左右。当前,美国海军陆战队和陆军正在抓紧落实“多域”作战概念,海军陆战队还正在进行濒海作战和“远征夺岛”等概念的验证,今后在美军南海整体行动中的作用必然会得到强化。

二是美军将升级亚太地区的两栖力量及其运用方式。去年12月初,美海军“美国”号两栖攻击舰部署至日本执行常态化前沿部署任务之后,“美国”号两栖攻击舰参加了美泰“金色眼镜蛇”联合军演,春节期间还在东海海域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大隅”级运输舰进行了舰载机海上训练。此次前往南海不仅进一步验证了“轻型航母”作战概念,还于“罗斯福”号航母打击大队开展了“双航母”编队训练。由于“美国”号综合战斗力要远高于之前替换的“黄蜂”号,通过强化两栖攻击舰兵力配置来发挥航母的部分功能可能是美军的大概率的选择。可以预见,一旦危机出现,最早杀向战场的很可能将是以“美国”级两栖攻击舰为首的远征打击大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